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爱好就是乐此不疲地工作,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体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唱歌跳舞、或琴棋书画等等,但是真正能把兴趣爱好当成职业去做的,或者说所从事的工作恰恰是自己感兴趣的人,少之又少。

从事了自己兴趣爱好的行业还能有成就的,就像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一见钟情然后表白被欣然接受,顺势在一个良辰美景把女孩扑倒,之后顺利结婚生子并且白头到老,那是非常幸运的。

一、伪兴趣难以成为职业

一、伪兴趣难以成为职业

(一) 伪兴趣与功利性地选择职业

更多的人,所从事的工作皆与兴趣没有半毛钱关系。有个时尚文青,一直都很向往创意类的工作,平时也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用他的话讲:“我在每个人的脸上都能看到一样东西----痛点。”但是在择业上,面临是否稳定、发展空间、公司背景、收入待遇、是否感兴趣这些关键词里,却把兴趣排在了最后。他说:“虽然我对那样的工作很感兴趣,但是我不确定一旦做上了还会喜欢,也不确定我在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上能做得多出色。”

很多人都有把兴趣发展成职业的冲动,但仅仅停留在冲动,实际并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是因为这种兴趣,还只是一种伪兴趣。

例如:小A非常喜欢唱歌,每天晚上都要抱着“唱吧”酣畅一番自我陶醉,或者经常在和大家一起KTV的时候做个一展歌喉的“麦霸”,享受别人的掌声和羡慕:

“你唱歌好好听啊,你怎么不去参加选秀!

你参加选秀肯定能出名!”

这时候小A可能真的被赞许冲昏了头脑,幻想仿佛很快就可以成为新一代歌后,成为万众瞩目下最璀璨耀眼的新秀,享誉整个华语乐坛、两岸三地、甚至是格莱美的盛典。但实际上,呵呵。

因为人们在意识里面清楚的知道:对于兴趣爱好,只要花费30%的精力,就能够获得60%的成就,能够很容易地获得自我满足感、成就感、存在感以及社交比较的优势;但是假如把兴趣发展成职业,人们就要花费120%的精力,才能在职业的水平上做到80%的成就。

小A自己其实很明白,她没有办法放弃最爱的辣椒、坚持每天早晨练声、接受娱乐圈的潜规则以及一段长时间没有工资的蛰伏期。这么多的辛苦付出,换来“兴趣职业”带给她的收入,可能还未必比得上她现有的财务职业。

职业一词,本身就是“谋生饭碗”的意思。即便是付出120%的努力所得到的80%的成就,很可能并不足以使他在这个行当里面成为佼佼者,于是权衡利弊之后认为不值,也就很顺理成章的认为:“把兴趣发展成职业太累了。”

于是人们忙于为自己的这种想法,寻求一个台阶和托词。比如有的人会说:“我是足球界篮球打得最好的、篮球界跳舞跳得最好的、舞蹈界足球踢得最好的;我是经济学家中有最有钱的、我有钱朋友圈中最懂经济学的等等”,通过这种自我安慰来逃避内心对自己兴趣浅尝辄止的谴责。

(二) 伪兴趣及满足心理舒适区

选择把兴趣发展为职业,相对于从事其他行当来说更为不易,不但需要非常辛苦得努力,而且很可能会连兴趣都就此丢失掉。因为懒惰和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人们大都希望通过较少的付出,来换取较高的回报。兴趣是无需制约的,爱投入多少就投入多少,想什么时候投入便什么时候投入,并且对于兴趣爱好的成就,本就没有给予一个非常高的心理预期。但是职业不是这样,因为将兴趣职业化之后,就会产生一个可量化的评估,即:这个职业给自己带来了多少收入。而量化的评估也最容易立见高下,小学生都知道:10块钱比5块钱多。

所以一旦兴趣作为职业后,伪兴趣终于让你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有四点:(我们假设上面的小A参加了选秀,开始选择做职业歌手的故事来贯穿下面的主线。)

