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发表的博客,早就想把文字发出来与诸君共赏。此文向所有教语文的同行致敬!有不妥之处,敬请海涵指正。

从2003年8月——2008年9月,在黎家教语文五年,合着大学时的老本行,教人习字、解牛、作文,相比之下我的专业还算对口,除却环境,没啥好抒情的。其间上过政治、历史、地理、英语、生物,被称黎家乡中“百科全书”。普通话勉强应付,除偶尔平翘舌不分以外,上课语言转换太快,时而普通话,时而四川话,时而英语,有些情境用普通话表达不出来那种气势。比如提示某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用方言气势就雄壮,用普通话就文雅势弱。当时正值新课改试行,整天把“自主、合作、探究”烂熟于心,变着法子把课堂搞活,像书上讲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搞成市场经济一样。记得有一次,听了某老师讲课,学生围成个半圆,老师在里面耍马戏一般激动,然后再是学生们连唱带跳载歌载舞好不热闹,马戏完了课也就完了。课下准备几天时间就演了个寂寞。后来,我问该班的同学对这堂课的认知,好玩,真像个春晚。好端端的一堂课成了综艺节目。新课改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老师赶下台,达到台上无老师心中有有老师的状态,一切由学校种菜、学生点菜、分工做菜、师生共同吃菜。
后来才知道,上公开课和自己平常上课有很大区别,主要是演戏,当然演戏要有演员、导演和剧本。自己平常上课就是王家卫先拍戏后有剧本,上公开课就是先有剧本再拍电影。上完了课,备课只为迎接检查。有的老师把自己多年来喜欢的那篇课文专留下来,之前就和同学们在课堂排练,安排好哪些同学回答问题,分别是哪些问题,回答问题此起彼伏高潮不断,课堂层次分明、师生互动频繁、是一堂很有深度很有启发意义的新课改示范课。

拿语文老师来说,大致分为四类:一是表演型,擅长于用生动的体态和语言表达来吸引人;二是应试型,有的擅长于猜题押题,多年的经验蓄积成了敏感的嗅觉,把近几年来的考题往桌上一摆,眼睛稍微一瞄就知道今年作文是啥,会考哪种题型,重难点在哪;三是情感型,有的老师擅长于感情粘合,与同学亲热而不乱师生之身份,学生们很难信任他进而喜欢他的课,这是属于人格魅力的散发。四是平庸型,啥类型都不是,功劳、错误都没有,凑合教教罢了。近年来,个性型老师被磨炼得差不多了。在中庸的国度,需要勤劳听话和没个人风格的老师。达县师专时代,最有趣的老师当属范藻,他教我们现当代文学课,妙语连珠不说,还把萨克斯、口琴娓娓吹来,还让我唱自己写的歌曲。范老师太过卖力,每次都大汗淋漓,擦汗水的帕子一会儿叫前排的同学扔给他,一会儿他又扔过去,仿若小李飞刀。

语文老师大多知识丰富、博学多才,但最大的问题是照本宣科、创新性无,缺少真诚的态度和美学的精神。我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我还写了几篇论文发表在市县的相关杂志上。后来这些笔记和论文随我进城,后不知所踪。别人喜从网上下载文章,我是自己写,老实人吃的亏。正是从自己独立的思考中,锤炼了自己的思想和品格。很多时候,遇事总能保持自己清醒的认识,发出自己的声音。人云亦云就像麻将出牌别人出啥你就出啥很安全。有的老师,把自己藏在知识里面,从不肯撕掉面具露出真实的自己,上课来人下课走人,言必参考答案,学生真话没有了。一翻开作文,全是我叫红领巾、上街捡钱、扶老奶奶过马路、帮助孤寡老人梳头捶背洗衣服,要么就是父母死了自己是孤儿,专门教学生失掉本真、撒谎成性。老师把学生当成鸭子,赶鸭子上架,一套程式化的上课方式,解剖课文,分几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背景、作者概况等等。这样一来,好好的一篇美文就给弄得既辛苦又枯燥无味。这是叫教育还是解剖尸体?
我看还是要回归国学,改名为国文,把它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字号才名副其实。语文叫国文更有气势和感召力,名字也响亮。语文的人文性第一、工具性第二,但是现在出现了几个误导。一是举国高考体制胡乱导向。高考指挥棒一挥,全国老师都必须跟着路线、方针、政策而去。二是学校功利性强。那些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考分就是生命线,学校招生就靠这几个硬指标,今年考多少重点,一本二本三本多少,直接都跟学校招生挂钩。现在不许宣传状元和高考成绩。有的考题偏冷、偏难、偏怪,答案牵强附会。三是老师自身素养。部分老师本身素养不够、灵气不足。或许现在的语文老师和老中医一样,需要悟性、阅历和功底深厚,还要紧跟潮流。教好语文不易,好多不写下水作文,评改学生作文,还是语句通顺、中心思想突出、层次分明等套路。

