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连日来持续高温,7月10日,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拉响。据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气温将达38℃,预计高温天气还将持续数日。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身处不同行业,却不约而同地冒酷暑、战高温,不惧“烤”验,默默坚守付出,用汗水书写着他们的“烤”卷。

今天起,本报推出“战高温”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近他们,检验一下他们给出的答案吧!

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拉响了,锡城进入“烧烤”模式。在这个走两步都感觉要被晒化了的日子里,有一些人坚持着户外工作,用辛劳和汗水守护城市交通畅行。阳光很烈,他们很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没看错,140℃+

高温天气下,哪怕站着不动都会一身汗,但对市政养路人来说,这点温度实在不值一提,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超过140℃的作业环境。昨天上午9点半,位于人民西路无锡市第一中学的公交站附近,一群头戴安全帽、身穿橙色工作服的市政工人正在进行道路车辙整治。此时,户外实时气温已超过34℃,经过太阳暴晒,地表温度更是达到了44.4℃。现场,道路靠近公交站台的一侧已开挖出30平方米,一辆摊铺机一边前进一边倒下滚烫的沥青,白色烟雾瞬间升起。市政工人们正经受着烈日、沥青、机械设备的三重烘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摊铺沥青要‘趁热打铁’,沥青温度一低就定型了。”市政工人祝青是安徽六安人,来无锡从事道路养护工作已有3年。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不断用手中的推子平整沥青路面边缘,十几分钟下来,脸上的汗珠顺着脖子往下淌,衣服也湿透了。“沥青混合料的粘性很大,把它摊铺平整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不小心沥青飞溅到自己手上,就会烫出一个水泡。”祝青说,虽然近期天气炎热,但属于施工的黄金期,大伙儿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施工。说话间隙,他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一口气喝了一瓶水,很快又回到热气腾腾的沥青路面作业。

记者试图用手感受沥青摊铺的温度,在距离地面还有10厘米时,沥青散发的热浪立刻让皮肤感到热辣辣的。根据现场测温,刚铺好的沥青温度达到了142℃。祝青告诉记者,在这样的路面行走,普通的鞋子很快就会融化,为此,公司给每个施工人员都定制了专门的隔热鞋。尽管他们的鞋子能隔热,可长时间和滚烫的沥青打交道也高温难耐。最终,该路段在5辆施工机器的辅助下,历时1个多小时完成了修复。

无锡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彭正介绍,根据前期排查,共有2万多平方米的道路需进行车辙病害专项整治,预计10月份全部完成,届时将给市民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他们不惜成为“焦警”

昨天早上7点,中队民警集合点名,滨湖交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田锡军与队友前往各个执勤点。田锡军平时出去执勤是驾驶警用摩托车的,除了要佩戴一顶厚实的头盔,反光背心、手套、口罩也必不可少,身上还要带上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警用装备。“头盔和反光背心里都有防护用的棉垫,背心胸口和后背还装了护板,穿上整套装备后,哪怕骑摩托车到执勤点只要10分钟,下车时已经感觉到额头上的汗顺着头盔滴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午9点半,稍作休息的田锡军又开始驾驶摩托车上路巡逻。巡逻一圈最快需要20多分钟,如果途中发现交通违法行为,或者遇到可以快速处理的交通事故,这一圈就可能延长到40分钟甚至1个小时。在梁清路隐秀路路口进城方向,田锡军拦下一辆电动自行车,一名年轻男子载着一名年轻女子,男子车上有头盔却没有戴,女子则只戴了一顶鸭舌帽。因为电动自行车搭载成年人以及驾乘人员都未戴头盔,田锡军对两人进行了现场查处。记者留意到,这里的非机动车道很宽,时不时有自行车慢悠悠地逆行过来,经过民警劝说后,有的市民推车过马路,有的上了人行道推行。田锡军说,随着气温升高,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一些陋习容易暴露出来。“有的人骑电动车觉得热不肯戴头盔,有的戴上头盔也不把系带系好。还有的非机动车和行人为了抄近路,会逆向行驶,巡逻中发现了都要查纠。”

说话间,田锡军衬衫袖子上已出现明显的分割线,从肩膀到上臂都是汗印。当他10点多回到大队脱下反光背心时,衬衫背部和胸部已经湿透。面对酷暑天气,田锡军说早已习惯了,为了防止被晒伤,他会涂上防晒霜,可也阻止不了被晒黑,三伏天还没有开始,田锡军的手臂已经一片黝黑,和经常戴手套的手背肤色形成明显的色差。“手臂上都是今年新晒的,后颈处是最容易晒黑晒伤的地方,再往后,洗澡时会感觉火辣辣的疼。”田锡军说。

与田锡军一样,锡城许多交警不惜变成“焦警”,在炎炎夏日上路指挥疏导交通,处理事故查处违法行为,倡导市民安全文明出行,维护着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转。

单车猎人略有“强迫症”

昨天中午12点,户外温度达37℃,这时大多数上班族在午休,而共享单车运维人员纪祝运此时仍在忙碌。41岁的纪祝运从事哈啰单车运维工作已经5年了,他还有一个“洋气”的绰号——单车猎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哪里缺车辆,我就去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上7点多出家门,8点开始沿着梁溪路、梁清路等地运输调度车辆,并对车辆进行消杀,与同事一起整理路边占道和堆积的车辆,每天连续8到10个小时的搬车、找车、放车的循环,碰上早中晚高峰时,需要搬运整理的车辆数就会成倍数增长。较大的工作量,再加上高温烈日,纪祝运的衣服早已湿透,外露的皮肤更是晒得黝黑。他撩起衣服,把手臂的颜色与腹部一比对:“现在已经是两种肤色啦,不过不要紧,反正我一直都黑。”纪祝运与记者说着话,手里活却没有停下,搬起过道上的一辆共享单车放到划定车位里,与旁边的单车形成一条直线,动作熟练且迅速。“如果不整齐,我就不舒服。”

相关出行报告显示,目前共享单车在无锡的运力仅次于公交车和地铁,成为第三大公共出行方式。据悉,光哈啰单车无锡市民一年累计骑行超1000万次。“当站点车桩少于4个空位,或者单车停靠数量较低时,我们就会根据各站点车辆的使用情况,通过运输调度车辆,保证站点覆盖区域内市民的出行需求。”纪祝运表示,调度员是最晚下班的,也是休息日最不固定的人。随着疫情防控需要,共享单车的工作人员也增加了一项新的工作内容——消杀,让市民放心骑行。纪祝运说:“我一天光消杀车辆就达1500多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