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蓝”社区分级分类工作机制,是生态科技新城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实践创新的成功经验,有效守护当地百姓“养老钱”。

“网格员小朱是我最喜欢的小孩,上次我带着她把我们庄子所有老人都走了一遍,我们都登记到那个三种颜色清单里了!”早晨刚买好菜的杭集镇杭集社区的江阿姨开心地向记者说道,在农贸市场出口,记者看到很多老人讨论“红黄蓝”。一名网格员还在早高峰维护秩序时跟几位老人说:“上个礼拜,庄上李老师就接到冒充曾经学生的电话,说是车子从安徽回来抛在高速上了,请李老师打钱给他帮忙拖车修理。幸亏李老师记得自己是 ‘蓝色’打电话给我询问,还好没被骗。”周围老人都说:“小姑娘好样的,有你们看着我们绝对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员建档,建立“红黄蓝”风险提示单。生态科技新城开展“上门防诈行动”,组织网格力量全面深入摸排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信息,根据老年人家庭和健康情况,建立三类人员子数据库,使用“红、黄、蓝”分色分类标注老年群体的不同“风险等级”,建立风险隐患管控清单并印制成册。“红色”代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纯老家庭户,被骗风险较高;“黄色”代表有退休金且不与子女合住的老人,有一定被骗风险;“蓝色”代表经济实力一般、与子女合住的老人,被骗风险相对较小。全区所有老人均纳入清单提供反诈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住杭集镇杭集社区的郭大爷是退休职工,儿子在杭集镇有一家小工厂,网格员王敏告诉记者:“5月18日那天中午,郭大爷打电话说有个100元到安徽的旅行团,问我能不能参加?我了解情况后,立即上报到社会治理中心24小时值班台。后经区公安分局、文旅局查实该团不是正规企业发团,及时劝阻了郭大爷参加的想法。”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新城许多村(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面到人,构建“点对点”包保责任网。针对“红黄蓝”三类老年群体,新城各村(社区)要求每户明确1名包保责任人,分别制定专项防诈方案,明确走访宣教频次,开展信息访问登记,填报“走访日报表”,形成工作闭环。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社区民警、平安志愿者等,通过“点对点”挂包、“面对面”交流,常态化了解老年人诉求和最新动向。区分三色,明确“红日”“黄周”“蓝月”走访保护制度,针对“红色”重点人员,网格员或微网格联络员每日入户走访或电话询访,了解实际生活状况,讲解养老诈骗典型案例,同时与其家人保持密切联系,开通VIP服务电话专线,发动社会家庭力量,减少老人被骗风险;针对“黄色”关注人员,每周入户走访或电话询访一次,叮嘱老人发现涉诈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反馈,建立子女家属微信直连渠道,及时解决老人及家属寻求帮助需求;针对“蓝色”提醒人员,每半月至少走访一次,宣讲养老诈骗形式,提高老人的警惕性和防诈防骗意识。

社会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杨介绍,该项工作纳入专职网格员队伍考核指标,建立考核倒查和奖惩激励机制。

针对老年群体普遍不会用智能手机的情况,生态科技新城将“智慧助老反诈”列入当地“智慧城市”建设总盘子,记者看到新城农贸市场、商超等地,老年人人手一个“二维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域覆盖,上好“沉浸式”反诈宣传课。突出一个反诈“二维码”,结合疫情防控扫码要求,新城为所有无智能手机老年人印制“新城老幼宝”卡片,一面是定制二维码,方便老年人出行扫码,另一面是反诈宣传,提醒老年人谨防上当受骗。突出一支联防联控核心力量,充分发挥全市首支社会治理联防联控队伍机制优势,民警、网格员联合开展“清网强基清查行动”,利用人口、住房、市场监管大数据持续排查疑似线索;直属队铁骑队发挥机动技术优势,常态化佩戴面部识别头盔开展骑行反诈巡逻,提高见警率,提升震慑力。开展线索征集活动,整合电话、网格、微信等渠道收集养老诈骗线索,给予200-5000元不等的奖励。打造一批宣传前沿阵地,结合江淮先锋网格驿站,针对曜阳国际老年公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贸市场、中心广场等老年人聚集场所,建设“防范养老诈骗”前沿阵地。策划文化衫、表情包、围裙、挂包以及“家庭群必转”系列反诈文化产品,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老年群体,营造“人人知,户户晓”的“防范养老诈骗”氛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