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在走投无路时进入婚姻

hi大家好呀,今天要来聊聊我最近读的书,《秋园》、《浮木》和《我本芬芳》,来自一位80多岁的网红奶奶杨本芬。

这位作家是退休后60多岁时才拿起笔写作的。那时她母亲去世,给她打击相当大,她意识到,人去了,那些故事如果不被记录下来,就会永远像海里的一滴水,消失在记忆里。

对她来说,写作是一种治愈,一种救赎。

60多岁时,她在给自己的女儿带孩子,在小小的厨房,在等待饭菜煮熟的时间里,她一笔一划写下关于母亲的故事,就是这一系列的第一本书《秋园》。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她女儿是一名杂志编辑,看了母亲的文字后十分惊喜。奈何母亲只是普通人,写的并非王侯将相,而是一家人琐碎且鲜活的日常,出版社未必愿意冒险为普通人出书。所以,她把母亲的文字敲进电脑,发布在网络论坛上。

就这样,年轻人们在网上追着看故事,杨本芬也成了一位网红奶奶。

直到她80岁,网上连载的故事被某出版人慧眼识珠,正是我读到并被打动的这三本。据说,目前第四本正在出版进行时,很快将面世。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秋园》讲的是杨本芬母亲的故事,《浮木》是她早夭的小弟弟杨锐,和其他像浮木般在时代的浪潮里消逝的乡里乡亲的故事,而我最为震撼的则是关于奶奶自己婚姻的故事——《我本芬芳》。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剖析自己的婚姻,揭开外人看不见的伤口,我敬佩杨本芬奶奶的勇敢,她的故事值得所有憧憬但未进入婚姻,已在婚姻中的女性一读。

读完这三部曲时,正值上海解封之际传来“离婚预约爆满”的消息,官方后来辟谣,离婚一直需要预约,只是之前大家都在居家,无法出门办理业务。

不过,传出这个消息,至少从侧面说明,受疫情影响不得不24小时面对面的夫妻,在此期间集中暴露出许多日常未被放大的婚姻问题。

婚姻究竟是什么?

我想至少那些预约离婚的夫妻们,是认真思考过,才做出了行动的决定吧。

在《我本芬芳》的最后,她写,自己是个好人,丈夫也是个好人,可两个本应获得幸福的好人,却没能相爱。

外人眼里,这对爷爷奶奶绝对算成功、完美的家庭,在缺衣少吃的年代,养育三个子女全部考上大学,如今属于受人尊敬的中产阶级,爷爷奶奶出门散步也总是成双成对。

可就像老话说的,鞋合不合,只有脚知道。

80多岁的老爷爷,记忆力已没有那么好,日常行动需要轮椅,奶奶像护士一样伺侯他。某天,奶奶问他,如果再活一次,还愿意娶她吗?他回答“不愿意”,奶奶不敢相信,又问一次,他还答“不愿意”。

人生进入后半程,一位80多岁的奶奶写出“我向往爱情”这几个字,“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简直当头一棒!

我的读后感:千万不要在走投无路时进入婚姻。

《秋园》里,幼年秋园来自一个家境小康的中药世家。

由于一场游园会的沉船事故,家中两个儿媳淹死。而游园会的票又是大家长给人瞧病得到的谢礼,原本他这样的家庭是没资格参加阔太太小姐们的游园会。因自责失去两位儿媳,大家长一病不起,与世长辞,秋园家没了顶梁柱,开始衰败。

十几岁的秋园在一次出门看热闹时被人看上,接着就有官太太来说亲。秋园听了这个消息,在家哭了三天三夜,提出条件,若是让她继续读书,就嫁。对方同意了。婚礼十分盛大,婚后也让她去学校学习。

然而,多年以后类似境遇的秋园女儿,却没这么幸运。

由于出身是旧官僚,又遇上大饥荒,好不容易跑出省来读书,学校又停办,出身不好的她要被下放,回乡等于继续挨饿,不回乡又没个其他落脚处,真真是走投无路。

当时,她有个刚开始相处的男朋友,是一名外科医生。在同乡好友的撮合下,十几岁的女孩就像她母亲那样,嫁给了年纪更大的男朋友。

她也提出婚后要继续考学,谁知新婚丈夫婚前虽然答应过,却并没放在心上。也许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就算出身更好也未必有机会,何况丈夫只是县医院的年轻医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帮新婚妻子复学。

人在选择伴侣时,或多或少都会在对方身上寻找父辈的影子吧!

儿时穷到揭不开锅,不得不去讨饭,她的旧官僚父亲会拿一把衣服刷子,掸掉孩子们衣服上的尘土,维持体面,也因此,孩子们干干净净讨不到饭,还要被羞辱。

医生丈夫也很体面,单身时打理得干干净净,他领导需要充面子还会跟他借更好的衣服穿。

婚前的优点婚后却成了缺点。在成为丈夫和父亲后,他的人生排序首位依然是自己,不顾家中生活余额,照旧花大价钱穿好衣服、买零食、请客吃饭,完全没想过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小娃儿。

丈夫与父亲终究只是相似,世上没有一个男人能比得过父亲的爱。

她父亲至少当旧官僚时风光过,而她丈夫由于出身不好,被父母交给别人抚养。他是个养子,养父母拼尽全力养活他,可并无余力再给他童年充足的爱,他不会也不知如何付出爱。

她丈夫曾爆发过一次,那是波及到母亲秋园的一次最最严重的家庭危机,起因是一碗给女儿补身子的鸡汤,“为什么不像对待你自己的孩子那样对我?”

