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物大讲堂第四期暨宝鸡史前文化大讲堂第一期

韩建业: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78日上午,宝鸡文物大讲堂第四期暨宝鸡史前文化大讲堂第一期在宝鸡北首岭博物馆顺利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应邀在线上做了题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学术讲座。宝鸡市文物系统文博专业技术人员及国内外相关专业技术研究人员、学者通过网络聆听了本次讲座。

韩建业教授以“古代中国的定义” “近现代学者对文明的定义”为开端,对“中华文明”的定义进行了诠释。对夏鼐、苏秉琦、严文明、冯时、王巍等诸位考古学家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成果逐一做了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往今来,学者们对于文明有着不同的解释,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看法,更是如满天星斗。讲座中,韩建业教授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中华与古史传说,早期中华文明的模式、特征与基因”几个方面对中华文明进行了解密。韩建业教授认为,所谓中华文明,是指以华人或华夏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或者中华民族所创造的高度发达、长期延续的文化实体或者文化圈。文明的起源比国家起源的内涵更为丰富。距今8000多年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阶段,距今6000年以后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二阶段,距今5100年左右中华文明初步形成,进入“古国文明”阶段,距今4100年左右进入夏代和比较成熟的“王国文明”阶段,古史传说和考古发现的时空框架可大致对应。早期中华文明起源有着北方、中原和东方三种模式,早期中华文明具有以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为主体的多支一体的文化结构,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连续发展进程,孕育了敬天法祖、稳定内敛、和谐共存等文明基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座结束后,韩建业教授与宝鸡文博工作者及线上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现场氛围热烈。韩建业教授的本场讲座及后续互动,深化了观众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的认识,给我们示范了学术研究既要重视细节分析,也要注意宏观考察的研究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具有深厚的启发意义。

文物作为文明载体全面“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同时也是将考古学所取得的成就、贡献推介给公众的最佳媒介。作为考古工作者、文物研究人员应积极发掘文物的多方面价值,利用文物传播中华文化、中国精神,让文物“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作为文明发展亲历者的文物讲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进而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通讯员:孙雅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