第一:兴趣工作遭遇挫折的焦虑感

所有普罗大众,对自己及他人的兴趣爱好,并不会有多么大、多么高的要求,但是成为职业后,市场、客户对于这项兴趣工作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例如某个姑娘喜欢做主播,就算在映客上直播忘词也无所谓;但是做电视台新闻的播音员,忘词就会引人发笑及产生严重后果。这个女主播一旦当上了新闻主持,就会觉得力不从心或者无法胜任,而她用原来做映客直播的水平去做电视台的节目,观众就会觉得差强人意,于是女孩就会感到焦虑,而在此之前,她在处于爱好阶段所获得的那些赞许和成就,全部都无影无踪,这时候就容易不再对这个兴趣爱好有着较强的意愿:“还不如老老实实当爱好,没事吃饱了撑的当什么职业啊!”

(小A参加选秀,但是复赛都没进,她的水平不能胜任复赛阶段的要求,她甚至连换气都不会。当她回到自己的圈子里,就会听到别人议论:“别看她平时老当麦霸,复赛都没进,跟咱们也没什么差别嘛。”于是莫名的失落涌上心头,消极的人这辈子都不想唱歌了。)

第二:高水平提升过程中的挫败感。

经历了焦虑期,于是人们开始努力,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修善自身的形象和加强专业的技能等等;但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一样,距离顶尖水平越近,所需要的努力就会越多,反而提升的效果更不明显。高手之间看似相差毫厘,实则不然。在努力的过程中,发现不再像原来那样,一夜不睡可以学会一首曲子,努力三天可以掌握一支舞蹈。反而是日复一日的努力,只能稍微的些许进步,较之前的爱好阶段,有了强烈的反差,正是这种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会让人很容易的产生挫败感和负面情绪。例如急躁。于是人们就又不感兴趣了:“我付出这么多努力,怎么不见长进,我什么时候才能到XXX大师那个水平啊,感觉前途无亮。”

(于是小A决定专心练习,每天保证几个小时的练声,为此还放弃了她最爱吃的麻辣小龙虾。她一个月掌握了换气,两个月掌握了真假音,三个月掌握了转音,但是一年过去了,始终无法处理好情感,导师说她唱不出观众的共鸣。她瞬间觉得泪奔:“也许自己只能业余唱唱歌罢了。”)

第三:辛苦回报达不到预期的失落感

经历了挫败感,终于渐入佳境,水平达到了专业的水准,开始当作职业赚钱。但是人们对收益都会有一个心理预期,带来的收入如果少于自己的预期,内心就会认为,自己将兴趣爱好作为职业的选择,是付出了很大机会成本的:“我这个行业收入普遍都好低啊,竞争环境好恶劣啊。我这么专业的水平,怎么才赚这么点钱,看看和我有共同爱好的那谁,没有选择这个爱好作为职业,现在赚的钱比我多多了,我真觉得不值。”于是就会开始萌生出打退堂鼓的念头,进而也就会对原本的兴趣爱好产生了负面的情绪,渐渐地失去了兴趣。

(小A终于学成了,达到了专业的水平,她做了一个决定,辞掉了之前的财务工作,走上了职业歌手的道路,事实上,她已经比很多歌星唱得都要好听。事实很残酷,她并没有一炮成名,成为万众瞩目下最璀璨耀眼的新秀,也没有唱到享誉整个华语乐坛、两岸三地,距离格莱美的盛典更是遥不可及,更没有唱到大妈广场上的收音机里。而是成为了一名“跑场子”四处商业演出的四线歌手,赚取着每场演出几百块钱的出场费。)

第四:职业生涯迷失自我而产生的抑闷感

兴趣爱好的本质是回归自我,根据自我意愿的不同,去选择不同的爱好,投入不同的精力,理论上应该是受主观情绪支配的。但是一旦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都会被更多的其他因素支配,失去了对这个兴趣的自主权。例如为了公司的利益,不得不创作自己不喜欢的音乐,违背自己的意愿,然后抑郁、郁闷;诸如此类。

