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为什么而建?一段历史故事为我们揭开谜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把首都定在南京,那后来怎么又迁都北京了呢?

这得从朱元璋稳坐江山说起,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把自己的24个儿子封为亲王,派往全国各地驻守,因为当时元朝虽然已经败退到草原,但还是一直觊觎中原的大好河山,所以朱元璋分封诸子到北方边疆镇守。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被派到北京, 11岁就被封为燕王,22岁率兵驻守北平,是诸亲王中最有实力最有谋略的一个,曾经多次领兵出塞,深入蒙古草原,立下赫赫战功。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由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登基后便开始实施削藩政策,不到一年时间,便将周王、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五个势力较大的亲王爵位削掉,但朱允炆没有想到,他的举措导致了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并且丢失了皇权宝座。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眼见着朱允炆的削藩,远在北京的朱棣不能坐以待毙,在京城的燕王府挖地窖打造兵器,在后院大肆操练兵马,一切准备就绪,便以“清君侧,保护皇上”的名义,发起了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朱允炆可没有他的爷爷朱元璋的铁血手腕,由于还年轻,心慈手软,对四叔朱棣的叛逆还是抱有幻想,以仁慈之心对待,他曾经给朝廷大将下了一道圣旨:“我要活叔父,不要死燕王”。

正是这条命令,使得朝廷军士不敢轻易伤到朱棣,在朝廷军队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错失了战机,让朱棣的部队逐步占了优势,长驱直入,直捣金陵。

这场战役足足打了三年,最终朱棣在南京抢得皇位,坐上金銮宝座,成为明代的第三位皇帝,改年号为“永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3岁的朱棣如愿以偿的从自己亲侄子手里夺得皇位,但是,毕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他还是有些心虚。

藩王起兵,不论理由有多么充分,多么冠冕堂皇,在臣子官员和老百姓心中还是失道寡助的。

朱棣离开北平这几年,北方又出现几次大规模入侵,他驻守北平多年,深知此地的军事重要性。

出于众多因素的考虑,朱棣决定迁都到北平,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他登基后下发的第一道诏书,就是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为迁都做准备。

从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起,大明王朝开始了兴建北京的紫禁城的浩大工程,历时14年,终于在1420年紫禁城建成,朝廷官员正式迁都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是第一位入住紫禁城的皇帝,明朝共有14位皇帝入住这里,清代有10位皇帝入住。

直到1924年11月5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军阀冯玉祥逐出了紫禁城,至此,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神奇的历史古建筑完成了它封建王朝的使命。并于1925年对大众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