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行知社会实践团的小伙伴们来到了周村李家疃博物馆参观周村的历史文化古迹,了解了许多在周村曾经发生的历史大事,观赏了许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以李家疃为主的古建筑,古文化。大家在参观完后,对于周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参观抓拍)

首先,在实践团来到位于李家疃的古建筑群,李家疃村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东南3公里处,与济南市的章丘市接壤。村庄地势平坦,309国道从村北穿过。十九世纪初叶,李家疃村有很多人到南方做布匹绸缎生意,或者贩卖南北方物件,当时李家疃生意兴隆,贸易络绎不绝。李家疃人在生意赚钱后,用许多的收入来扩建房屋,这才有了现在的李家疃古建筑群。当时最豪华的建筑是9座不同形式的庭院,建在村庄的中轴线上,南北贯通,九门相冲,房屋宽敞高大,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李家曈村在2015年5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等九个部门列入全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

据民间传说,唐初李世民为了清理隋代的残党,经过这里,曾经在山下驻扎,所以以皇姓赐村名李家瞳。这个乡村记忆博物馆就立足李家瞳村自身发展变迁的时间主线,着重凸显李家瞳村王氏家族兴衰的家族文化。王氏家族在明朝洪武年间迁徙而来,繁衍生息,几百年的时间,在这里形成了以王氏大庄园为主题的宏大建筑群,现在有300多间古建筑得以保留。

(李家疃古建筑)

赚钱起家,盖房造地,是中国人追求的家族新旺观念。以王氏家族为代表,各家族争先效仿,明代以来的李家暗村,平房、楼房不断建起,单进,多进四合院陆统出现,逐渐形成最有特色的北方农村建瓶群。李家瞳的古建筑,从建筑形式、装饰风格,吸收了中国南北方古建筑的风格特点。设计简洁朴素,注重实用也是一个主要特点。

(具有南方风格的建筑)
在参观完古建筑群后,大家来到了位于李家疃的博物馆,博物馆于2015年10月开工,2016年9月建成的李家曈乡村记忆博物馆记录了李家瞳村的前世今生。博物馆由序厅、村落的记忆、家族的记忆、创业的记忆、人生的记忆、文化的记忆、尾厅以及院落景观组成,以历史发展为主线,通过实物、展板、实景重建的形式展示李家曈村的历史发展历程。

(博物馆平面展示图)

第一个展区分为了村落的记忆、家族记忆、创业的记忆、人生的记忆、文化的记忆五个单元。博物馆介绍了李家瞳从明初来到这儿,第一支是王三老,一直到清末到现在,可以说李家瞳的演变波荡起伏。王氏家族作为李家疃的主要家族,不仅在李家疃地区建房,购置田产,更多的人在攻读诗书的同时,开始走出李家疃,或走南闯北,经商贸易,结识名流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

(王氏家族的发展史)

蒲松龄曾经来到过李家疃,亲见当时李家瞳存在不敬老人,情于农耕,吸毒赌博之恶习,甚为忧虑,力行劝诚,对当时李家瞳人改掉陋习,重振家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蒲松龄写给李家疃人的话)

读书明理,学而优则,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王氏家族世代教育理念治家之根本。在家风家训板块,最为醒目的便是以论语为题的家训,这一段千古醒言,不仅仅体现了李家疃世代传承的谦逊好学,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尽魅力。

(论语家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博物馆内,共有展品300多件,而且融入了李家瞳村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传承。

(李家疃人勤劳努力,互帮互助)

(好读书写字,存有许多的文字古迹)

(展出的文物)

走到室外,博物馆中还可以看到当时的胡同、酒馆、拴马石、老的商业街景以及明朝时期的农耕用具。随着大家的脚步乡村记忆博物馆已经参观到了最后的部分,在李家曈村村口,大家仿佛还想再去感受一番。

(酒馆)

(原先纺纱的工具)

(磨盘)

最后,李家疃在世代的洪流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心怀感恩,不断的砥砺向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一代对于家族有贡献的人都被家族所铭记,同时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解放战争中李家疃的先辈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不忘记家国使命。记住乡愁,记忆乡情,很荣幸可以和实践团的小伙伴参观李家疃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