爱就像一杯水,只有自己先装满了,才有可能溢出去滋润万物。

她婚后哭着说最多的就是这句——“我没想到你会对我不好”。

有这样一件小事,有天深夜,丈夫不在家,妻子听到屋外有动静,院子里养着小兔子,她在门里哭喊着“不要偷我的兔子,不要偷我的兔子”,贼没有发善心。

丈夫回来后,没有安慰,反而强烈责怪妻子,“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人为什么要怕贼?”

妻子只是一个身不强力也不壮的女人啊!万一贼要打要杀她呢?明知力量悬殊,她不敢正面对抗,有什么错吗?万一被贼打死,命都没了,损失的可就不止是兔子了。

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堆积,她对感受不到爱的生活绝望了。那个时代,女人过不下去,没有别的选择,她们根本想不到还有离婚这条路可走,她只能想到死。

上吊用的绳子已经系好,她最后看了一眼在襁褓中的小婴儿,虽然留了遗书让邻居帮忙照看孩子,邻居再怎么喜欢小孩,终究比不上她亲自养育吧!母性让她放弃了死,选择忍下去。

杨本芬说,婚姻有苦有甜。我敬佩她把这些苦和甜摊开来给读者看,任由读者自行体会。

在采访杨本芬的纪录视频里,她戴着老花镜看书,关于文学,丈夫跟她一句可说的都没有。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困难时期大家为了活下去拼尽全力,现在生活好了,终于有精力关照一下精神世界,可枕边人对你在做的事,读书、写作、出书,完全没兴趣。

丈夫最喜欢的文章,是女儿小时候写的一篇作文《我的爸爸》。

人与人之间是有温度差的,每个人对于爱的需求并不相同。

那个年代的夫妻,温度差尤为明显。

丈夫觉得自己工资拿回来,不乱搞,适当的时候陪小孩玩一玩,就算尽到家庭义务了。妻子这边呢,自己也要工作,有三个孩子要养育,丈夫年轻时生过肺病,几乎全部家务都推给妻子一个人,却不说一句体己话。

其实妻子要的很简单,就算体力上不能帮到她什么,至少精神层面多夸夸她,遇到困难时站在她身边,支持她,愿意多跟她说说话,给她加加油也好呀!

在自然界,雄性完成交配任务,不能跟雌性共同抚育幼崽的话,没了用处的雄性会被吃掉哦!

以现代视角来看,男女性都在努力工作,作为独立个体,单身足以养活自己。如果婚姻中伴侣没有提供使人愉悦的情绪价值,没有互帮互助,没有关怀和爱意,反而对你挑三拣四,那婚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如果需要陪伴,请看近年来网购宠物消费市场的数据,人们花在宠物身上的钱,已经比花在小孩身上的钱多了。你的小动物,它的世界满心满眼都是你,无条件爱你,胜过一切。绝不背叛。

功利一点说,如果婚姻双方彼此都没有足够的爱,他们辛苦养育的后代没在有爱的环境里成长,很难说子孙后代会很有爱心地为长辈“养老送终”。为遗产争得头破血流,或老人被虐待,甚至独居老人被邻居发现死亡,子孙最后才得到消息,这样的社会新闻还少吗?

所以别再说什么“不结婚不生孩子,死了都没人埋”这种话了,结了婚生了孩子,就能保证一辈子不会发生意外,有一个安心的养老生活吗?倒不如签一个遗体捐赠协议,真到死了那天,会被医学院的后生们尊称一声“大体老师”,妥善安葬。

我昨天读了尼尔·盖曼的一篇短篇小说,《高能预警》里《月历故事集》的“十月故事”,讲的是被困了一千年的灯神终于被一个年轻女子解救出来,可她却活得怡然自得,“谢谢,我现在就挺好”,不想要以往他遇到过每个人都很兴奋的“三个愿望”。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灯神留在“什么都不缺”的女孩身边,喝她泡的茶、跟她去公园散步聊天、帮她扫扫落叶跑跑腿、给她揉揉肩膀。最后,从客房搬进了女孩的主卧。

在一个清晨,在彼此怀抱中醒来,女孩问他,“你的三个愿望是什么?”

“没什么。”他说,“现在就很好。”

爱情永远是锦上添花的,不是救命稻草。

是你有能力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找到一个能与你分享生活喜悲,并肩前行的伴侣。又不是原始社会,必须要维持“你打猎来我摘果子”的部落生活,才能保护自己和后代,远离野兽。

全球范围的结婚率低,离婚率高,这恰恰说明,如今人们活明白了,彼此都慎重地决定自愿承担婚姻和家庭责任,才会进入婚姻。也算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副产品。

不管外面世界如何变幻,回到自己的小天地,关上房门,祝愿大家被爱包围。

婚姻是什么

板凳儿姐姐李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