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锡剧《显应桥》为原型的戏曲动漫人物,昨日正式发布,锡剧动漫组起了“CP”,网友们纷纷点赞惊呼“太棒了”。近年来,传统戏曲也不断尝试突破固有的呈现方式,不再孤芳自赏,为满足各年龄层观众对传统文化多样化、多方面的需求,形成自身“出圈”的文化审美效应。

动漫人物创作需提前“解读”锡剧剧本

记者获悉,锡剧《显应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上演过,当时叫好又叫座。省锡剧院将其重排,将发生在清代无锡显应桥畔、县令梁士杰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故事重新搬上舞台。对于为何推出剧中动漫人物,省锡剧团团长周东亮表示,让观众第一时间就知晓,从而来关注锡剧,知道锡剧的变化和创新。据了解,创作这些动漫作品的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老师杨平均,她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数字传承创新研究。她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很喜欢戏曲,来无锡教书后就开始研究锡剧,并创建了课题,而此次已不是自己第一次“试水”锡剧动漫了。从2020年开始,杨平均就与省锡剧团紧密合作,为锡剧经典剧目《紫砂梦》《玉蜻蜓》《八珍汤》等都创作过动漫人物,Q版的画风基本还原锡剧人物。

“我觉得锡剧太美了,有无数的故事、丰富的唱腔、动人的韵味,加入动漫元素后,我希望它更迷人。”杨平均表示,戏曲动漫不是戏曲和动漫的简单叠加,它将戏曲艺术中的人物塑造、表演形式、音乐舞蹈、服装扮相等巧妙地运用到动漫中,运用现代动画技艺来呈现传统戏曲之美。“每次动笔前,都需要详细解读、了解锡剧剧本、人物介绍、故事发展,这样创作出来的人物的服装、神态、动作,才能更贴合原剧目人物,让观众有代入感。”

让锡剧更加“年轻化”更容易接受

动漫与锡剧的结合,近几年各院团一直有尝试。如无锡市歌舞剧院将舞剧《歌唱祖国》中的主演都变身成了可爱的动漫人物;经典锡剧《珍珠塔》进行动画再创作,颇费设计团队一番功夫。设计团队根据市锡剧院提供的《珍珠塔》全剧视频和剧照等资料,不断优化设计,无论是人物刘海,还是裙摆褶皱,还是手帕配色,都经过悉心设计。“我希望他们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无锡市锡剧院院长蔡瑜告诉记者,动漫与锡剧的融合,如同借用了数字外壳,传递古老厚重的中国文化,让锡剧实现“老年化”到“年轻态”的递进。周东亮告诉记者,锡剧需要适当跨界,以此让作品形式实现“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蔡瑜告诉记者,通过将戏曲故事动漫化,年轻人会更加容易接受,对戏曲本身也会产生更多兴趣,如《珍珠塔》动漫形象一出,真的有很多90后买票进剧场看戏,年轻人是未来戏曲发展的主力军,传统文化加上动漫的翅膀,更加会受到年轻戏迷及动漫爱好者的青睐。

开发周边文创吸引大众走进剧场

锡剧人物被设计为动漫形象,进而成为“文创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去年,无锡市锡剧院首次根据《珍珠塔》中的主要角色设计了方卿、陈翠娥、方朵花、陈培德、彩萍的动漫版人物形象,印制在马克杯、帆布包等生活用品上,于演出前进行产品展示,以文创产品拉近锡剧与观众的距离,尝试更多“锡剧+”的文化创作。曾有专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文创产品不能在使用者的生活里“延展”开来,买回家却只能放在角落里落灰,那么无疑是一种浪费。蔡瑜对此非常认可,文创产品成本不低,要推就推最好的,能被大家时刻提及以及使用的。周东亮表示,省锡剧团这几年正在着力开发戏曲周边产品,在艺术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剧院,又能与舞台上的精彩演出形成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一位戏迷还跟记者晒出来他购买的“锡剧文创”,如《珍珠塔》的环保袋以及桃园三结义的“紫砂杯”,“我觉得还挺实用,至少我一直在用。”东林书院推出的“状元壶”,其设计理念也是来源于戏曲中的人物,销量也还不错。

但是,年轻人买回了文创,真能让他们从此亲近传统戏曲艺术而走进剧场吗?锡剧表演艺术家小王彬彬说:“以前,某些文化形态之所以不受青年人待见,主要是因为不接地气,与青年人在内容上、形式上、话语体系上都有很大的隔阂。现在重新包装,仅依靠卖萌和可爱或许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从中提取出能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内容,加强锡剧剧目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