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傍晚,市急救中心调度员接到患者崔先生的求助报警。当时,崔先生因疾病导致口齿不清、肢体活动障碍,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地址和症状。情急之下,市急救中心迅速启动110、120联动机制,精准找到患者位置,顺利完成转运急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回顾

“你好,请问你现在在哪里?可以说话吗?请把你的位置告诉我。”调度员反复与患者沟通,终于在一分多钟后,从患者模糊的词句中听到了张浦新吴街几个字。调度组长立即派出张浦分站救护车前往新吴街附近寻找患者,同时迅速启动110、120联动机制,求助公安,帮助一起精准定位患者的位置。

“你好,这里是120急救中心。我们刚才接到一个患者求助,说他心脏不舒服。但他现在说不出话,我们不知道他的具体位置,请尽快帮我们查一下。”期间,调度员继续与患者保持通话,尝试询问得到患者的具体位置信息,并指导患者尝试将门打开。另一边,调度组长积极与出车人员、民警沟通。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一出租屋内找到了崔先生。随后崔先生被送往张浦医院,经诊断为急性脑梗,后转往市中医医院进一步治疗。

“现在,我们的这个调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救治率,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的方式,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院前指导,提前进行干预。”市急救中心调度科组长蔡雨霏说。据了解,去年9月,昆山120引进了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系统后台有34个急救预案的强大支持,使120调度员也能成为“急救专家”。同时,120指挥调度中心与110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联动工作制, 如遇救护车转运危急重患者而遇道路拥堵等情况,110指挥中心会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安排路警开道等协助快速安全转运。此外,即便报警人无法提供具体地址,120也会立即执行“先行出车、途中修正”方案,根据多方信息不断更新准确位置,以尽快找到求助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今年以来,市急救中心共接警136157次,急救出车33334车次,救治病人29537人次,其中,通过调度系统远程指导患者23459例,“医警联动”快速救援4928例。“在120电话受理和调度中,实现了标准化、医疗化和分级化处置,真正实现了‘呼救零等待’,有效填补了从呼救者呼救到救护车赶到现场的‘急救空窗期’。”市急救中心调度科副科长宋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