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村全村11个村民小组,813户,3430人。地理位置偏远,村子人口多,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常年在家的老人、小孩占比较大,村上以猕猴桃种植为主导产业,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群众越来越对党的创新理论有深入了解的渴望,对科学技术有强烈认知的需求,对文化生活有了新的期盼。青龙村常年有一支热心公益事业的乡贤人才队伍、致富带头人队伍、矛盾调解队伍、“四会”人才队伍,常年开展广场舞等培训、表演,政策理论宣传,猕猴桃、苗木等栽培技术培训,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随着活动的长期开展,群众逐渐将活动阵地建在村部院内“皂角树下”,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扩展新载体大喇叭和网络相结合,做到问需于民、时间随机、形式丰富,群众乐于参与,党的科学理论传播接地气、有成效。

一是组建“小板凳工作队”,解决谁来讲的问题。以“专职+兼职+特聘”形式组建,从村干部、党员、妇女骨干、乡贤人才、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招募10名专职宣讲员志愿服务队,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定期邀请县镇宣讲团和其他团体、各行各业优秀志愿者作为兼职志愿者讲专业知识,聘请中国好人屈亚斌、权彩玲,陕西省道德模范王喜玲等3余人担任特邀志愿者,发挥见贤思齐“名人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清单式管理,解决讲什么的问题。每月对当月活动内容列出详细清单和“课程表”,并在实践站醒目位置张贴公示。每次活动开展前,由村广播管理员在大喇叭进行通知。每次活动,普通党员、村民代表甚至老百姓上讲坛做主讲,谈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理解,谈对新时代的看法;村干部将惠农利民政策讲给群众听,将村里重大事项研究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在党的重大会议等节点,由志愿者把“文件话”转为“家常话”,把“普通话”译成“地方话”,开展宣传宣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解决怎么讲的问题。每月有安排,每周有活动,按照“下雨天村部道德讲堂内讲、晴天皂角树下长廊内讲、闲时白天讲、忙时晚上讲”的原则组织驻村四支队伍、村组干部、乡贤能人、致富能手、热心群众等志愿者队伍,根据群众需求,不定时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宣讲、科普农业技能、普法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同时,群众自编自演快板、小品、歌舞等节目,实现寓教于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皂角树下话新风”项目实施以来,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极大提高、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热情不断高涨,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显著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举办了“党建百年庆重阳”孝老敬亲活动,开展“青龙是我家、环境靠大家”“青龙发展我出谋、我出力”和“疫苗接种我先行”等活动开启志愿服务活动类型10余种,组织开展志愿活动80多次,服务群众达26000人次,收到群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