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长春(右)展示对虾

驱车从市区出发,奔太阳升起方向。南依渤海湾,北临河北省,天津最东端轮廓如同小荷才露的尖尖角。此行目的地,就位于荷苞“才露”处──宁河区、滨海新区与河北省唐山市相依地带的杨家泊镇东庄坨村。

出高速,一马平川,远处风电设备和近处虾塘一路相伴。经村头疫情防控卡口,沿金叶槐小路向前,再过一座桥,导航定位的东庄坨村党群服务中心就到了。

铁门虚掩,房间空空,人呢?

5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跃武接信儿找过来,“这地儿腾空,改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活动室,我们搬了家。”新“家”位于村东南,没围墙,水泥广场像水洗过一样,L形花园花果飘香。推门而入,便民服务大厅、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宽敞明亮,“大水坑,原先是大水坑,我们自己垫的,完了才建的,花园也是我们一点点拾掇、种的。”

一点点干,一点点建,久久为功,“美丽”接力,近年来,东庄坨村发展脚步步步高。

绕村步行,朱瓦黄墙,小园篱笆,低空燕翩跹,村抱绿苇浅水,一派清新画面。村口,虾塘边碰上村民周长春,一篓下去,食指长的对虾争相跳出水面,“虾苗本镇有,唐山黑沿子镇也多,都不远。水质好,苗好,料定今秋上市个头小不了。”

村南到村北,几排房,几步路,几句话工夫一来回。小村,心性却高,铆劲争上游,南美白对虾养殖、蔬菜大棚产业风生水起,风力发电项目在建。2021年,村党支部荣获市、区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村里连续荣获天津市2020年度“五星村”,滨海新区2018—2020年度“文明村镇”、2020年度“健康村”等荣誉。村民流转了土地,连续超10年享分红,60岁以上拿养老补助,小学生还享乘车补贴,可大伙儿骄傲的并不是这些拿到手的。坨里常住人口300多人,随便拉一位拉呱,保准听到“我们村里外都干净”的“炫耀”。

没发“预告”,临时敲开74岁李振英老人家门,这是个四世同堂大家庭,地方很大,卫生能保持?令人惊奇的是,就连桌上一排玩偶的衣衫竟也一尘不染。院里吊着两挂大蒜,晌午备下韭菜虾仁饺子,等着儿孙回来吃饭,勤快的老人笑呵呵说道家长里短:儿子跑运输,媳妇和大孙子也都上班挣钱。每年全家还享分红1万多元,自己另拿700元养老补助,小孙子上中学,重外孙女上幼儿园,“有钱有闲”,“平日干啥,可不就拾掇呗!”

张跃武说,坨里100多户几乎家家都很干净。

原先可不是这样,“外头搭小棚鸡窝的比比皆是,挺脏挺乱。”张跃武当了12年村干部,最早空有热血使不上劲,“拆谁家鸡窝谁干?”

2013年2月,全国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我们村成为当时汉沽试点村之一。”“试点”成为转折点。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党员干部带头拆自家的,私搭乱建没了,乡村面貌提速改观。再后来,河道沟塘疏浚、污水管网改造、水冲厕所入户……乘上“乡村振兴”列车,张跃武感觉工作越来越顺,坨里人终于过上做梦都盼的“24小时自来水、燃气入户、垃圾入桶、污水有家”的日子。

乡村变化唤回一批在外闯荡的游子、能人,他们对家乡变化感触最深。50岁的张希刚回村承包起虾塘,“就连塘边的泄水垄沟,环卫工都下去捡下去抠。不光环卫工认真,环境好,疾病少,心情舒畅,大伙儿都懂这个理儿,素养提升,越来越自律。”

人改变环境,环境影响人。在东庄坨,干净成了习惯,成为瘾,村民觉得乱丢个烟头都抬不起头。

61岁的杨云胜在外打拼10多年,现在是大棚主要承包户。他在城区待久了,反倒爱回村里了,“多舒畅多自由,哪儿都干净,哪儿都能坐一块儿,唠到一块儿去。”

追赶乡村振兴时代潮流,23岁的吕浩大学毕业后考上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现任村支部委员。尽管踌躇满志,可城里小伙进村前依旧心里没底,“工作好开展吗?说的话人们能信能跟吗?”一年多后,他喜出望外,“党组织带头干事创业,环境变化,人们瞧在眼里,乐意学习,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去。”

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乡村已不是那座乡村。

记者手记

坨里人的拼劲

东庄坨是“边界行”记者沿东线走访的第二个乡村,头一个是李自沽。天津市社区乡村评星定级,五星是塔尖,2021年评星,东庄坨五星摘一星,以微弱差距落在了这个10多公里外兄弟村的后头。“差了0.05分。”话说起来云淡风轻,可藏不住遗憾,“一肩挑”张跃武心里憋着一股劲,“今年还没评呢。”

东庄坨的整洁远近闻名,可村小,经济实力较人弱点。坨里人不服气,一心赶上去。这股拼劲十分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创建等事关亿万农民“中国梦”的工程相继启动,党的十九大又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答卷,天津奋力书写,好工程接二连三,乡村颜值不断提升,改变的不只面子,更有里子。村看村,村比村,激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激荡起村民奔好日子心气。如今,赶超比拼的秉性已不再是单个村庄的个性,而是越来越具有普遍性。的确,谁不盼家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