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4日)上午,苏州市林长会议暨国际湿地城市动员会召开。苏州市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林业绿化等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苏州市公众对环境绿化满意率达到95.8%,居全省第一。苏州市副市长施嘉泓出席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以来,苏州市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构建起职责明确、运行顺畅的四级林长制体系,林业绿化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完成造林绿化7078亩,建成省级绿美村庄7个,实施森林抚育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面积达到191.4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0.52%。完成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和森林督查,全市林地保有量达84.45万亩、重点公益林30.06万亩。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苏州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市连续16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

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及改造绿地505万平方米(口袋公园116个),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9.44%,绿化覆盖率43.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1平方米。在近日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2021年江苏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报告》中,苏州市公众对环境绿化满意率达到95.8%,居全省第一。2022年,苏州将持续开展城乡绿化建设,按时保质完成营造林3.35万亩、新建绿美村庄9个、新增及改造绿化300万平方米、口袋公园60个,新建省级森林步道不少于2条,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0.5%,精致打造“有水有廊、有林有景”的江南水乡绿化。

会议要求,全力推进《湿地保护法》贯彻实施和国际湿地城市申报工作。苏州市创新湿地保护管理“苏州模式”,率先出台《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及配套制度,建立湿地分级分类保护体系。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每年对171个湿地村进行生态补偿,每年湿地生态补偿资金1.3亿元。率先开展湿地分级分类管理,认定和公布重要湿地103个、一般湿地23个,建立湿地公园21处、湿地保护小区87处,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0.4%,列全省第一。目前,市委、市政府已成立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明确各地各部门目标任务,将进一步加快启动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