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暹芭”影响,7月2日夜间起,英德市出现连续强降雨过程,根据当前水雨情分析和后期降雨预测,北江干流英德(五)站受滃江洪水顶托影响,7月6日出现超过32米以上的水位。该市三防指挥部于7月5日17时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应急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洪水再度爱上这个地方时,英勇的英德人民敢于说不!用“英德人”特有的力量,与洪水搏击,守护自己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愿自已受苦,不愿群众损失

受上轮“龙舟水”影响,结合台风雨汛势,连江口镇再次遭遇红色雨警,镇党委、政府迅速部署,要求各部门、村居时刻绷紧抗洪抢险一根弦,保障居民应转尽转,应搬尽搬。

“阿叔,有无搬好野呀?受台风雨影响,到时水势可能到腰部,要提前搬重要物品,避免再损失”,5日上午,连江口镇再启动中学为应急避险点、二小为车辆停放点,全镇干部职工、党员志愿服务队分区分网格“脚踏水、头顶雨”出动,宣传防洪避险,到户到人,及时通知居民把车辆停到地势高处、搬离重要家物、电器,坚持以大概率思维防范小概率事件,另一边,党委、政府及时联系调动排涝设备,5日排涝量超日常四倍(每小时5500立方米),值守镇区排涝站的工作人员与排涝设备一起执行“日夜班”,观察水情及维护排涝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避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影响,全镇上下抢抓时间,1日下午,城樟社区花果山旧粮所紧急转移一户三人;4日上午,三井村、银坑村党员志愿者飞渡北江,紧急转移低洼群众,忙至深夜, 同日下午,镇区全体防汛应急救援人员到二区解困房协助群众转移,晚间,下步村支书黄奎利与村干部紧急将三名孤寡老人转移到村委安置。

5日凌晨,银坑村一名特困户拨打求助热线告知工作人员其被困,村干部傅彩锋收到上级通知后,立马穿起水鞋,赶往特困户家中并安全转移群众,因受龙舟水影响,道路泥泞不堪,车辆难以通行,傅彩锋同志全程走路赶往群众家中…

7月3日以来,该镇组织驻村团队、党员志愿者、村(居)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12组,累计出动505人次,下沉到各村(居)开展防御排险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部群众“沙包接力”,共筑家园防护墙

7月4日,因上游泄洪,刚刚经历过两轮洪水的小北江过境西牛段水位再次暴涨,西牛镇街道、各村(社区)再次遭遇洪水侵袭。其中,西牛镇社区的南岸河堤经历了上次洪水后被冲塌出一个大缺口,近日在连续暴雨的影响下,河水不断上涨,如果洪水从此处入侵,周边8条村庄,一万多亩的农作物将会受淹,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洪水,为防止洪峰过境水位迅速上涨而引发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损失,西牛镇党委政府当机立断,马上组织党员群众加固河堤。7月5日上午,镇村干部、党员、村民、护林应急队伍、青塘和东华救援支队等人与时间赛跑,分工合作,众志成城,现场冒雨装沙袋、垒沙袋、加固堤坝。因为河堤段进不了工程车辆,现场人员就组成了几条人力传输带,接力将沙袋装填到河堤上。期间,鲜水村30名党员群众自发组织,火速行动,踊跃前往防洪提参与防洪堤的加固工作。随着堤坝一点点加固,险情也在一步步变小,西牛人民一定能守护自己的一方水土农田。

英红镇水头、新岭、锦田、星光等村因前期连日暴雨,出现防洪堤部分损坏情况,其中新岭村上刘护岸防洪堤坍塌损坏2处,涉及320多米,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水头、新岭、锦田、星光等村3000余名群众受淹受灾。

危急关头,英红镇党委把责任扛在肩上,高位推动,迅速组织调度各镇属部门男干部职工分为8组,约50余人下沉一线,成立临时防汛救灾应急工作队,轮班参战,确保闸口安全。镇党委书记坐镇指挥,党委副书记、镇长带头和各村党总支部书记深入一线,紧急组织抢险。7月4日12时,组织出动镇、村干部等联合驻地武警共300余人次,经过8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堆积沙包16000多个,运土石150吨,在新岭、水头、锦田、星光村分别建成一条长约320米和3条约20米的抗洪拦截“生命坝”,使水患得到有效预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该镇还通过微信群、悦英德、村村响等媒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汛情,7月4日下午起,该镇第三小学已停课,部分企业、商铺根据汛情暂时停工停产。12个驻村(社区)工作团队加强巡查值守,收集灾情信息,参与警示封控、道路抢修疏通、抢险救援等和防汛救援物资保障。截止7月4日17时,转移低洼隐患点群众21人,并全力做好转移群众的生活基本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洪水赛跑,争分夺秒抢救患病群众

