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当时的台山县委、县政府开展老区评划工作,共确定10个镇218条行政村为老区镇和老区村。今年为台山撤县设市30周年,为全面展现我市革命老区的沧桑巨变,台山市融媒体中心推出《老区焕新颜 发展谱新篇》系列报道,走进我市各老区镇和老区村,记录其从“老、少、边、穷”到“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风貌大气”的精彩蝶变过程。

深井镇是江门市面积最大的革命老区镇,镇内共有18个村(居)委会,除了深井圩居委会以外,其余全属革命老区村,革命底蕴浓厚。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深井人在红色革命精神指引下奋力拼搏,精心勾勒美丽乡村新图景,通过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稳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和全面提升产业发展三张特色牌,让深井这个革命老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江湖山村旧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江湖山村深井镇革命老区村之一,村中文化楼还挂着《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湖山管理区》的牌匾,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故事被一代代人口口相传下来,其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也被一代代人传承和发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惠能是土生土长的湖山村人,退休前一直在小江村委会工作,担任村委会主任。提起湖山村的蝶变,他感慨万千。他说,宽阔整洁的环村大道,沿路绿树成荫,花朵竞相开放,小菜园、新楼房和农村厕所等,无不传递着文明和谐风尚。

小江村委会原主任吴惠能:因为之前这个村居住的人比较多,环境未整治之前,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通过整治之后焕然一新,村民活动场所和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容村貌焕发新颜,困扰村民生活生产的烦心事、愁盼事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的收入显著增多,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他说,这一切的动力,和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密不可分。记者了解到,湖山村产业以生蚝养殖为主,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湖山村生蚝养殖形成了从育苗、养殖、销售到加工的产业链,走出一条蚝民增收、蚝业增效、蚝村富裕的致富路,2021年湖山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22.8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山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

深井镇作为江门市面积最大的革命老区镇,同时也是台山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所在地,是台山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引导作用,深井镇将台山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改造成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前沿阵地,激发革命老区新动能。

老党员陈锡湛:台山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位于深井,在这里打造红色基地,群众都很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内在要求,也是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深井镇积极发挥万亩红树林的生态资源优势,立足“党建红”+“生态绿”基调,结合旅游示范镇、小江湖山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吸收地域蚝文化和“海韵侨乡”的历史底藴,推动田园风光与传统村落、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交融互动,积极推进农渔文旅融合发展。

老党员陈锡湛:30年前的路都是泥路,坑坑洼洼,没有水泥路。以前深井的交通很不发达,这几年建了车站,还建设深井一河两岸,我们感觉很欢喜。

近年来,深井镇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硬件建设力度,改善发展环境,建设深井河一河两岸,绿化、美化环境,新建住宅小区、扶贫商铺、商业酒店、体育中心,新车站、办公楼相应建起,两岸风光涟漪。深井镇委镇政府坚持“生态立镇、农业富镇、旅游强镇、交通兴镇、同城共融”发展战略思想,全力推进深井镇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红树林生态特色镇,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抓手,持续推进革命老区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革命老区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