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7月7日10时38分,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这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在上古时代,先民把夏至之后的日子形象地称之为“暑”。暑者,从日者声。日者,意此时大地上万事万物,连人在内,都是日者,都为太阳所照耀。

暑字,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日、土、日三个字的组合会意,即土地上下都有阳光的炎热照耀,这几十天的时空,湿而热,最为难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我们的祖先又将这几十天分成小暑,大暑,处暑几个节气。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中央气象台主持人宋英杰说,根据对全国近百个城市最近60年的气候统计,35%的城市极端最高气温诞生于小暑期间,31%诞生于大暑期间;29%的城市最长“热浪”发生于小暑期间,35%发生于大暑期间。

翻开武汉1949年以来气象资料,39℃以上的高温超六成出现在“小暑”,而从高温日数、平均气温指标来看,大暑甚于小暑。前者更具爆发力,后者更具耐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小暑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湖北有民谚道,“小暑南洋十八天”。即每年小暑节气后,白天盛吹火热的偏南风,风力可达5至6级,因风来自南太平洋,被人们称之为“南洋风”。

伴随着滚滚热浪,一年中最热的“三伏”也近在眼前。今年7月16日进入“三伏”中的头伏,三伏天长达40天,直到8月15日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舍说:“夏天,是口福最深的时节。”记得童年的夏天,每到中午,烈日炎炎,一些挑着西瓜的村民在乡间小路上叫卖西瓜,爸爸都会买一个,切成一大盘。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老式风扇吱呀呀地转动,身体的燥热挥扫一空。

白居易曾在《消暑》中说:“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心若安静,世间万物,自然清凉;心若清净,目之所急,皆是怡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省气象局宣布,7日起,武汉梅雨结束进入盛夏,预计盛夏有阶段性高温热浪和干旱发生,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8℃~40℃。而从8日直到15日,武汉进入酷暑时节,最高温将升至37℃左右。

唐代诗人李昂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小暑,愿你既能享受怡情养性的清欢,也能迸发生如夏花的绚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