如果想把兴趣当成职业,除了要克服上面四种情况带来的负面情绪,还要让兴趣发自内心,成为真正的兴趣,这样才可以成为那个:足球界里足球踢得最好的、篮球界里篮球打得最棒的、经济界里最棒的经济学家。

因为要知道:不会有任何一个歌手会真跟你比究竟谁足球踢得好,也不会有球星跟你比谁唱歌更好听。历史上最棒的经济学家,全世界都没有几个;亿万富翁,中国都多如牛毛。

二、如何让兴趣爱好成为乐此不疲的工作?

二、如何让兴趣爱好成为乐此不疲的工作?

上文的伪兴趣带来的工作,令人痛苦得不得了;而要明白自己真正兴趣、爱好的内涵,才能搞清楚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领域,发展兴趣爱好,才能让兴趣成为乐此不疲的工作。

(一)些东西真的不能算兴趣和爱好?

首先要从反面来理解兴趣爱好:让我们来点评一下那些“容易跟兴趣爱好混为一谈的东西”。对这些东西,我们一般可以称之为“伪兴趣”。

通过识别“伪兴趣”,有助于你去伪存真,识别出真正的兴趣。

1. 三分钟热度,不是真正的兴趣

如果你留意观察儿童的行为,就会明白何谓“三分钟热度”?比如当某个小孩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会很开心很兴奋。但是几天(甚至几小时)之后,这种开心兴奋状态就消失了——他/她的兴趣点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显然,“三分钟热度”不是真正的兴趣。

2. 带有功利目的,不是真正的兴趣

您的兴趣带有功利目的,就是伪兴趣。这类伪兴趣太多了,关于这点,就以某年的股灾为例。在咱大天朝,每当牛市的时候,就有很多股民成天盯着电脑上的炒股软件,片刻不停。如果你以为他们对“炒股”感兴趣,那就错了。大部分股民其实对“炒股”这个行为本身并没有兴趣,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赚钱,对赚钱感兴趣。换句话说,他们的行为带有“功利因素”,因此不能算是真正的兴趣。当然,确实有一小撮股民是真正喜欢“炒股”这个行为本身。但是这类人非常之少。

3. 来自强烈外在的动机,不是真正的兴趣

所谓“外在的动机”,大致包括如下:

1)被别人强迫去做某事

(比如很多小孩被父母强迫去学钢琴)

2)受到社会观念的约束而去做某事

(比如大学填志愿的时候,报考热门专业)

3)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去做某事

(比如某些人为了出名而去做某事)

4)受到法律的约束而去做某事

(比如很多国家的义务兵役制)

以上只是列出几种典型的伪兴趣情形,未必全面。还有很多伪兴趣未列入。

(二)在动机也不是真正的兴趣

1. “纯感官”的刺激导致的行为,不是真正的兴趣

所谓“真正的兴趣”,显然是人类独有的(其他动物不会有、智能机器人也不会有)。而“纯感官的刺激”导致的行为,不光人类会有,其他动物也会有,智能机器人也可以模仿,如爱爱机器人。

所以,纯感官的刺激导致的行为,真的不能算真正的兴趣。

对这类行为,一般称之为“本能的驱使”更好。

为了便于理解,举个例子:吃顿美餐、泡个温泉......

