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如何让家到达精神永续之境?由艺术的角度观看“冶园·永续 My Casa”,仿佛在你与世界之间摆放了两面相对的镜子,艺术将带你在这方有限的维度,探索潜藏无限之界,仿若带你进入多重镜像所构筑出那座望不见尽头的空间……

生命,以身体(形体)为载体。身体仿佛一叶扁舟承载着从出生、生长直至衰老的生命;生活的空间,则是身体的容器。“冶园·永续 My Casa”,是《安邸AD》为身体与心灵构筑的空间,它存在于可触可感的维度,人们在此生活栖息;它也蕴藏着无形能量,为思维提供一片徜徉的无限天地。

展览动线从右侧序厅开始,这里悬挂着倪有鱼的作品《Murals in the Murals 壁画中的壁画》;下方陈列着“大天地”碳纤维圈椅,来自SHANG XIA上下。

另一侧则是展览接近末尾的预兆,墙上悬挂的作品是艺术家倪有鱼的《Temple in the Temple 神庙中的神庙》;下方放置了一把木制的老上海风格古董餐椅,来自HA Design Centre。

从园林步入序厅,两相对望的深色空间,沿着中轴对称,仪式与神圣的美感在悄无声息间生发。《Murals in the Murals 壁画中的壁画》与《Temple in the Temple 神庙中的神庙》彼此对话,首位呼应,在墙面上嵌着一个深不可测的空间,你被指引着步入创作者倪有鱼想象中的那个时空:遥远、斑驳,陌生又熟悉——关于方向与空间的认知被重叠与循环着图像打破,你与现实世界暂别,就此开启“冶园·永续 My Casa”的室内游园之旅。

《飞来石》,丁乙,2013,金属框架和人造绒布,作品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

我们通过“观看”“触摸”物体,使身体感知到自身的存在,“格物My Possessions”为身体再造了一个看似日常却又超脱于日常的空间,它象征着生活中最重要的两部分空间:客厅与餐厅。而在生活的指引下,我们进而观看艺术。

“格物My Possessions”空间,右侧墙上的作品是艺术家丁乙的《飞来石》,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中古Le Bambole组合沙发由Mario Bellini设计、B&B Italia出品;荆棘椅是李鼐含的作品;左侧为Epang阿旁系列边桌与Epang阿旁系列咖啡桌,SINGCHAN DESIGN,设计师:陈星宇,上述提及的家具与设计皆来自20C GALLERY 二十世纪画廊;角落里是Tuareg三维树杈LED落地灯,Foscarini出品,来自Corallo Casa珊瑚居艺术空间;山脊地毯由FULI富立织锦出品。咖啡桌上摆放着艺术家邵一的雕塑《亲密 5》,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

沿着“我在”的维度,“格物My Possessions”再把你往前推了一小步。《飞来石》如若神来之笔,将磅礴的奇石山景引入客厅,若与作品对望,感到那股源自自然的不可抗之力:艺术家丁乙模拟的一隅自然,指引我们跳脱出感知自身存在的边界;走近观看,软且柔和的“石块”则再度戏剧化地颠覆你的感官。在两相交叠的人工与自然之中,身体逐渐超越存在的限制,在张力的反差间步入思维的漫游之境。

这一围合起来的空间,可从左右两侧踏入。空间通道内前后两面“橱窗”里,陈列着形式、材质、色彩各异的器皿与餐具,踏入其中似有万花筒般绚丽的视觉效果。远景的墙面上悬挂着艺术家邵一的作品《工作3号》,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

在接近“格物My Possessions”尽头的地方,一方混合了多重镜像元素的珍奇屋为感官打造了极致般的视觉体验。镜中映射出自我与物件的共存状态,它们象征的物欲是否吞噬着你?被“囚禁”在物质世界中的身体要如何获得自由?当身体来到某种边界,艺术总能带领我们跨越泥泞。

凝视着邵一的《工作3号》,它在悬挂在那里,如同一片澄澈湖面,涤荡着经历物欲爆炸后的双眼与心灵,回应“格物My Possessions”对你与家、物、占用之间的精神关联。

艺术家汤国的《屏之二》(Byobu II)悬挂于“正心My Minds”茶室区域的墙面,作品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右侧下方的老木板桌来自臻藏古木;老物件茶器、花器与饰品为私人收藏借展。

