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史异闻录 第八章 冥府追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史异闻录 第八章 冥府追魂

[满少卿饥附饱扬]

满少卿,讲故事的人忘了他的名字。我们就叫他满生。他本出身淮南名门望族,心性不羁,狂放自负,满生经常出外游荡,先到了郑圃(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依靠在某豪门大户门下,但时间长了,感到主人非常厌烦,就又去长安投奔一个朋友。到长安后才知道,那个朋友已经搬走了。回来的途中路过中牟,当地的主簿是他老乡,接济了他少许钱物,但是不够用,后来他又向西抵达了凤翔(今陕西宝鸡凤翔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正值隆冬腊月,他又冷又饿蜷缩在旅店里。旅店旁有个叫焦大郎的人看着他很可怜。送给他饭吃,连续供给了十多天。满生很感激,登门致谢。大郎说:“我也不是很宽裕,只是看到你被困在旅店,所以尽我的能力帮你,没有其他意思。”满生再次行礼说:“将来如果有了前程,一定会报答你的大恩。”从此天天都到焦家去,关系日渐亲密。时间长了,竟然和焦大郎的女儿 (焦文姬) 有了私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事情败露,他惭愧得无地自容。焦大郎斥责道:“我和你本来不认识,因为可怜才拯救与你,你怎么能做出这么过分的事?这是君子应该做的吗?”停了片刻又说:“既然已经如此,后悔也没用,我女儿也有过错。如果你能娶她,我也就不说什么了。”满生磕头认错,答应婚事。结婚后,夫妻感情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生在焦家住了两年,期间中了进士。发榜后,焦大郎很高兴,邻居也很羡慕,都带着酒菜前来祝贺。接连几天酒宴,然后满生去京城报到。临走前,他对妻子说:“我得官后就来接你,把丈人也一起接去。”焦大郎本就是小户人家,以为女婿得官在即,也就顾不上生计,为了给满生带上足够的盘缠,家产损耗了大半。

满生到了京城,被授予东海县尉。当时他有个同族的人也在京城,那个人拉着他回家乡。满生不想回乡,那个族人生气地说:“书生中举做官,能不回乡拜祭先祖吗?”说完硬把满生的行李装到船上,满生没办法,只好跟着他回乡。

到家一个多月,他叔叔说:“你父母双亡,年龄不小了还没娶妻,我给你订了一门亲事,女方是朱从简大夫的次女,你要先结了婚,才好去上任。”满生的叔叔是个大官,又是族长,性格严厉。满生一直很怕他,所以不敢多说,只是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几天,满生忽然又想:“焦家门第寒微,又不是明媒正娶,的确不适合自己。如果以后找来的话,送她些钱财就是了。”于是心安理得地娶了朱家女儿。朱氏很漂亮,嫁妆也丰厚,满生很高兴,把和焦氏有关的东西全部烧掉。心里也隐隐担忧焦氏找来,但一直也没有消息。

[焦文姬生仇死报]

这样二十多年过去,满生升官至鸿胪少卿,出任齐州知府。上任三天,正带着家人在后院散步,忽然看到两个女子从一间空屋子里出来,看到满生则故意避开,仔细一看,竟然是焦氏。满生惊慌失措.

焦氏落泪说:“一别二十年,以前的情义你一点都不念?你真是个狠心的人啊!”满生来不及问她怎么到这的,先把自己的情况说了一遍。焦氏说:“你的情况我早已经知道。我父亲已经去世,自己没有依靠,千里来投奔,昨天才到。守门人不让进入,再三哀求,才允许暂时在这空屋子里落脚。现在我孤单一人,漂泊无依,你既然有了妻子,我愿意做你的侧室来侍奉你和夫人。以前的事就不再计较了。”说完痛哭起来。

满生怕外人听到,好言安慰,然后又告诉了朱氏。朱氏很贤惠,接纳了焦氏,像姐妹一样对待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二十几日,满生某天喝酒醉了,就到焦氏的房间过夜。第二天,没有开门,家人敲门,发现里面反锁了,里面寂静无人。家人们破门而入后,看到满生已经死在床下,口鼻流血,焦氏与青衣侍女都已不见了。

当天晚上,朱氏梦到焦氏对他说:“满生穷困时受我家厚待,却这么负心,他离开数年后,我和老父都已经抱恨而死。今天我得到冥府准许, 自来索命,十年之怨,方以得报,我今天要与他冥府对证去。家夫人相待好意,无意打扰, 特来告别。”朱氏没来得及详细询问就醒了,只好护送棺材回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氏起初听说少卿与焦氏的事情,就觉得少卿负心。如今他得到报应死去,也是罪有应得,无可奈何。只是苦了朱氏的后半生,也是满生的遗孽。

这么一个深受恩惠而不知报答的男人,当叔父安排姻亲时,就应当及时告知叔父实情。难道宋弘都能违抗世祖的命令,而满生却难以面对叔父吗?如果不是这样,朱氏又如此贤淑淑德,如能告诉她自己过去受苦及受人恩惠的情形,迎接焦氏得以双宿双飞,还可以得救于半途之中。却甘心做个负心汉,招来冥府讨命。真是可悲可恨也!

文化注解

饥附饱扬:其意思是比喻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出自《后汉书·吕布传》。

《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扬,焦文姬生仇死恨。”

《晋书·慕容垂载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颺,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