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黄褐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长沙私塾堂中医馆王书甲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呈面积对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黄褐或淡黑色的斑片,无自觉症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该病可归为中医学“黧黑斑”、“肝斑”、“蝴蝶斑”范畴。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有关,我临床治疗多以三脏着手,采用疏肝解郁、健脾除湿、滋

补肝肾的内治法则,根据“无瘀不成斑”、“治斑不离血”的理论,

以活血化瘀贯穿于治疗始终,从而使脏腑气血运行条畅,养血荣面。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常将该病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肝肾阴虚三型进行论治。现将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经验介绍如下。

1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颜面部呈分布对称的黄褐色斑片,以面颊、目周为著,境界清楚,斑色发青,烦躁易怒,情志不遂,精神抑郁,女子月经前

后不定期且连续3一4个月,经前斑色加深、双乳胀痛、胸胁痞胀,纳谷不香,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

治宜疏肝解郁,化瘀消斑。

方选逍遥散加减,药物选用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薄荷。若为月经后期,加川芎、益母草;痛经,加大黄、木香;月经先期、淋漓不净,加仙鹤草、秦

皮;月经量多、色红质稠,加牡丹皮、栀子;脘闷,加厚朴、陈皮。

2脾失健运型

临床表现:面部呈淡黄褐色斑片,以前额、双颧、鼻周、口周较为明显,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身疲乏力,四肢倦怠,神疲嗜睡或失眠多梦,纳谷不香,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舌质淡,苔薄自或腻,脉细。证属脾虚不运,气血两虚。

治宜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选归脾汤加减,药物选用黄芪、人参、茯苓、白术、当归、龙眼肉、山药、远志、甘草、大枣、木香。若营血亏虚,加白芍、熟地黄、川芎、阿胶;形寒肢冷、腰酸乏力,加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脾肾气虚、阳气不足,加桂枝、白附子、细辛。

3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颜面无光泽,斑色暗黑,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虚烦不得眠,目涩口干,腰膝酸软,倦怠无力,月经量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证属肝肾阴虚。治宜滋补肝肾。

方选六味地黄丸、二至丸,药物选用山茱萸、熟地黄、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旱莲草、女贞子。若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畏寒肢冷,加仙茅、浮羊蕾:腰酸,加茶丝子、杜仲;月经量少,加当归、川芎。

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多采用西药,然而由于西药的作用单一,难以相关达到综合调节的作用,因此疗效欠佳。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优势十分

中医调理明显,通过辨证分型论治,可达到调节脏腑阴阳使气血运行条畅、经络平衡的目的,从而使面部荣华有光、黧黑尽去,具有较稳定的远期失眠的中医疗效。而治疗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辨证准确,抓住各证型的精髓。由于临床上肝郁气滞、脾失健运和肝肾阴虚3型常可相互转化或有合并症状,故需抓住主要矛盾,对症治疗,治疗中要处理好虚与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