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后,家住海港区兴龙生态谷社区的许女士都会习惯性地将电动自行车停靠在一个“蘑菇桩”旁。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蘑菇桩”上的二维码,进入“闪开来电”充电页面,给电动自行车接上充电线,在手机上选择想要充电的时间后,许女士放心地把电动自行车交给这个小小的“加油站”。

一个个被社区居民称为“蘑菇桩”的设备其实是智能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许女士告诉记者,自从社区安装了充电桩后,自己再也不用将电动车放在楼道里充电。“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充电时长,还能用手机随时选择‘断电’操作,自动结算功能清晰,一块钱能充4个小时,使用这样的充电桩安全、便宜又便捷。”

2019年,兴龙生态谷社区启动安装智能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设备,目前社区内已经布设了7个充电场地,其中有4个大型充电停车棚,可以同时为多台电动自行车提供充电服务。

生态谷社区物业经理宋吉全告诉记者,该社区是个大型社区,居民有4000多户,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较大。以前没有规范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很多居民只能违规将电动自行车搭乘电梯上楼充电,或者通过私拉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楼道里乱停放等现象时有发生,电动自行车在给居民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由电动自行车诱发的火灾事故也呈逐年上升态势,有些伤亡事故是因电动自行车停放在门厅、过道等堵塞疏散逃生通道造成的。我们引进安装户外充电设备,也是为了有效避免因违规充电行为导致的火灾安全隐患。”

秦皇岛科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生态谷社区的所有充电桩。企业负责人宋丽介绍,从2018年运营智能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以来,科贝公司已经与全市200多个小区合作建设了900多个电站,可以容纳1万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

“每一个充电桩都设有插座,插座旁边贴着二维码,居民想要用哪个插座充电,直接扫一扫对应的二维码就能进入充电页面了,非常方便。为了保障安全使用,企业每3个月组织人员对充电桩的电源插口、通讯功能、张贴的指示警告说明等进行巡检。日常如果充电桩出现了故障,物联网运营监控平台会发出预警,根据后台预警,巡检人员会及时到现场处理异常插座和异常电站。”宋丽介绍,企业还为每个充电设备投保,如果因充电设备问题出现了居民财产损失的情况,会有保险公司赔付。

“社区物业对消防工作比较重视,会对居民的违规充电行为进行疏导。物业部门在微信上、楼道内发出通知,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宣传和引导居民使用智能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宋吉全告诉记者,目前社区的充电设备比较“紧俏”,物业有增设充电设备的打算,还将在社区规划一些合适的场地来增加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记者 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