2、伴生性”的行为,不是真正的兴趣

请注意,本文所说的“伴生性”,指的是行为本身的伴生特性。换句话说,当某个行为【不需要】依靠你的主观意识,【不需要】发挥你的主动性,那么,一般称之为“被动的伴生行为”。

为了便于理解,同样举个例子:有很多人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在这种情况下,“听音乐”这个行为是伴生的。

3、始终停留在【心理舒适区】,不是真正的兴趣

所谓“心理舒适区”,即Comfort Zone,是用来描述一种“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你会感觉到放松,没有压力和焦虑。如果你处于某个环境中,在该环境下所需要的行为你都可以轻松搞定。那么,你就处于“心理舒适区”。比如小A,如果其唱歌兴趣一直停留在麦霸的舒适阶段。再例如对于普罗大众,询问他们业余时间有啥兴趣和爱好。如此回答比较常见:上街闲逛、看电视剧、看娱乐节目等

上述这几种行为都属于“让自己停留在心理舒适区”。这类行为,很多都是为了打发时间,不能算是真正的兴趣。

(三)正的兴趣和爱好,具有哪些特征?

真正的兴趣和爱好,具有动机的内在性、时间的持久性、思维的高度参与性、快感的内生性、非同寻常的快感、成瘾性等9大特征。

前面说了非常多的“反例”,接下来开始进入什么是真正的兴趣正题。

真正的兴趣爱好具有如下特性:

1. 动机的内在性

真正的兴趣,真的爱你!其兴趣动机完全来自于内心,发自内心的喜爱,而不是外部世界。只有这样产生的兴趣爱好,才是纯粹的。换句话说,这样的动机,不会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

2、间的持久性

对于真正的兴趣,通常能持续很长时间(至少几年,多达几十年)。

为什么“真正的兴趣”能持续这么久?后文有叙述。

3、维的高度参与

前面提到了两种反例,分别是“纯感官刺激的行为”和“伴生行为”。

与这两种相对应的是:真正的兴趣,其行为通常需要思维的高度参与。

例如:下面这些活动都需要思维的高度参与,也都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兴趣。

软件工程师写程序,作家写作,艺术家作曲、唱歌、跳舞、说唱、绘画、摄影等,骨灰级玩家的电子游戏、棋牌游戏等等......

4、快感的内生性

前面小节提到了“动机的内在性”,与这里所说的“快感的内生性”也是类似的。也就是说,真正的兴趣所导致的快感,不需要依赖外部环境,是自主内在发生的。

例如:数学史上很牛逼的费马(又称“费尔马”,即“Fermat”),他完全是凭兴趣研究数学,而且他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没有发表。比如他最有名的那个“费马大定理”,是他儿子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的;再比如“费马小定理”是他与朋友的往来书信中顺便提及的。

也就是说,他的快乐不依赖数学大师、科学院院士那样“荣誉感”之类的外在因素。顺便说一下:费马严格来说连“数学家”都不是;他的正式职业是律师和法官,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真正的兴趣。

5、不一样的快感

当你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活动,通常会体验到不一样的快感——这快感就是你的动力。真正的兴趣可以持续很多年,其原因也在于这快感。

兴趣、爱好导致的快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过程性的快感”和“结果性的快感”。这两种快感的差别在于:“过程性的快感”持久但是强度不高;“结果性的快感”只在短暂时间段发生,但是强度很高。

例如:资深程序员在写程序的时候,(不管是在公司里写还是在业余时间写)总是乐在其中。也就是说,单单是“写代码的过程”就可以让他觉得快乐——这是“过程性的快感”;当连续几个月,终于完成了某个软件,这时候体验到的是“结果性的快感”。

“过程性的快感”虽然强度不高,但也很重要——这类快感使得你可以持久地从事感兴趣的活动,即便在你尚未获得成果的阶段。

6、成瘾性:

如前一个小节所说,真正的兴趣会给你带来快感。因此,真正的兴趣通常也会带来成瘾性,比如人们常说的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一日不练手生等等,再如通宵达旦把一本武侠小说看完等。(关于“快感”与“成瘾性”的关系,这是心理学和脑神经学的重要研究话题。但是这个话题与本文的主题无关,所以就不展开了)

7、愿意为兴趣冒险:

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你会冒险,甚至愿意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为什么?因为前面提及的“快感”会给予你补偿。换句话说:快感会抵消掉“付出代价”所导致的负面情绪。

