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神话起源讨论呈现出“南北对峙”的形势,“南方说”认为盘古神话来源于两粤地区的壮族、瑶族盘古或盘瓠故事,而马卉欣先生提出的“图腾”、“地理”、“敬祖”、“民俗”和“活化石”等“五把尺子”标准,给予“中原说”以有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两粤”起源说辨伪

南方说最早是由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先驱茅盾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三国时期吴人徐整是南方人,所以当时南方地区大概流行着盘古创世的神话,如若北方或中原地区早有盘古神话,古书中不应该毫无记载才对。他假定盘古神话产生于南方(两粤)地区,在汉朝时始通南粤,交通战乱使中原与南方少数民族联系增多,继而在三国时候盘古神话渐渐传入吴越也在情理之中,最终经中部文人润色成为中华民族的神话。

茅盾先生将南朝任昉的《述异记》中记载的一些南方的关于盘古的地名、庙宇和祭祀活动作为盘古神话起于南方说的支撑依据,但这样单薄的依据并不那么具有说服力。因为《述异记》的创作时间是南朝,要在三国之后,那么之后出现的这些盘古神话在民间留下的痕迹,只能证明在南朝的时候南方地区受到了盘古神话的影响,而不能用后者这一民间习俗发展的结果来作为前者的盘古神话产生的原因,若想证明前者的真实性,必得向它之前的时间中去寻找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述异记》中还写道“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这里提到了秦汉间的民间传说,却并未说是哪里的传说,并且说盘古之身化为五岳。五岳的说法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相比之下,这里说的盘古化身的故事出现在周朝、秦汉控制最强的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是不是更为合理呢?蓝鸿恩先生在袁珂先生的结论和茅盾先生的“盘古神话起源是两粤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推测那个时候两粤的土著居民应该是俚僚,因为苗族、瑶族但是还没有南下到两粤地区,所以盘古神话应当是土著民俚僚的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抛却上文中笔者已阐述过的时间线不能逆证的问题,“南方说”中的“壮族说”、“瑶族说”其中所提到的盘古或盘瓠的故事,与现如今流传的大家所公认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也有很大的出入。

在壮族的故事中,天地是一开始就存在着的,有一天盘古带着他的儿子和养女来到凡间游玩,被美丽风景迷住了,就在凡间住了下来。后来天眼被堵,天界积水过多有坍塌趋势,盘古发现天在下沉,于是就摘了一个巨大的葫芦,让儿子和女儿躲进去避难,而自己去化解这场灾难。在天地要相撞的那一刻,他一只手将天拖住,另一只手握拳猛地砸向天空,天眼裂开,于是大水喷薄而出,天随着重量的减轻逐渐回到了原来的高度,水漏了三天三夜,侵没了所有山川河流,盘古也因为大水去世。后来他的尸体被他的孩子们和在石蛇的帮助下造出的生灵们找到,并保存在葫芦里埋在大地深处。

由此可见在壮族的盘古神话中盘古更倾向于救世的形象,而不是开天辟地的形象,也未曾提及天地形状和“垂死化生”。“根据考古资料,那一时期华南珠江流域经历了一场大洪水,盘古神话传说就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经历。‘洪水遗民’是盘古神话的主要内容,也是真实的历史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则盘古神话中,确实反映了“洪水遗民”的内容,是带有地域特色的盘古神话,并不是具有普遍传播的创世母题的盘古神话。还有一说认为盘古神话来源于苗瑶族的盘瓠,是由盘瓠音转而来,这更是有些在二者之间强加上主观联系了。在《后汉书·南蛮传》和晋人干宝的《搜神记》中都有记载盘瓠的故事。其中盘瓠与盘古形象毫无关系,盘瓠乃是犬形,为帝王除去了北方戎族的吴部的将军,因此得帝王许诺将自己的小女儿嫁他,结婚生子孕育后代。所以盘瓠的形象、性质与影响与盘古完全不同,应保有自己原来的民族意义,不应相混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五把尺子”标准与桐柏起源说

20世纪80年代,马卉欣先生与其同事做了很多田野调查工作,发现桐柏地区流传的盘古神话传说文本数量广大,内容丰富,瑰丽神奇,之后便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90年代,马卉欣又先后对19个省、区、市民间流传的盘古神话及其神庙进行考察,最后认为盘古神话最初于豫南桐柏山一代开始流传,逐渐成熟并在当时生活在桐柏山南北的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并向周围发散。

他提出了确定“根源地”的五把尺子:图腾标准、地理标准、敬祖标准、民俗标准、活化石标准。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对于龙的崇拜和敬仰从古至今不曾变过。在《五运历年纪》中记载:“盘古之君,龙首蛇身……”,这是头一次对盘古的形象进行具体的描写,也表明了盘古子孙以“龙”为图腾的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桐柏县志》中也写到:因为嫌开天地的进度太慢,身为龙的盘古幻化出斧头凿子,改造了自己的龙体,把下半截龙体劈为两半成为腿脚,这样就加快了速度,最终使天地分离。神话传说也常常与地理位置相联系,如上文中提到到《述异记》中关于各地盘古遗迹的记录。比《述异记》成书时间更早的《五运历年纪》中也写到:“盘古死后……血为淮渎”,淮渎即为淮河,发源于桐柏山,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在今淮源镇固庙地建立淮祠祭淮,此后历代都有祭淮的传统。这也是在三国时期的盘古神话故事中,唯一提到的地理名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桐柏县志》中就记载:“桐柏山的盘古山,正是中州的心脏。据数千年来这里的山民们流传,这儿就是当年盘古爷的诞生之处,所以这儿的山就叫盘古山。老乡们非常崇敬盘古爷,就在山顶上建了一座盘古庙”。此外还有许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风民俗都以盘古命名或与盘古有关,如盘古山(东经113.315681,北纬32.62368)、盘古奶岭、启母岭、盘古洞、盘古庙、盘古磨、盘古井等。桐柏的许多民间风俗,都与盘古神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桐柏有着盘古造人的故事:盘古捏泥人作为后代,有一天下雨来不及收,就顺手抓了两根竹竿当扫帚往屋里扫。但是由于竹子坚硬,扫的时候弄坏了泥人的眼睛或者四肢,于是就有了盲人、残疾人和健康的人。竹扫帚救了人,桐柏人在结婚送亲时就有了送竹叶帐的习俗,而且竹子的谐音与“足子”相似,寓意着多子多福,所以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有锻磨匠敬磨盘因为磨盘是盘古兄妹滚磨成亲的圣物、民间玩狮子吞小孩演绎盘古兄妹避祸的故事、正月十五玩龙灯、桐柏皮影戏唱盘古等诸多民俗都与盘古神话有关。马卉欣先生指出:“‘盘古是人根之祖’这种认识和说法唯有桐柏山民间才有。”

2006年10月30日,在桐柏县举行了全球华人首次祭祀盘古大典。对于盘古祖先的崇拜之情深深地扎根于桐柏人民的心中,对于盘古这一创世大神,他们又尊敬又亲切,盘古在这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高高在上、没有人情味儿的神,而是融入到人民生活中的祖先,传承千年的敬祖意识已经融入到桐柏人民的血液中,像“盘古爷”、“盘古奶”这样家常的称呼在别的地区难以找到。“‘活化石’是指现在还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神话,它的数量和当地人民的知晓度是体现神话原生地的标准之一。”而在桐柏地区,盘古神话多种多样且被人们熟知,大街小巷、各村各镇,不论年龄、也不论身份职业,都能讲上一段有关盘古的神话,可见桐柏人民对于盘古神话是及其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