艺术于观赏者而言似乎始终是超验的存在,经验失灵之时,那应该从何处去理解它?“正心My Minds”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它为身体与心灵建立起通道。在茶室,沁人茶香与清润茶味并非仅仅指向嗅觉与味觉,心灵也在围绕茶的多个仪式之中获得浸润。空间内弥漫着自然的拙朴之韵,贴近日常,也超越日常。

艺术家汤国所作的《屏之二》(Byobu II)亦是如此,他以当代的艺术创作视角,用古法提取青檀皮、构皮这两种皮料,加工出本色纤维。流淌于亚麻布面的纤维与水,在将干未干时制作出画面,使纤维本身的自然张力凝固成图像,自然干燥。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似乎并无过多干预,曾用于制作纸张的纤维,在汤国这里从创作的媒介化身为了创作本身,物体获得了某种超越于具象的新形态。由此反观身与心,前者在从有形“僭越”至无形的过程中,逐渐与后者联结地更为紧密。

在“正心My Minds”的手作区,艺术家孙逊为该空间现场创作了书法作品;山丘之歌方几来自U+,桌上放置着孙逊的书法作品与一组八件石质手刻印章;后方的《㷋燚幽境》同样出自孙逊之手,作品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

“正心My Minds”里的两个空间,讲述了艺术创作的态度,将庞大的叙事寄托于有限的、具象的表达中。在艺术家孙逊看来,美是不受限的,是具有广泛意义的。艺术所追求的真正的“美”,并非可观的“好看”,它更像是一种超越了具体形态的、关于审美的角度和态度。

手作区的另一侧展区,后景悬挂着艺术家孙逊的绢本上水墨作品《星空 Stary Sky》,前方是他的青花瓷作品《语言的尽头 The End of language》,两件作品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孙逊创作的㷋燚国《魔法星图》电影片段自上而下投射而出,三件作品交相辉映。

手作区陈列了孙逊的书法、绘画、影像、印章、瓷器等作品,多元而丰富,这位艺术家曾说:“不会把自己定义为传统水墨油画、或者动画的创作者”,他创作的㷋燚国是虚构的美景,他行云流水的书法里有着对历史的继承与新的诠释,他的影像故事是他关于当下时代的表达……“正心My Minds”空间契合着这位艺术家对创作的理解,艺术不会拘泥于特定的形式,不会局限于观念上的美丑,它是“身的体验”与“心的自由”的合一,建构之后是解构,解构之后再度重构。

书房一隅,由Cassina的东京躺椅 Tokyo Chaise Longue与Tabouret Mèribel单椅组成的休憩之域更为闲适自在;极昼之光地毯来自佳布尔艺毯,由雷宇凡设计;Arredoluce的三头落地灯是Angelo Lelli于1994年设计的作品,来自20C GALLERY 二十世纪画廊;LSX II无线HiFi 音响来自KEF;宣纸上水墨作品《墨烛3》出自艺术家梁绍基之手,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

另一角,陈列着由Jetlag Books为展览精心选择的书籍,以艺术、设计、建筑、诗歌类外版图书为主。中古玫瑰木鸽子洞书桌,由Mies van der Rohe设计、Knoll出品的MR Chair先生椅以及位于书桌上、由袁媛设计的Unlock Lamp台灯均来自20C GALLERY二十世纪画廊;LSX II无线HiFi 音响来自KEF,设计师为Michael Young。右侧墙上悬挂的宣纸上水墨《白潭》是艺术家梁绍基的作品,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

向左滑动

从手作区域信步至书房,这里是“正心My Minds”的第三个空间。如果说凝视物件是某种静止的状态,阅读书籍、阅赏艺术则更像寓动于静的“游”。步入游心的状态,与艺术对话,书房中两幅出自艺术家梁绍基之手的水墨作品:《墨烛3》(2007)与《白潭》(2018)虽间隔了十余年,仿佛却也同属探讨自然与生命的创作,前者依稀能辨水墨之形,后者则更为隐匿地呈现艺术家对自然的理解:自然与人的交融、返璞归真的状态,这也是“正心My Minds”的空间叙事。

作品《石语》出自艺术家汤杰之手,大小不一的自然石块被错落地悬挂空中,利用物理结构设计使之有规律地碰击鼓面,发出一阵阵微弱而低沉的声音,作品来自狮語画廊 Leo Gallery。摄影师:李牧。