例如:某个摄影爱好者为了拍摄到火山喷发的镜头,愿意冒生命危险待在火山口附近;功夫巨星成龙为了武打动作的真实性,真的会玩命。

8、持续的自我提升(走出心理舒适区):

如果某个活动、才艺是你真正的兴趣,那你不会满足于“停留在该领域的心理舒适区”。你会不断尝试去突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通过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你在这个领域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同时,你的心理舒适区的范围也扩大了。

当然,突破心理舒适区不一定容易,有的时候甚至是很困难的。但是在突破的过程中,“过程性的快感”会伴随着你;一旦实现突破,你会获得“结果性的快感”。

突破心理舒适区导致的能力提升,大致有两类:

“深度”的提升和“广度”的提升。

关于这两类,举例如下:

举例1:假设有个热衷于编程的 C++ 程序员,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从 C++ 的新手变成老手——这属于“深度的提升”。

举例2:假设有个热衷于编程的 C++ 程序员,通过不断学习,又学会了另一门编程语言 Lisp——这属于“广度的提升”。

9、物我两忘

兴趣的最高境界,存在“物我两忘”超级兴趣现象:当你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活动,有时候你会进入到“心流”的状态。这词汇是心理学方面的术语,称之为“flow”,相关内涵请参阅维基词条;这种状态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物我两忘”。在这种状态下,你会忘记了时间的存在,甚至忘记自己的存在,全身心都融入到你感兴趣的活动当中。

(四)真正的兴趣对工作的影响:兴趣就是乐此不疲的工作

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对你的工作、人生至少会产生如下一些影响:

1、乐人生:

一生得到快乐,这是最显著的一个影响;这也就是本文前面多次提及的兴趣人生的愉悦,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快感”。

2、充实的生活:

有了真正的兴趣爱好,通常就不需要找一些事情来“打发时间”。反之,你可以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和活动。同时,那些经常感叹生活空虚的人,通常都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爱好。

3、趣与工作的结合:

如果你够幸运的话,还可以让“自己的兴趣”成为“自己的职业”——这是很幸福的事情 :) 如此一来,就把“工作”和“娱乐”合为一体,兴趣就会成为乐此不疲的工作。你将不再有“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差异——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业余时间”,对你而言都是“娱乐时间”!这样的人生体验,很爽的!

当这两者统一之后,还有更多其他的好处。比如说,你在自己的工作中,就可以比别人走得更远,因此也就更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优秀者。 一旦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优秀者,你就具备了“竞争优势”;这种情况下,你通常不至于太缺钱(当然,也会有极少数例外)。

在咱们大天朝,有一大帮的“拜金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这帮人总是削尖脑袋、想方设法去寻求赚快钱的途径。这帮人其实是“本末倒置”。赚了快钱干什么?醉生梦死、享受人生?非工作、非兴趣、非才艺得来的金钱,一定不长久、不可持续,简直是浪费生命与天生的兴趣。

有强烈兴趣爱好的普罗大众,不要与这帮“拜金主义者”、“功利主义者”类同,自己首先要搞清楚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方向在哪里?发展您的兴趣、您的才艺同时,金钱、财富等,一定会滚滚而来。

三、兴趣公寓、兴趣小镇及其兴趣产业链

把兴趣当成职业去做,或者说所从事的工作恰恰是自己兴趣的人,少之又少。

为什么那么难?

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社会智能化大规模生产的程度还不足够;另一方面,是兴趣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有待引爆。同时,对于兴趣爱好及其产业链的关注,全社会的心理预期、理论研究与实践,都没有充分的准备与保障。

张弓智库为兴趣产业及其兴趣小镇,做了深入的研究。张弓智库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计划”研究项目,正式名称为,颜回乐兴趣小镇计划,其理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无条件基本收入;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计划,是张弓智库根据张弓效应机制,顺应全球无条件基本收入保障发展趋势,与目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初步研究成果。

空想、妄想能当饭吃吗?读书、做学问能当饭吃吗?舞文弄墨能当饭吃吗?唱歌跳舞能当饭吃吗?吹拉弹唱能当饭吃吗?生活中的吹牛忽悠,舞台上的坑蒙拐骗,能当饭吃吗?下棋打牌穷游,考试、考牌、考证,能当饭吃吗?等等。。。。。。

人们在发展兴趣爱好时,得到亲友的当头一瓢冷水,就是:这个能当饭吃吗?发挥人类天性的兴趣爱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大多数情况下,以上普通人的兴趣爱好都不可能当饭吃!