就在英德市水边镇人民群众如火如荼地开展复工复产工作时,接连的暴雨让这座小镇再次被洪水围困。

洪水无情人有情。7月4日下午16时33分,水边镇卫生院接诊了一位由街坊群众用小木船送至卫生院的65岁老人廖伯,此时廖伯已因突发胸痛、晕厥半小时,情况十分危急。接诊后水边镇卫生院克服无电、院区受水浸等困难,第一时间进行心电图检查并请求英德市中医院胸痛中心技术支援,经多方诊疗意见,建议送上级进行手术治疗。

因镇区及卫生院大部分道路水浸水位高达约0.6米,救护车出诊存在水浸受损的可能。水边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黎少华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生命比救护车要珍贵得多,并立即安排业务骨干全力安全运送廖阿伯到市人民医院抢救。在全体医务人员努力下,患者在到院后短短17分钟就成功转出,经过英德市人民医院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目前廖伯病情基本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逆水而上,为民分忧

7月3日13时,英德市九龙镇大陂村党总支部书记黄建文接到群众电话向村委求助称,突如其来的暴雨和洪水即将淹没田里的农作物,需马上开闸泄洪。接到电话,黄建文支书第一时间驱车赶回村里查看农作物受淹情况,随后马不停蹄地前往泄洪点。14时30分,大雨滂沱。黄建文支书不顾水流湍急,逆水而上、赤膊上阵,亲自拉开2个泄洪闸,及时降低了持续上涨的水位,避免农田内涝。

回到村委后,黄建文又马上组织村“两委”干部逐个排查各村小组农作物在强降雨后的受淹情况,并为受淹严重的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没抽穗的水稻田要赶紧排水。”“水稻上的淤泥要及时清洗。”黄建文支书一边察看被淹稻田,一边耐心向农户讲解洪水过后水稻的抢救办法。听完黄建文支书的讲解后,受淹农户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愁啊,洪水刚过没几天,又突然下暴雨,还好有你们,我的庄稼才能‘救回来’。”

7月4日晚,黄建文同驻村领导邓雪辉到马头石等村小组召开宣讲会,第一时间向村民进行灾后复工复产、撂荒地复耕复种、种粮奖补政策、粮食安全生产等宣传。村民们早已习惯这样的开会模式,非常配合且准时的集聚在村广场,一起商讨抢救水浸农作物的事宜。“‘天黑开会’是我们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特色,因为村民们大多上午要下地干活,下午要接送孩子放学忙前忙后,只有晚上才得闲。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将政策讯息第一时间传达给村民,所以才经常选择晚上下村开会。”黄建文表示。

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心连着百姓心。自然灾害难以避免,如何使农民走出“看天吃饭”的困局、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黄建文作为村党总支部书记一直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当农民不容易,我也是农民出身,深知传统农业种植的脆弱,一场大雨或一场干旱就能让农户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颗粒无收。农户的心痛我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看着倒伏的稻田,我也跟着心疼。”

为提升农田抵御天灾的能力,推进撂荒地复耕,保粮食安全,黄建文在村里大力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渠网整治。整治前,部分渠段年久失修,多处坍塌,边坡杂草丛生,淤泥堵塞,致使沟渠排洪不畅、灌溉用水功能降低,多处耕地处于丢荒,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黄建文支书积极争取九龙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本着“能动员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原则,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动员渠道沿线9个村小组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小三江至公路涵、大三江冲至公路涵、塘面㙟到公路涵的水渠建设工程中,重新翻修疏浚了总长约6公里的灌溉水渠,疏浚完成后,预计使大陂村9个村小组近6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直接惠及群众2200余人。黄建文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渠网的整治经验的得到了九龙镇党委政府和村民的一致认可,6月28日,九龙镇组织17个村(社区)的党总支部书记观摩大陂村牛岩农田水利设施渠网整治示范,大力推广大陂村的水渠整治经验。

此外,黄建文还积极争取中小河流专项整治试点资金,组织村“两委”干部、巡河员对大陂村主河流水边河及两条支流合计4公里的河道开展中小河流综合整治、清淤。

通讯员:黄振生、刘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