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倪匡的读者来说,他的离世或许就与卫斯理一样,其实指的是“离开”这个“世界”,前往我们未知的领域探险而去。
要聊刚离世不久的作家倪匡,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时之间,甚至还不知该从哪里说起会比较好些。
就这么开始吧。本名倪聪的他,最为人所知的名字是倪匡,但如果纵观他写作生涯来看,那么对于武侠小说读者来说,他的名字会是“岳川”,至于平时会关注政论的人,则会知道有个叫“衣其”的评论者,甚至还有一个名唤“沙翁”的人,也时常发表一些有趣的杂文。
当然,除了倪匡之外,他另一个最知名的笔名,则是作者与小说主角同名的“卫斯理”。不过光是在科幻冒险小说这个领域里,他便还有“洪新”与“魏力”等笔名,其著作之多,早已到了他自己搞不清数量的地步。
事实上,就连他编剧的电影也据称高达四百多部,其中说不定还并未算进他没有挂名的作品,而且更不乏经典之作。
武侠片巨匠张彻的许多名作,例如《独臂刀》、《马永贞》、《刺马》、《少林与武当》及《五遁忍术》等等,便都是出自倪匡之笔。因此那些火热无比、坚贞不移的兄弟情谊,乃至于杀到肚破肠流,让角色有可能踩到自己的肠子滑倒,或是直接捡起来盘在腰间、继续大战的张彻招牌元素,也颇有可能与倪匡多少有关。
除此之外,楚原改编自古龙小说的《天涯明月刀》与《楚留香》、如今已被视为港台邪典大师桂治洪的《血证》与《蛇杀手》、在超级英雄电影成为主流后,时常被拿出来嘲笑的《中国超人》,乃至于昆汀·塔伦蒂诺与嘻哈团体“武当派”(Wu-Tang Clan)都推崇不已,对于美国街头文化具有重大意义的《少林三十六房》与《五郎八卦棍》,也同样是倪匡的编剧作品。
不仅如此,就连你没事可能会挂在嘴边,或是上网回复留言时会使用的名言“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也同样是出自他为李小龙电影《精武门》所写的剧本,自然就更别说日后常被周星驰拿去引用的“这次要你们吃纸,下次我要你们吃玻璃”等众多台词了。
但倪匡对自己的编剧事业显然不太在意。但凡交稿以后,他便会当作什么也没发生,任凭制片方要怎么改动都无所谓,只要收到钱,而且不要回头找他修改就好。纵使那些挂着他名字的剧本被改到面目全非,他也毫不在意,甚至还不曾留下过任何一部自己写的剧本。
就风格来说,或许是因为他最知名的剧本大多由张彻执导,因此也总是会让人多少联想到古龙小说的特质,以男性之间的情谊为主,至于女性角色则大多是花瓶或祸水,要不是仅能等待男性拯救,再不然就是包藏祸心,其实还颇具黑色小说或电影的调性。
不过有趣的是,这样的情况,却很有可能是他因应当时电影市场的偏好而刻意打造。因为,在他的小说创作里,情况则往往偏向另一个极端,时常让女性角色拥有比她们的男性伴侣更为出色的本领。
像是卫斯理的妻子白素,不仅同样武功高强,同时还比卫斯理更加聪明冷静。至于原振侠医生爱上的历任对象,其身份便包括了女将军、特务人员与巫术女王,可以说个个都超绝不凡。
而年轻人与拥有超能力的公主、温宝裕与精通降头术的蓝丝,也都同样是这类组合,自然就更别说倪匡以魏力之名发表的《女黑侠木兰花》(东方三侠)系列了。
只是,要谈倪匡的小说,同样是个难以在三言两语间说清楚的话题。像是武侠类型的《六指琴魔》、他改写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奇幻剑仙小说《紫青双剑录》,便都是颇受欢迎的作品。
至于上面也有提及的现代武侠小说《女黑侠木兰花》系列,以及结合科幻元素的冒险小说《原振侠》、《亚洲之鹰罗开》、《年轻人与公主》等系列,也都与他最受欢迎的卫斯理系列设定于同一个世界,彼此还偶有关联,正如我们此刻无比熟悉的那些电影宇宙一样。
不过,卫斯理系列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无数读者最喜爱的倪匡作品,还是在于本系列比起其他同样具有科幻冒险元素的作品而言,总是拥有更为精彩的核心概念。在故事上也较具抽丝剥茧的特质,除了可以激发读者对许多事物的想象以外。甚至还有一种如同我们看一堆阴谋论,或是“老高与小茉”这类油管频道时所可能感受到的乐趣所在。
最初的《钻石花》与《纸猴》(地底奇人),其实是单纯的现代武侠冒险小说,就连接下来首度导入科幻要素的《妖火》,其科幻元素也只是偏向点缀式的存在,有点像是007系列电影中的恶魔党,在研究某些可以作为武器使用的生物一般。
而在《妖火》大受欢迎后,接下来自1964年开始连载的《蓝血人》,则是本系列首度出现外星人之作,并透过一个足以令人想起经典电影《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但偏偏创作时间点还要更早的翻转式结局,就这么大为轰动,同时亦使倪匡的想象力真正发光发热,就此奠定了本系列之后的发展路线。