但是在兴趣小镇,只要你有兴趣爱好、一技之长,或者希望在有生之年不留遗憾,发展一技之长,在兴趣爱好小镇,都会有饭吃!如果市民的就业不是吃不起饭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小孩的兴趣爱好,或者爱人、亲人的兴趣爱好,只要能够吃饱饭,为了让今后的生活更有意义,就会积极参加中国特色小镇的“颜回乐”兴趣小镇计划,兴趣就是工作,找到饭吃。

中国特色小镇的“颜回乐”兴趣小镇计划,是在西方无条件基本收入保障基础上的有效改进,在中国实施有兴趣爱好条件的基本收入:兴趣爱好就是乐此不疲的工作,无条件基本收入的失业救济金或最低工资收入,就是基本工资;有兴趣,就有饭吃。

“颜回乐”兴趣爱好小镇目的、主题就是:

一箪食,一壶浆,陋巷有套廉租房,对于兴趣、爱好者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什么颜回乐?因为读书做学问是颜回的兴趣、爱好,如果能够满足他的基本生活条件,颜回一定能够读好书、做好学问,绝对不会那么年轻就英年早逝。因为有了兴趣条件的基本收入,古时中国给不了颜回体面生活,实现伟大复兴梦的新中国,如果颜回到了兴趣小镇,一定能!

“颜回乐”兴趣爱好小镇,有基本收入保障,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东方的乌托邦!我们从小就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才能、才艺,就会产生工作价值,以及GDP。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兴趣小镇,让人们的兴趣爱好终有所长;有多少套房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有多少钱也不是成功的唯二标志!因为为了房、为了钱可能是以卑躬屈节、牺牲兴趣爱好、甚至生命健康、道德情操、违法犯罪等为代价的;死而无憾、兴趣终有所长,才是人生成功的标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金钱也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标!兴趣产业与兴趣小镇,兴趣爱好、创意、创造力让人生的价值多元化。

互联网与智能化时代,机器人效率的提高,大多数工作都将被智能机器人取代;而兴趣爱好,是需要更多想象力、创造力与同情心等人类特质的“更有趣的工作”;是仅有几类不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人类活动,所以,发展兴趣产业与兴趣小镇,目前正当时。

未来智能机器人时代的工作方式,是类似华为管理体制的科技小镇、兴趣小镇智能化生产工厂,雇佣一万人,发十万人的工资,做百万人的工作,创造千万人消费的商品、财富!所以产业链几万人的生产经营团队,能够提供几百万、上千万人的物质生活与财富,人类社会将全面面临劳动力过剩、产能过剩的窘境;互联网智能机器人大生产时代,不可能再存在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理论已经过时,美国及西方大国已经因工作职位流失、中产阶级减少、民粹主义兴起而陷入动荡,无条件基本收入保障,才是现代、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中国颜回乐兴趣小镇计划,为未来全球智能机器人时代,提供全球智能化大规模生产条件下,全球贫困人口、大学生创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中国解决方案。

北上广深起来了,是中国富起来的标志;

兴趣小镇起来了,是中国强起来的标志。

全世界的兴趣爱好者,联合起来!

建设属于自己的兴趣小镇!

破解顶流易烊千玺与小镇做题家争编制

兴趣教学基础:兴趣现象教学法

更多先富带后富构想,

详情请参阅超投必投专栏文章:

房地产超跑第一人:李嘉诚

先富带后富,为什么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