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海湾湿地公园里,草丛上一夜之间多了数个褐红色的小土丘,与周边的绿草茵茵显得十分“违和”。穿着水靴的园林工人脚步渐渐近了,一双粗糙大手舀起一瓢瓢白色药水,往土丘上灌注。瞬间,土堆溃散开来,里面冒出密密麻麻的蚂蚁,它们“嗅”到危险讯号,迅速切入“攻击”模式,挥舞着前端的两个大颚。只是,这一次它们在劫难逃了。

【视觉】人蚁大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视觉】人蚁大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长有翅膀的红火蚁可以飞行到很远的地方建造新蚁穴,从而导致蚁患难以灭绝

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小蚂蚁,其实是臭名昭彰的红火蚁。它们食性特别杂,几乎来者不拒,平时躲在草丛的地下,啃食植物、农作物的种子、根茎,肚子饿了,连昆虫、青蛙都攻击,有时也会换换口味,将电线、灯箱等城市设施“大快朵颐”。可以说,其所到之处,满目疮痍。不过,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是,还是它的致命武器——“毒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动公园的小帐篷旁,一群红火蚁正在草丛中蠢蠢欲动

小小的红火蚁,扎人功力不逊于容嬷嬷。它用上颚咬住人,用螯针连续猛扎、释放毒液,不扎到满意,绝不善罢甘休。人一旦被叮蜇,会有如火灼伤般的疼痛感,很快出现水泡和脓包,有人会出现发烧、过敏性休克等反应,甚至危及性命,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在草丛中寻找可疑“土堆”

眼下又到红火蚁肆虐的季节,市海湾公园管理处湿地公园管理所主要负责人黄成奇带领园林工人,巡查园区红火蚁的情况,一发现有小土丘,立即旁边插上小白旗,提醒游人注意防范,并紧锣密鼓组织“灭杀行动”。一场人类与外侵物种的“战争”,一触即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湿热天气,工作人员加强园区巡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后天晴是发现火蚁行踪的最佳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坪上星罗棋布的蚁穴让人如入“雷区”

红火蚁是出了名的难防治。近年来,随着我市各级各部门重视防治,红火蚁数量得到一定控制。黄成奇回忆,2017年底刚接管时,海湾湿地公园的蚁患十分严重,有时一处草坪上竟有二三十处土丘。红火蚁十分狡猾,平时喜欢躲在干燥阴凉的灌木、石缝下,只有遇到雨天,蚁穴被雨水打湿,蚁群把潮湿的泥土搬运到地面晒干,才会出现大家看到的小土丘。园林工人干活时不小心踩到蚁穴,这些小身材、大杀伤力的红火蚁,一感到危险,立即群起而攻之,狠狠地蛰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惊动的红火蚁警惕地爬上小竹杆查看周围“敌情”

黄成奇安排工人,用药水和药饵消杀红火蚁。在药物的作用下,红火蚁中毒直接死亡,或相互传染最终灭治。近乎白热化的“人蚁大战”,在园林工人起早贪黑的努力下,以“一个个蚁巢被捣毁”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用为红火蚁量身定制的药水对蚁穴发起进攻

让黄成奇无奈的是,尽管蚁患暂时被控制,但是红火蚁被称为“地表最强入侵物种之一”,绝非浪得虚名。正如拉丁名意为“无敌的”蚂蚁,它没有天敌,生存和繁殖能力超强,这决定了它杀不尽、灭不绝,只能尽量灭杀,控制数量。“只要还有红火蚁存在,危害市民健康和城市绿化,我们就会一直‘战斗’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年与红火蚁“交手”,工人手上留下一个个被叮咬的斑痕

这场人蚁“战争”,未完待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一场人蚁大战暂时偃旗息鼓,但这场人蚁“战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