体育不仅能够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还能促进智力发育,缓冲不良情绪,塑造健全人格。教育学家蔡元培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我国体育教育学家马约翰指出“体育的功效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生命与体育的关系就像鱼儿和水的关系一样,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体育是任何学科都无法取代的。

现在的中小学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新修订的体育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新增“确保体育课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个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这些修订,意味着年少的孩子们享受着教室之外的体育课,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权利得到了法律保护。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北京5月正值疫情背景下,北京并非简单地取消体育中考,而是坚持体育中考,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参与度、降低区分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给孩子们正能量,表达出体育的本质和目的绝不仅限于应试,引导孩子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无论在什么地点和环境下,都要有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锻炼。此外还有一些学校克服了重复训练容易枯燥、厌学的问题,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方式既愉悦身心也锻炼身体: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有60多个体育社团供学生选择,甘肃兰州市宁兴小学将通背拳、太极拳等传统武术项目引入校园等,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给了孩子更多的选择,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在孩子们的意识中播撒了体育种子,这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结果,会让他们受益终身。这样的做法也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参考。

体育教育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理念。伴随着汗水和付出,随之而来的是孩子们成长蜕变的光芒和成就感,作为“双奥之城”“首善之区”的北京要把体育精神和运动习惯从孩子们身上灌输开来,体育会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保障学生的锻炼权,不仅考验着学校“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也考验着家长和相关部门监督和管理的能力,更考验着整个社会持之以恒、重视体育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