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下午,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领秀金品社区联合区人社局开展了“蓝染方巾”的文化体验活动,网格员、垃圾分类志愿者、退役军人等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老师先通过PPT向大家讲解了蓝染的历史,蓝染是中国的古老印染工艺,利用植物作为染料对布匹进行人工上色,最早诞生于秦汉时期。蓝染所使用的植物染料是蓝草,包含了蓼蓝、菘蓝等十多种植物。蓝染工艺中又有蜡缬、绞缬、夹缬等花纹的印染。夹缬就是用雕镂有纹饰的木版,即型版夹住织物在染液中浸染。绞缬,又名撮缬、撮晕缬,在民间通常称之为"撮花" ,是一种把布料的局部进行扎结、防止局部染色而形成预期花纹的印染方法。蜡缬的历史也很长,其工艺原理是用蜡密封住织物纤维,不使染液浸入而形成花纹。在当代,基于其天然环保的特性和对人们对极简生活的向往,蓝染受到了时代的青睐,成为了诸多时装品牌的新宠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老师主要向居民传授了绞缬、夹缬两种印染方法。看到老师展示的自己之前制作的成品,大家不禁都叹为观止,大呼神奇。在老师简单的讲解过后,大家迫不及待拿起了手边的工具:白方巾、各种形状的木版、弹珠、夹子、橡皮筋等,开始进行了各自的创作。有的把方巾折叠成正方形,规则地夹上几个夹子,再用皮筋扎上几个弹珠,意图寻找对称性;有的则把方巾全部展开一股脑儿地团起来,系上几根橡皮筋,拧成一段儿一段儿的;还有的则天马行空,扎上几颗弹珠,加上各种形状的木版,把方巾扎的满满的......等大家把各自的方巾都造好型就开始浸染了,一块块形状各异的方巾在染料桶里浸一浸、晾一晾,再浸一浸、漂一漂,只见它由白转青,由青转蓝,洗净后自然风干,一幅幅美丽的蓝染画卷呈现在了大家面前。“我造型的时候以为自己的太简单了,染出来后会很难看,没想到成品很简洁大方嘛,出乎我的意料,果然如老师说的不管啥造型,蓝染出来后都很漂亮!”参加活动的居民韩阿姨开心地跟旁边的阿姨讨论着。

本次活动让广大社区居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节气浓浓的仪式感,更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大大增进了邻里和谐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