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教的孩子们在他们的生命早期就已经开始学习科学了,这种学习伴随着他们的自然成长和发展,早在他们踏入学校之前就发生了。

——《培养小小科学家: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法》

《培养小小科学家: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法》

(美)杰奎琳·格伦诺·布鲁克斯 著

蔡菡 译

万千教育 出品

作 者 简 介

杰奎琳·格伦诺·布鲁克斯(Jacqueline Grennon Brooks)

美国霍夫斯特拉大学教育、卫生和公共服务学院教学、文学和领导学系教授,高等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和中等学校科学教育项目主任。她撰写了专著《终身教育——重新找回学习的本质》(Schooling for Life: Reclaiming the Essence of Learning),并与马丁·G.布鲁克斯(Martin G. Brooks)合著了《寻求理解——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In Search of Understanding: The Case for the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

译 者 简 介

蔡 菡女,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方向博士,现为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她拥有13年幼儿园一线教学和教研经历,其研究成果曾获江苏省教育厅2017年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特等奖。2020年她被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无锡市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其代表性专著有《让理论看得见—生态变迁与幼儿教育》,独立译著有《0—8岁儿童纪律教育》(原著第6版和第7版)。她在《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研究》《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译 者 序

在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方向的博士学位之前,我曾在一所知名幼儿园工作了整整13年。在作为幼儿教师的这13年里,我发现不论是对于新教师还是对于成熟教师,科学活动都是公认比较棘手、难以把握的一类活动。显然,掌握抽象的科学名词、科学原理不是幼儿阶段的学习目标,遵循教师的指导步骤操作实验以达成“预定结果”也不是一种理想的科学学习方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遵循幼儿的思维特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来实践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章节所提出的“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并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呢?

2021年的年中,我有幸承担了本书的翻译工作。翻译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做法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谋而合。比如:二者都鼓励幼儿“提出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测”,主张教师和幼儿共同“制订调查计划,讨论调查对象、步骤和方法等”(而不是教师制订好计划由幼儿执行),以及强调探究中的“多途径记录和表征”“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和“建构自己的解释”等。相信本书能为一线教师更好地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提供思路和可借鉴的案例。

本书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建构主义教学法,探讨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核心概念和实践主张

第一,作者把所有人视为天生的科学家,把儿童视为心智不断发展着的思考者。

因此,她把科学活动视作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发现的过程,鼓励教师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出发,在创设环境、生成问题、调查实验并建构解释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学习科学“大概念”(Big Ideas)并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心智结构。最终,儿童在成人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反省抽象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心智结构,进而获得心智的成长。

第二,本书描绘了基于统领性的科学“大概念”开展活动的理想样态。

科学教育中“大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奥苏贝尔(Ausubel,1963),历经多轮改革,目前国际科学教育界对此理念的看法正趋于一致。即:

大概念是指能反映学科本质,能够联结和统领零散知识点,处于更高层次、居于中心地位、藏于更深层次,能长久保留和广泛迁移的原理、思想、方法等。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孩子们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概念和事实,而应通过围绕一些重要的、统整性的科学观念(即“大概念”)组织内容,建构统一的科学概念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基于大概念的教学是一种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性的学习。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求教师在整体把握具体活动所指向的“大概念”后,才与幼儿一起开展具体的科学活动,从而避免错失引导幼儿深入探究的良机。

第三,本书通过一系列统一概念来解释科学,并以此作为科学教学的背景。

由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于1993年发布的《科学素养基准》(Benchmarks for Scientific Literacy)是美国首次引入“统一概念”的普及性文件。后经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及相关专家的研究,共同确定了统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探究并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来建构美国科学教育的框架和标准。

作者从统一概念的角度出发,认为科学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不断发现的过程。因此,儿童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家们的发现有着共同点——“科学思维”。她指出:“所有科学家都关注形态、功能、系统、平衡、模型、变化这些要素。”

因此,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科学探究会遵循一些既定策略,这些策略也同样能用来帮助儿童形成自己的理解。这些策略包括:

  • “将形态和功能相关联”

  • “观察整个系统及其顺序和组织”

  • “考量平衡和演化”

  • “制作模型、收集证据并提供解释”

  • “测量哪些发生了变化和哪些保持不变”

这5条简化的策略被称为统一概念(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1996)。围绕这5条策略设计科学课程、组织活动甚至设计提问,将为科学教学带来全新的变革。

第四,本书结合了大量实例,按“大概念”“生成的相关问题”“材料/教学过程”这三个部分,介绍了科学领域建构主义课堂的创设模式。

作者批判了“由教师设计实验,让孩子统一操作验证”的科学活动模式。随后围绕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幼儿提出疑问、如何与孩子一起设计调查(包括建模)、如何组织有价值的讨论,以及如何与孩子协商活动过程等问题,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见解和操作方法,并结合案例详细阐述了在同样的统一概念下,如何开展不同内容、不同主题单元的科学探究活动。

第五,本书还非常重视科学活动的评价,并提到了很多评估科学活动质量的标准或条目,方便幼儿教师们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自我评估。

例如:第二章中的“教学与评价相结合”部分,清晰地阐述了评价对教学的意义;在第六章中,在讨论学习的可迁移性时,提出了供教师参考的“三条经验法则”;第六章的课堂研究部分列出了四条观察清单,以指导教师探寻儿童的思维模式,而不是考查儿童对事实的掌握。在具体的活动案例中,作者也结合了实践案例来讨论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例如:“仔细倾听孩子的猜测或理由,要求孩子解释他们的预测,对孩子的原始陈述进行追问,观察孩子如何选择材料和如何使用材料”等。

