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不知不觉,这首《东方之珠》已经传唱了31年,而它描写的那个“东方之珠”,也将迎来回归母亲怀抱25周年纪念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年,昔日牙牙学语的婴童已成为社会中坚,肩扛天地的父母添了一抹时光的白鬓,25年弹指间,一切沧海桑田。好在得益于现代技术的发达,我们有机会能够记录、存储时光的脚步,再回首这25年的激荡岁月。
让我们先回到1997年7月1日,游子回归母亲怀抱的那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权交接仪式上,解放军的步伐是非常有力、有劲的,那个时候我是很高兴、很激动,看着我们的旗升起来、他们的旗落下去,我心里边就有一句话——我们中国人站起来了。”回忆起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特区首任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
红旗升起的那一刻,曾经那个殖民者作威作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是每一个中国人记忆的标志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搭载着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发射升空,历时21小时23分钟的任务时间后顺利返回。
神舟五号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10月31日,返回舱即运抵香港科学馆供香港市民参观,一经抵达便引起了讨论热潮,吸引了大批市民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大熊猫“盈盈”和“乐乐”乘专机来到香港海洋公园,为广大香港市民带来欢声笑语。
这是中央政府赠予香港的第二对大熊猫,“好事成双”。
就在前不久这一对活宝完成了首次自然交配,虽然最终没有成功妊娠,但这也意味着大熊猫们越来越适应香港的生活,体现了内地人民与香港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动工;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运营。
十年磨一剑,作为中国超级工程的代表,港珠澳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世界上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体现了我国基建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7月7日,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缓缓驶入维多利亚港,参与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活动。
这是辽宁号首次访问香港,也是这艘中国巨舰第一次向普通民众开放参观。首次公开展览选择在香港,不仅有助于提升香港人民国家自豪感,增强凝聚力,还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军新时代的自信风采,成为了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6月25日,距离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日还有几天时间,香港街头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庆祝横幅,各界人民洋溢在这喜庆的节日气氛中。
25年征程,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正在新时代下续写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引领“一国两制”新实践。

历史如长河,滚滚而来,东奔大海,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拉近了全球各个地方人们的距离,相隔万里也无法阻挡我们参与历史的发展脚步;我们是见证者、参与者、创造者,是未来历史走向的先驱者,某种程度来说,我们是幸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数字科技的发展更可以让我们轻松的记录每一个历史的精彩瞬间。
例如个人存储设备,绿联私有云DH2600就支持了AI智能相册,用户通过备份或者上传图片,就可以通过绿联的AI相册自动整理识别在一起,不仅方便管理,还方便了自己回看能够随时打开,用数字脚步留住往日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每一段历史都有人在经历,每一段历史都有人在记录,一张张照片不仅是影像的回忆,更是一个时代的脉搏跃动,记录历史,就是为了不忘记历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望香港回归25周年,我们经历过风雨,经历过大浪,但不变的是,面向世界的香港,必将更好的呈现在世人面前,香港的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