冥想空间,是“正心My Minds”的最后一个区域,它却不是“正心”的终点。面对汤杰的作品《石语》,你会在无形中被一种静谧所包裹,仿佛真空状态般地,周遭一切的声响无迹可寻。但,用心听,仿佛忘记自身的存在方能捕捉到石块击响鼓面的声音——那是自然之音。浑浊之后是清澈,这件作品带领我们步入片刻中与艺术的忘我对话。

从“修身My Bodies”的内部望向空间的入口处,作品《出口 Way Out》取水管与水龙头的纤细之形,一旁的《重叠 Overlap》拥有更为多变的开放形态,两者皆是艺术家苏畅的作品,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画面中央的Knead Screen与Cave Cabinet来自kar furniture;画面右侧,kar furniture的Knead Lounge、Tooth Stool与花艺家王紫的作品《不催》放置于云雾地毯上,地毯来自佳布尔艺毯,由雷宇凡设计;艺术家刘建华创作的《泡沫墙》位于画面右侧末尾,作品来自佩斯画廊;远景的墙壁左侧放映着艺术家梁玥的影像作品《窗帘的影子》,窗户右侧是艺术家施勇创作的《规则之下》,两件作品皆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它们的下方陈列着植物装置《不催》。

从关于“我在”的“格物My Possessions”起始,继而辗转至关于“我思”的“正心My Mind”,再来到“修身My Bodies” ,身与心抵达至合一的状态。艺术家刘建华的作品《泡沫墙》,以陶瓷模拟泡沫的肌理,是艺术家对实际和真实事物之间微妙界限的探讨,它置于“修身My Bodies” 的入口处,在围合之下带领我们步入更为开放的空间。以《规则之下》,艺术家施勇重构了汽车部件,用抽象的方式隐喻身体消失的状态。

前景中的Tooth Stool,右侧的Cave Cabinet与Knead Screen皆来自kar furniture;后景中的宣纸作品《出口》是艺术家林延的作品,来自狮語画廊 Leo Gallery。

家在于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双重“永续”,是“冶园·永续 My Casa”抛出的思考。有形与无形,身与心彼此映照、既对立且统一,从超越边界抵达自由。在一片澄澈与广阔之中,艺术与家具共同诉说着与身体相似的语言:包容之中有消解、涅槃之后是重生

《出口》,林延,2022,宣纸,尺寸可变,作品来自狮語画廊 Leo Gallery。摄影师:李牧。

继而你会发现,艺术作品与家具物件在空间里并无清晰的功能与界限区分,它们在空间中构成新的矩阵,生活与艺术走向融合。“修身My Bodies” 以宣纸作品《出口》作为谢幕,迂回穿行于作品之中,格物、正心、修身的所思所想得到了沉淀。

《鬼谷子》,梁绍基,2009,蚕丝、铁丝,尺寸可变,作品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摄影师:李牧。

“向往I am……”的一方水景,映照着艺术家梁绍基创作的《鬼谷子》,这件作品中有自然生命的存在——蚕,自然造物与人的创作由此合一。家作为生活的容器,在自然与人工的合一之下,获得了生活及生存的“永续”;从心随境转到以心转境,精神拥有徜徉的无垠之境,则是家的精神“永续”。

《鬼谷子》局部,梁绍基,2009,蚕丝、铁丝,尺寸可变,作品来自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

在“冶园·永续 My Casa”里的艺术之作,让物、身、心、境进行交流,相互对话,经验与超验的交汇,你与家的融合......抵达身与心的双重“永续”,你能在此书写属于自己的家的艺术哲学——没有既定规则,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与你的体验,你独一无二的感受与心境。

出品人|许绿芸 Beryl Hsu

监制|王潇钺 Connie Wang

导演 |王亚文 Yawen Wang

摄影|唐若海Ruohai Tang、阿树A-shu

剪辑|黄橙 raki Cheng Huang

航拍|张耀 ZhangYao

调色|阿鹏 JOHN

混音|尹宸 YinChen

字幕翻译|彭奕华Eva Peng

摄影|朱海

助理|顺子

部分图片来自合众能量

艺术总监|朱隽Judy Zhu

空间设计 | 琚宾@水平线设计

艺术策划|香格纳画廊

植物装置|笠·Hanagasa Flora

展陈策划|朱隽、秦震、许佩佩

新媒体策划|Luner

特别鸣谢|陈思蒙

撰文、编辑|Simona

视觉设计|大仙

“冶园·永续 My Casa”

展期:即日起至2022年8月5日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8号

与《安邸AD》一同盛夏游园。

观展请出示48小时内核酸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