本书中的一些观点简单直白却振聋发聩,如:“我们如何学习将决定我们学到了什么”“提供机会,而不是概念”“追求意义的建构”“成为会学习的人”“科学就是有规律的质疑”“与孩子们一起思考,而不是替孩子思考”“错误带来真理”等。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所使用的科学活动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易得物品,便于幼儿园一线教师们借鉴和使用。

感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教育编辑部吴红老师及其他编辑对我的帮助,使得本书得以顺利出版。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让我在工作之余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翻译工作中;尤其感谢我的先生奚润丰在翻译方面给予我的帮助,使本书的翻译质量得到了更多保证。本书的翻译过程也让我受益匪浅,但由于我时间有限、翻译能力和经验不足,译文中必定会有纰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专家批评指正。

蔡 菡

2022年元旦

于常熟理工学院东湖校区

下滑查看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 幼儿期的科学教育与建构主义

第一章 想法不断发展的小小科学家

一、不断发展着的想法促使幼儿成长

二、不断发展着的想法让幼儿变得更聪明

三、建构主义课堂

四、专业知识标准

五、指向年轻公民的技术

六、简单的重要性

七、为不断发展着的想法提供空间

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九、一则简讯

第二章 建构主义学习观

一、建构大概念

二、生成的相关问题

三、观点

四、教学与评价相结合

五、追求意义的建构

六、提供机会,而不是概念

七、我们如何学习决定了我们学到了什么

八、课堂真的可以这样运作吗?

第三章 学会关心和关心学习

一、教学—评估—反思循环

二、好的课程,好的行为

三、如果好的课程还不够

四、在教学过程中评估

五、错误带来真理

六、错误答案的生产力

七、结构化反思

八、成为会学习的人

九、反思的步骤

十、永远的学习者

第二部分 幼儿科学学习概述

第四章 科学是有规律的质疑

一、奇妙的想法始于质疑

二、在课程中质疑

三、分类:不应该做什么

四、分类:另一种尝试

五、分类:创造性的视角

六、课堂结构

七、从程序到概念

八、巧妙的引导

九、教师是鼓动者

第五章 在家庭、社区和自然中学习科学

一、无处不在的实验室

二、童年期的物理学:一项运货挑战

三、在自然中学习

四、有意识地参与

五、一堂课就像一段旅程

第六章 学习的科学

一、儿童逐渐生成的能力

二、与原有想法有关的新问题

三、学习的两个方面

四、心智结构

五、反省抽象与心智理论

六、学习的迁移

七、神经科学研究

八、课堂研究

第七章 人人享有自由和科学

一、自由的空间

二、丰富的差异

三、英语能力有限的儿童

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五、协作环境

六、学习内容

第八章 协商科学课程

一、有意义的课程

二、设计更好的科学课程

三、与儿童一起思考,而不是替儿童思考

四、生活在寒冷中的动物:一个单元示例

五、理解内容和认知

第三部分 从统一的科学概念到课程

第九章 统一的科学概念

一、科学教学的新视角

二、寻找模式

三、主题、概念和核心观点

四、既简单又复杂

五、向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

六、共同的科学思维

第十章 统一概念:物质环境

一、将形态和功能相关联

二、观察整个系统及其顺序和组织

三、考量平衡和演化

四、制作模型、收集证据并提供解释

五、测量哪些发生了变化和哪些保持不变

六、使用统一概念计划课程

七、水的研究:一个物理单元

第十一章 统一概念:生活环境

一、将形态和功能相关联

二、观察整个系统及其顺序和组织

三、考量平衡和演化

四、制作模型、收集证据并提供解释

五、测量哪些发生了变化和哪些保持不变

六、植物生长:一个生物单元

第四部分 从课程到科学的奇迹

第十二章 购物车中的科学:化学单元

一、制作清洁剂

二、不用蜡笔着色

三、摇一摇

四、粘在一起

五、用饼干覆盖

第十三章 水、土壤、沙子和盐:地球科学单元

一、在水的边缘

二、非常干净的水

三、泡在水中的水果

四、水车在工作

五、来自海滨和商店的沙子

第十四章 整合在一起

一、把教室作为实验室

二、学习科学过程中的“动词”

三、课程计划模型

四、成为专业人士

五、相互矛盾的信息

六、一则简讯

参考文献

推荐语

本书为那些真诚的、有志于帮助孩子们通过科学活动来认识世界的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幼儿》杂志(全美幼教协会主办)

它是所有科学教育工作者的一本必备图书,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信息。

——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且充满了有助于提升科学教学效果的、基于研究的想法的宝库。

——劳伦斯·洛韦丽(Lawrence Lowery)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在这本书里建构主义实践变得栩栩如生。在这个高利害测验盛行的时代,这是一个能够维护教师真正的专业实践的模式。

——多丽丝·普罗宁·弗罗伯格

(Doris Pronin Fromberg)

(美国霍夫斯特拉大学)

《培养小小科学家: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法》

(美)杰奎琳·格伦诺·布鲁克斯 著

蔡菡 译

万千教育 出品

*声明: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万千教育。

2021年幼师口袋推出的【幼师口袋慧园通】已有 3000 家园所使用,其中观察记录工具广受好评,推荐给更多需要的园长们:

扫码填写信息

园所顾问将与您电话沟通

欢迎分享转发、点赞和“在看”

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