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它紧邻省会西安,是大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也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我国的一座历史名城。

80年代国营咸阳纺织机械厂的职工子弟学校和技工学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大型的国企都有自己的职工子弟学校和技工学校,这些学校主要招收本企业的职工子女。子弟学校一般担负六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部分,而技工学校则面向本企业内部的职工子女。

上世纪80年代,能考入中专或高中的学生不超过半数,另外半数学生则面临着就业问题。有条件的企业就成立了自己的技工学校,将没有考上中专或高中的一部分职工子弟招入技工学校,学习一些与本企业相关的操作技能,经过2~3年学习后直接分配到企业内部工作,这是当时大型国企普遍采用的一种安置内部子女的就业模式。

1980年咸阳人民路上的七厂十字。

七厂十字是咸阳市内人民路与秦皇路交叉的一个路口,这张照片中有七厂十字标志性的木塔和转盘环岛。

由于七厂十字是咸阳市内的主要交通路口,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上世纪70年代在这里建造了转盘环岛。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虽然有了环岛,但是环岛周围还是人车共用的车道,交通秩序依旧很混乱。

上世纪80年代咸阳的凌云楼。

凌云楼这栋建筑对于老咸阳人来说应该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凌云楼被誉为“咸阳第一高楼”。凌云楼始建于1986年,楼高12层,其中1~3层是商业大厅,4~12楼是客房和餐饮娱乐场所。上世纪80年代,凌云楼不仅是咸阳的第一高楼,也是西北地级市中最高的建筑。

上世纪80年代的咸阳站。

照片中的这栋咸阳火车站看上去很古老,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建筑。这座老咸阳火车站始建于1936年,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经使用了50多年。当年的咸阳火车站是咸阳人出行的重要始发站,每天客流量都很大。

咸阳站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火车站的门口有三四个武警做安检,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安检设备和仪器,安检全靠人工。武警们用鹰一样的目光来回巡视进出站的旅客,如果看哪位旅客行为或包裹异常,就会将他拦下来进行开包检查。当年,每一次进咸阳站看到身穿警服的武警,我都会很紧张,仿佛自己犯了错似的。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咸阳陕毛一厂。

陕毛一厂的全称是“陕西第一毛纺织厂”,当年是陕西省纺织界的龙头企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陕毛一厂的光辉岁月,从照片中可以看到陕毛一厂的大门很气派,许多女职工和拎着提包的业务员从大门里走出来。女职工们都穿着花哨的衣服。由于企业效益好,职工们的收入高,所以当时的陕毛一厂女职工打扮和穿着都非常时髦,许多男青年找对象都喜欢找陕毛一厂的纺织姑娘。

上世纪70年代在陕棉八厂当工人的张艺谋。

从1971年至1978年,张艺谋一直在陕棉八厂当工人。由于张艺谋喜欢摄影且有艺术天赋,后来张艺谋被厂里调进工艺室搞设计。

说起张艺谋搞设计,陕棉八厂的老职工记着一件趣事。有一年陕棉八厂要工艺室设计全新的袜子图案,张艺谋设计了一款带有地球的图案袜子。图案设计出来之后,很多同事都认为这个图案不妥,张艺谋给出的解释是“立足八厂,走遍全世界”。

后来,张艺谋这个大胆而新颖的创意构图获得了陕西纺织系统的优秀设计奖。

1993年的咸阳505广场。

人民广场是咸阳市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978年。当年刚刚建成的咸阳人民广场有一个用砖头砌成的露天舞台,舞台中央有一座15米高的塑像,舞台后边有18根旗杆,周围还栽种了许多松树。那时候的广场规模不是很大,是咸阳人集会的主要场所。

后来,咸阳人民广场经过了数次改造,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1993年的改造。1993年中国505集团投资对咸阳人民广场进行改造,在广场上建造了喷泉,随后这个广场被命名为“505广场”。

照片中就是1993年人民广场的样子,可以看到人民广场上绿地和喷泉交相辉映,有许多市民在广场上休闲健身。那时候,每到节假日许多咸阳市民都会到人民广场来看喷泉,喷泉是505广场的一大亮点。

上世纪80年代的咸阳市工人文化宫。

咸阳市工人文化宫位于咸阳市中心的人民广场西侧,上世纪80年代咸阳文化宫里不仅有舞厅、录像厅,还有游戏室以及旱冰场,是许多咸阳人年轻人最喜欢去的娱乐场所。

当年的文化宫不仅娱乐设施众多,里边还有图书阅览室、书画展览馆等文化项目,也是许多有为青年学习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