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人们用奋斗标注时间的意义。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如今有名的红色文化景区,霞川村离不开村干部和群众共同的努力。更有一位村干部在时代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带领霞川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这个人就是汪渭贤先生。7月13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百年青春,绘梦长虹”实践团赴河滩村采访汪渭贤先生。

沿着里河往上游走去,河的两侧坐落着高低不齐的房屋。经过询问得知,里河对岸的几处房屋已经属于江西省的范畴。怀着惊叹的心情,采访人员停在了一处普通的房子前。一位老人精神矍铄,上衣掖进裤子,脚踩一双皮鞋——这是采访人员对汪渭贤老先生的第一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高瞻远瞩,全心全意为人民

在采访中,汪渭贤先生说的最多的就是自己17年的村干部经历。“每当我进村来,看到这一路都是自己的成就,就觉得自己的这一生过得值。”汪老的后半辈子都在为长虹谋划,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也成为他在任期间的鸿业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霞川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地寡林茂。村子里没有稳定的收入,大量青壮年也选择外出谋生。他知道,光靠农业无法改变村庄的现状,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汪老提倡利用当地独特的地势优势兴修水电站。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筹资问题给了汪老当头一棒。村里本就经济落后,无法支付高昂的启动资金,村里的干部大都认为钱应该花在刀刃上,不愿筹钱干这样一件看不见未来的买卖。

但汪老始终认为,水电站的建立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一步,是为村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于是汪老先生便产生了租赁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燃眉之急,还能减轻村里干部的压力。老先生当机立断,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大石龙水电站耗资200万建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水电站的发展果然大大促进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一年能为村里增收40-50万,是村里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我时常说,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就看着当下。”汪渭贤老先生如是说道。

独到的眼光让汪渭贤老先生在决策上显得大胆进取,有时会遇到疑问和质疑,但从现在往回看,老先生的选择无疑都是符合未来发展潮流的。老先生也自信地对前来采访的同学提到:“我的思想是领先的,是超前的。”

  • 开拓进取,尽心尽力寻发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汪渭贤老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人。

汪渭贤老先生的一生都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他自小跟随父亲学习打桶的手艺,二十七岁与人合伙做起了木制品加工的生意。在意识到政策变更做木制品加工成本过高,他当机立断转型做木材批发。55岁,他退休回到了长虹乡,又被当时的村委“请出山”,希望他帮助村里搞好经济。于是“汪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建立大石龙水电站、治里河道解决两省摩擦、用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这三把火沿着里河熊熊燃烧,将村庄变成了如今美丽富足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作为县级人大代表的汪渭贤老先生提出发展旅游业的议案。汪老表示,长虹乡作为浙江省与江西省的交界,紧邻婺源江湾的5A级旅游景区,同时自身拥有‘国家4A级风景区’的称号。如果能够可以通过里河线将江西的客源引入长虹,那绝对能很大幅度地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独具特色的文化给汪主任带来了新的想法——发展红色旅游业。长虹乡中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精髓:库坑村的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霞川村的集贤祠红军被服厂红军烈士纪念馆。红色基因的种子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一直流淌在长虹人的血脉中代代传承。为了实施这个想法,汪老创立开化县婺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还提出要拓宽里河线缓解旅游旺季的交通压力。即使后期由于各种因素,旅游企业没有继续开展下去,但是汪老另开生面的创新精神,为长虹乡打开了旅游业的大门,依旧令人敬佩。

  • 团结包容 恪尽职守为人民

浙江省开化县长虹乡霞川村河滩自然村,距离开化县城约50公里,与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东头村交界。村跨两省,共饮一河水,这是河滩村的独特现象。上游是婺源,下游是开化;一岸是浙江,对岸是江西。位于省界线上的小村庄,要想实现发展离不开省界两方人民共同的努力,浙江省作为“大哥”,主动迈出了跨区域合作的重要一步。汪主任联合省界两方人民,共同在禁渔、垃圾管理、河道治理等方面做出改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两村人民关系并不融洽。远在深山,生存资源匮乏,两村村民难免在资源问题上产生冲突与矛盾。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政策的完善,河滩村大量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资源问题得到缓解,两村村民也日趋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界关系要搞好,像处理一家人的关系一样,需要花点精力和智慧。”汪渭贤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两省在资源方面的矛盾。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江西省东头村人民在农业方面发展多有阻碍。汪渭贤主任为了缓解两省边界的紧张关系,说服当地人民主动为东头村村民提供肥料灌溉用水帮助修建基础设施。东头村的手机信号、电视信号及用电均来自开化县。解决了两边的基础设施问题,汪老先生将目光投向了里河的生态环境。

“10多年前,由于卫生习惯问题,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十分普遍,再加上电鱼、毒鱼事件时有发生,鱼虾几乎绝迹,这条小溪成了村民心中的痛。”那时,汪主任带领乡亲们主动开展禁渔,保护生态环境,并制定了村规民约,禁止捕鱼。由于两省村民思想认识不一致,单方面禁渔工作的开展很难有成效。于是汪主任开始频繁联系东头村村委,希望通过村委来约束村民的行为。从2015年开始,江西省婺源县东头村也正式出台政策,禁渔保护生态。两村干部群众在环境保护方面达成了共识,东头村紧跟河滩村的步伐在源头放养了许多鱼苗。

同饮一池水,两村一家更加亲。汪渭贤主任团结包容的理念精神为两省友好关系的实现与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桥梁。如今两村分省不分家,各项工作配合得非常默契,一起出台了村规民约,一村派一人开展巡河,严禁电鱼,保护生态。

采访的结尾,汪渭贤老先生送给采访人员一段毛主席语录:“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创新未有穷期,改革一直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有始终秉承不断创新的精神,蹄疾步稳、纵深推进,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文字:施雨嫣 楼佳怡 梁可盈 祝玲飞

(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团委“百年青春,绘梦长虹”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