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

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

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习茶是一个潜移默化自我教育的过程,于一杯茶中自观,缺憾或是得失了然于心。当我们透过大悲大喜的疲惫后,方才觉得人生的追求贵在生生不息,返璞归真,没有登峰造极,却有蔓延和持续。

心境平和使我们将分散的心神收回于当下,专心一意投入于日常的生活。喝茶也好,读书也好,或是打扫也好,一心专注于此便会产生智慧,所谓定静生慧就是这样。

世人说“禅茶一味”,习茶是一场自我教育,禅亦是一场自我教育。褪去宗教色彩说禅,不如称它为“智慧”,世人以为只有僧人才参禅,却不知智者先贤都参禅,世人又以为僧人日日青灯古佛即是参禅,却不知禅源于生活。

《六祖坛经般若品》有言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其意就是世间的智慧没有一个是脱离生活的,佛家有这样一个故事:

僧问:“学人迷昧,乞师指示。"

赵州云:"吃粥也未?"

僧云:"吃粥也。"

赵州云:"洗钵去!"

其僧省悟。

意思是“僧人问:我迷惑暗昧,请师父指示。赵州禅师说:吃稀饭了没有?僧人说:吃了稀饭的。赵州禅师说:去清洗钵吧。于是僧人顿悟。”

于是有人便奇怪,怎么吃一个粥便顿悟了,便参禅了,他悟出啥了?其实赵州和尚告诉弟子的是“佛法就在世间,修行就是生活”,禅的智慧要于生活之中来寻找,要于一茶一粥中修行、参悟。

世间正向之物都有其相似相通的地方,禅与茶,书与香,种种都是使人专注平和,都是一场自我教育和启发,要由自己亲力亲为,旁人帮衬不得。自己的人生亦是这样,有人给你过来人的指导,有人告诉你要如何投机取巧,可是不会有人感受你所需要的人生,喝茶时的甘苦自知恰是这般。

念及人生的智慧必是亲历者才知,正如我说茶好,只有好茶者才知一个道理。世间千千万万的道理都何其透通简明,单是知道是不够的,却都要由自己悟,悟不得则无用。

少年时语文课本中有《论语》节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时候背得滚瓜烂熟却还是不解其意,直至自己开始抄记《论语》时再见到那话,立即觉得受益匪浅——“学而不思则惑,思而不学则空”。

后来习茶的过程中便更为感同身受了,翻阅书籍时要心存疑惑以便验证,思考困惑时要付出实践当为依据。茶的难懂之处在于其包容性和不定向性,所谓茶叶泰斗、茶界老者各有各的定论与观点,一味听从他人的话,自然容易受到欺骗。

昆明的凉夜,我同一个姐姐漫步林间,她带着疲倦和无奈絮絮叨叨抱怨着生活种种繁琐事件,她说她的精力分散于种种事情上,重要的事情却早已没有精力来做。

我静静的听她说完,然后问她“你习茶,当知日本茶道的种种,你觉得如何?”她被我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一怔,然后斗转刚才的哀怨,一本正经回答“了解些的,只是太过繁琐和苛刻,不适宜我们的日常喝茶,与我们现在喝茶的方式态度都有极大的区别。”

我说“对,就是繁琐和苛刻,每一个小细节都要求极致,甚至是抬手的角度,走路的步子都有苛刻要求。可是繁琐正是它的精髓,于繁琐复杂中磨炼人心,当习茶者不再觉得痛苦的时候,他便明了日本茶道的智慧了。

现在想来生活何尝不是这样的修行,于琐碎的日常事物中了解生活,得到智慧。少一个动作,多一个动作都不行,少了终会成为日后手忙脚乱的由头,多了则节外生枝、张牙舞爪。”听了我的话,她轻轻点点头说“是有些道理”。

习茶的这场自我教育包罗万象,它可能是你人生态度的转变、性格的完善平和、处世的波澜不惊、对人对物的珍惜和慈悲,你慢慢去品饮它,也慢慢去感受自己,得到自己。

日常生活亦如行茶,行茶的精神透过一方茶席进入生活,是一场延长持久的自我教育。

互动:你为什么“习茶”,“习茶”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作者:离苏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本期编辑✎知秋公子

•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