著名学者朱大可说,现在考学中文师范的人中等资质,资质高的人学金融贸易法律考公务员去了,从人才建构上就已经失衡了。曾经我写了一篇稿子,说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有儒释道三种宗教,他用余光瞪着我问,何为儒释道。国学经过新文化革命、“五四”、“文革”三闹,文脉已断,当下人看国学就和外语一样,但是没有外语时髦和适用。大学不大培养作家,培养国学人才也是梦话。一时间语文和语文老师,成为了鄙视链的最末端。过去学校老师一大半都是中文本科,中文文凭最好拿,拿了文凭好评职称,教英语的、数学的、物理的、历史的等等,都挤进来抢饭碗。学校最先失业的是语文老师,不必热爱中文,必须热爱中文文凭。经过改革,目前这种现象基本绝迹。

语文还是要让孩子受到美的熏陶和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和分享美,总之语文应该是美的学科,没必要弄得太过沉重压抑和紧张兮兮。应该提倡语文教学生活化、现场化、实用化,让学生们进入情境、增加语感、感受生活。多让学生自己来主导一堂课,学生们商量自己如果是老师该如何来设计这堂课,老师把同学们需要怎么样来上这堂课和需要掌握的知识收集起来,有针对性地备课和指导整堂课有序运转。比如朱自清的《春》,让学生自己找出喜欢的句子,举手起来为同学们朗读出来;哪些地方不懂的同学,可以讲出来;其他一些同学来讲解句子的意思,不一定完全合乎逻辑,错了也不要紧,关键在于孩子们敢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结合课程要求,再来水到渠成地听取本课重点学习了什么。培养个性的时代到了,流水线时代已成过去式。上这课时,可以让同学们到校园和周边去发现春天的足迹,春风、春雨、春阳、春花、春草等等,先写一篇关于春的短文,再来对照与朱自清的《春》有什么不同,《春》的语言文字有什么特色,学习了本课自己有什么收获等。
写作文起初可以让孩子记流水账,就像日记一样,把每天的有意思的事情都记下来,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这是引导孩子敢于写、愿意写、能够写的第一步。久之孩子学会了收集写作材料,叙述、议论有长进了,可以让孩子试着围绕一件物品、一个场景、一件事情展开具体详写,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来生发。鼓励孩子用个性语言,哪怕它还很稚嫩,甚至啼笑皆非,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一点进步,让孩子有成就感。培养作家不是老师的职责,教他学会敢于自我表达、个性表达、完整表达就可以了。过去老师才启蒙,就来三段式“凤头——总、猪肚——分、豹尾——总”,让学生摸不著头脑,才开始根本就用不着这些。我过去在黎家的时候,作文课之前学生们先去查资料,两节课:一节课去校园周边采风,第二节课自己写出来,下课就交卷。写得好的下节课就当范文来念,让同学们来评价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每次我都要写一篇作文,反正学生写我也写,学生背课文我也背,学生就很受鼓舞。曾经,我把自己发的稿子拿出来开了一节公开课叫《真情实感大过原子弹》。
现在说说语文课上的一些笑话。考试时写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曾经有个学生直接把“自拟”作为题目,然后把作文按要求抄写了一遍。我不得不给他一点辛苦分,动了笔墨总要给点润笔费吧。我有时候喜欢即兴发挥,背诵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诗词歌赋,有时候也喜欢检查一下学生的笔记。有一次,我看到某个同学的笔记本上记下了很多我讲的内容,但有一点我不明白:刚才这句话不要记。这位同学答曰: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这句话不要记,我就把他写下来了。
以上言论仅为一家之言,权当胡说八道,如有些许共鸣不胜感激。我们对待探究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要坚持“三不”(不卖弄、不玩弄、不捉弄)。但愿没有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