惊人的是,倪匡在这个系列中使用的部分点子,就算挪到今天的《黑镜》(Black Mirror)或《世界奇妙物语》(世にも奇妙な物语)等知名剧集里,恐怕也不会令人感到陈旧,甚至还同样会对其中的创意及讽刺性,感到惊叹不已。
举例来说,他在1969年时,便已经透过《笔友》这篇小说,写出了一台计算机爱上人类,甚至不惜引发战争的情节。而早在尾田荣一郎出生以前,他便以1966年开始连载的《支离人》,让我们看到了《海贼王》(One Piece)里头,如同小丑巴基“四分五裂果实”的特殊能力。
在那个世界里,我们有可能会坐个电梯,便误闯入难以逃脱的四度空间。就连逛个博物馆,也会发现里头遭受极刑而死的恐怖蜡像,其实全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且还就是本尊无误。甚至当你走出博物馆后,与你擦身而过的那家伙,还有可能是自植物演化而来的第二种人,呼吸系统正好与我们相反,会吸进二氧化碳并呼出氧气,简直就是活体的空气清净器。
此外,倪匡也在许久以前,便透过一些故事,描绘出我们如今会在各式报道里看到的事情。在《聚宝盆》中,他用类似3D打印的说法来解释古代的民间故事。在《后备》里,他说有钱人可以制造自己的克隆人,提供器官作为必要时的移植之用。而在《犀照》内,他则说极地融冰的现象,可能导致远古的细菌或病毒重现于世,为人类酿成惊人灾害。
至于那些数量庞大、种类各异的外星人,则有可能是老子或耶稣这些历史人物,又或者是鬼谷子或爱因斯坦等天才的秘密导师。模样则可能是一道影子、一只老猫,或是被认为封印在石头里的妖孽,乃至于长得与一颗眼睛一样的邪恶怪物,甚至有些还可以与漫威的灭霸结为好友,认为消灭一定比例的人口,才是拯救环境的唯一正途。
有时,卫斯理的经历更像是一则道德寓言。可以预知未来或长生不死,反倒有可能是痛苦不堪的沉重负荷。对于财富及权势的渴求,通常则会适得其反,将人拖入万劫不复的处境。至于某些复仇的执念,则往往只会让悲剧再度重演,使心怀仇恨的人,反倒成为了再度被害的一方。
而在这些作品中,倪匡甚至也不太在乎什么自相矛盾的问题。因此,光是地球的未来,就有灭绝于太阳异变、机器人统治一切等版本。至于人类的起源,则有上帝改造生命形式、外星人放逐罪人、其他外星人改造环境等不同原因。
偶尔,卫斯理的故事里还未必会有科幻元素。在《风水》里,他描述的是文革时期的光怪陆离。在《鬼子》中,他则表现出对日本不向南京大屠杀道歉的愤慨。而到了《规律》一书中,他则讲述了一则科学家发现自己每天上下班的移动轨迹,其实与一只昆虫一模一样后,因此选择自尽的讽刺故事。
也因为经历过各式各样的事件,使卫斯理这个角色因此遭遇过各种灾难。他曾一度发疯、双目失明、失去某段时间的记忆、吃过不死药后又动了许多次内分泌腺割除手术让自己恢复正常、在医院昏迷长达86天、由于灵魂探访外星球一小时而足足沉睡了六年,以及被控告为杀人凶手,因此终生不能入境某国等等。
但除了主角自身,倪匡有时也会对自己笔下经营已久的角色毫不留情,不管其是否深受读者喜爱,使得有人会因为一时的贪念而就此消失无踪,有人则一心求道,最后却迎来灵魂永远受困于身体当中,就连死后也无法脱离尸体的悲惨命运。
在前期的卫斯理系列里,倪匡比较重视故事的娱乐效果,往往会强调其中的神祕与冒险气氛,甚至更时常在结局安排意想不到的反转,或者是那种真相大白式的惊奇效果。
但随着时间过去,他也正如前面所说,开始融入更多他对时事及人性的观点,甚至还有些作品完全奠基于近代史的阴谋论,导致你要是不清楚他所涉指的人物,便无法从中读出真正的乐趣所在。比如因为预言香港命运而十分闻名的《追龙》,便是这样的范例之一,而且还算是他的这类作品里,暗指对象其实最为明显的一部。
到了晚期的作品中,卫斯理四处冒险的情节则变得更加少见。过往得要拔山涉水才能寻得的真相,在卫斯理已经交游广阔的情况下,仅需要坐在家中,便会有人带着线索而来,甚至是透过几个电话或邮件搞定,也让故事本身往往更着重于倪匡对各种事情的想法及人生观上头,因此使得读他晚期小说的感觉,也因此与过往不同,反倒更象是听一名有趣的长辈说故事似的。
纵观“卫斯理”系列来看,或许我们能说,倪匡对某些人性的看法确实是悲观的,但也始终抱持着一种乐观的期盼,认为就算有些人的确无可救药,但也不代表每个人都是如此,因此这世上也终究还是有着善良与光明的一面。
这样的特质,也在他的待人处世中同样可见。他既勇于针砭时弊,也总是对后进不吝赞美提携,甚至还一点也不怕出丑,往往乐于自嘲。
提到倪匡的走,用“离世”这两个字,或许是个最为适合的形容。虽然卫斯理在1983年的《洞天》里,便曾拒绝过外星人的移民邀约,但在倪匡封笔作的《只限老友》中,却也还是暗示卫斯理与白素一家人,终究仍是踏上了寻找另一颗适居行星的旅途。
是的,对于倪匡的读者来说,大家或许也都更愿意认为,他的离世就与卫斯理一样,其实指的是“离开”这个“世界”,前往我们未知的领域探险而去。
那会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或许,最为适合的形容,正是金庸曾用来描述倪匡所编织出来的东西──
那是无穷的宇宙,也是无尽的时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