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下基层 察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探索“433” 工作法 打造泰丰样板

泰丰街道在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小区治理新路径,牢固树立“社区治理重点在小区”理念,坚持分类调研、精准施策,探索“433”(将小区划分“四种类型”、集结优化“三类资源”、回应群众“三大关切”)小区分类治理工作法,努力打造“小区变化大、居民感受深、社会认同高”“泰丰样板”,着力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精准划分"四种类型”
推动小区治理精细化

随着城市化带来各种复杂衍生问题,社会利益诉求更加多元,街道树立精准化思维、落实精细化措施,将小区划分“四种类型”,推动治理精细化。

有专业化物管公司的小区,推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模式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下的三方联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协调作用、业委会沟通监督作用、红色物业服务落实作用,融合共建抓提升,形成党组织搭平台、业委会开清单、物业公司唱主角,组成大合唱,共唱和谐曲的良好氛围。

单位自管小区,推行“单位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模式。坚持党建联建共建,整合单位治理资源,组织单位党组织、党员到小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积极“挑担子”,在小区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无专业物业公司成立业委会的小区,推行“小区党支部+红色业委会”模式把党的领导全面植入小区公约、业委会议事规则,注重在业委会中发展党员,今年以来正在成立的4个业委会中,党员占比均达到50%以上。注重业委会的规范化运行,提倡由业委会履行物业公司职责,做到经费收支全过程透明、服务事项全覆盖,争做业主放心“代言人”。

社区托管小区,基础相对薄弱,基本设施修缮难以保障,推行“1+3+N”模式(“1”即1名网格党支部书记,“3”即行政服务力量、文明实践队伍、业主先进代表,N即吸收多方社会力量进入网格党支部)。构建起组织联合共建、小区联合共治、难题联合共破的多元党建工作架构,为小区治理“输血供氧”。探索引入物业服务企业,成立“红色物业联盟”小区治理服务公司(社区联合创办),多个维度对老旧小区物业服务事项及工作标准进行明确和细化,破解社区托管小区治理的盲区和短板。

集结优化“三类资源”
提升小区治理协同性

整合优化党建资源、部门资源、社会资源,凝聚一盘棋抓治理的强大合力。

党建资源下沉小区

进一步健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度,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双向互动、优势互补”的原则,强化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在区域内各项事务中的领导、统筹、协调功能,建立联席会议、联系群众等基本制度,深挖服务内涵,以联动促服务,不断推进1个“大工委”和5个“大党委”共建实事项目落地。

部门资源下沉小区

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标准、指导行业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响应基层呼声,党群服务中心在小区“办业务”、文化服务中心送文化进小区,司法所开展“反家暴”专题法律宣传,落实执法队伍联系小区制度,对小区开展常态巡查,对涉及违建、垃圾分类、毁绿种菜、乱堆乱放、乱张乱贴等需要执法支撑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置。

社会资源下沉小区

指导网格或小区组建五支志愿服务队(健康舞蹈队、邻里调解队、家居服务队、环境维护队、爱心帮扶队),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链接服务资源,在辖区选择一批公益性强、服务质量优的商户,例如爱尔眼科、牙医诊所、爱心理发等,为居民提供上门式、订单式零距离服务。

回应群众“三大关切”
增进小区治理获得感

把回应群众期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价值坐标,坚持治理奔着问题去、服务跟着群众走,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的焦点之问、燃眉之急。

解决住宅小区老旧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改造16个,剩余12个预计今年全面完工。通过改造小区立面、路面、化粪池和污水管,规整“蜘蛛网”,切实提高群众居住品质。

解决居住环境脏乱差问题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志愿者上街道、入小区60余次,开展“啄木鸟”行动10余次;整治商家私自占用公共停车位行为,还“位”于民,开展文明停车宣传200余次;横堤路重点区域划线管理整治占道经营300余米。

解决活动不丰富问题

推行“五小工作法”,以“收集小意见、调解小矛盾、办好小事情、开展小活动、实现小心愿”为基础,开展多样服务,满足个性需求。引入“专业化”服务团队,签约义工联,围绕“一老一小”开展特色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共联、资源共享,让服务有声有色,目前各小区已开展百余场活动。

通讯员:薛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