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倍晋三遭枪击后不治身亡

据日本广播协会8日报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当天在奈良市遭枪击后在医院不治身亡。 ​​​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遭到枪击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终年67岁。

安倍晋三 资料图

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当地时间8日11时30分(北京时间10时30分)左右,安倍晋三在奈良县奈良市大和西大寺车站附近为自民党参议院议员候选人助选发表演讲,演讲开始一两分钟后,一名男子从安倍晋三身后3米处向他开枪,安倍晋三胸部和颈部中弹倒地。安保人员在现场控制了一个名叫山上徹也的嫌疑人,并发现了自制枪械。据报道,此人在2002年至2005年间,曾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服役。

安倍晋三1954年出生于保守派政治世家。他于2006年9月首次出任日本首相,翌年9月,因支持率大降及罹患溃疡性肠炎,安倍宣布辞职。2012年12月,安倍再次出任日本首相,2020年8月因健康问题辞去首相职务。(总台记者 何欣蕾 李卫兵)

延伸阅读

日本任期最长的首相安倍 留下了哪些政治遗产?

约两年前的2020年8月28日下午,安倍晋三在东京宣布,因个人健康问题,他决定辞去首相职务。而在辞职4天前,安倍刚创下日本首相连续在位时间最长纪录(2799天,接近8年)。

这是安倍第二次因健康原因辞去首相职位。安倍说,他决定辞职是因为痼疾溃疡性肠炎复发,今后一段时间需要专注于治疗。这一幕似曾相识。2007年9月12日,上任才366天的安倍因溃疡性肠炎久治不愈,突然宣布辞职。

虽然长期执政,但据新华社此前的报道,安倍并未留下太多政治遗产。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躺在奈良街头。图片来源:新华社/美联

“安倍经济学”

安倍一直高喊“经济最优先”的口号,个人色彩浓厚的“安倍经济学”也应运而生——自2012年再度当选日本首相以来,安倍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负利率等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司减税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此外,安倍还试图推行公司架构改革,鼓励女性和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劳动力市场。

“安倍经济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经济,但随着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寒流,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受到打击,新冠疫情又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2014年4月,安倍政府将消费税由原来的5%提升至8%,又在2019年10月二次上调至10%。随之而来的个人消费锐减导致日本2019年四季度GDP大幅下滑,萎缩幅度达7.3%。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日本GDP再次分别萎缩2.2%和27.8%,其中二季度萎缩幅度创1980年以来最差表现。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预计日本经济要到2024年4月开始的财年,才能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日本GDP增速

耗费大量资金、着眼于短期经济刺激的安倍政府也很难快速实现稳健的财政水平。即便先后出台了“振兴地方经济”、“全民参与”、“工作方式改革”的口号,但安倍政府对于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问题缺乏必要的危机感,对于这些严峻挑战没有采取完善的对策。

日本通胀率走势

政治遗产有点少

安倍辞职时,新华社曾报道称,尽管安倍拿到了连续在位时间最长纪录的头衔,但日本舆论对他政绩的评价却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治遗产”。

内政方面,安倍最大的夙愿是修改和平宪法,摆脱“战后体制”。虽然他在为日本军事松绑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如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解禁集体自卫权、通过安保相关法案等,但在修宪方面进展有限,也没有得到国民的广泛支持。

外交方面,安倍一度大力开展对俄外交,试图解决领土争议并签订日俄和平条约。他还曾试图打破日朝关系僵局,解决所谓“绑架”问题。但这些努力均未取得实际成果。

安倍在长期执政中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强推《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安保相关法案、“共谋罪”法案等遭到民众反对,森友和加计学园、“赏樱会”等一系列丑闻也使安倍政权面对强烈质疑。

分析人士指出,安倍政府能够长期执政,本来也是在野党不成气候、民众消极选择的结果。长期执政造成的自民党态度骄纵、政府腐败丑闻早已引发民众不满。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