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重点实事工程巡礼(十五)

本报讯(记者 许晓明/文 张骏申/摄)崭新的河堤笔直地向远方延伸,开阔的河面碧波荡漾,两岸的花草在阳光下摇曳……目前,老杨林塘综合整治工程二期(见图)正有序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届时,将显著提高该片区的防洪排涝能力,降低水体对阳澄湖水质的影响。

杨林塘西起张家港,东至茅沙塘,全长2.9公里,是昆北地区一条连接阳澄湖、鳗鲤湖、茅沙塘的东西向引排水河道,也是昆北地区“一横三纵”骨干河网的补充。

作为我市北部区域防洪、排水、引水的重要通道,老杨林塘河岸两侧涉及横泾、临湖两个圩区,排涝面积8250亩。该河岸沿线局部挡墙等防洪设施年久失修,造成局部护岸坍塌、堤防冲刷、河道淤积等,给区域防洪带来一定影响。为保障防洪安全、提升排水能力,同时改善区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条件,我市将老杨林塘综合整治列入市重点实事工程。

老杨林塘综合整治工程分两期,一期工程列入2021年度市重点实事工程,项目概算投资3281.73万元,已于2021年12月底完工。“没改造前,下雨后河水会漫到岸上,存在安全隐患。”正在河边散步的居民孙先生对记者说,“现在河道改造了,岸边的绿化很漂亮,等整个工程全部完成后,可以带孩子来这里散散步。”

二期工程为2022年度市重点实事工程,将疏浚河道1.56千米,新改建护岸2.47千米,并修复道路、种植水生植物,将防洪排涝安全与水生态、水环境建设相结合,与周边景观及规划建设有效融合。在水面建设多个近1米宽的平台,在水中种植挺水植物,后侧再通过挡墙、防洪墙组合,使工程达到防洪标高,确保防洪安全的同时,也提升了河道颜值。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把安全摆在突出地位,切实加强高温天气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管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针对可能出现的强降水,全面加强汛期管理;针对围堰等防汛重要位置加强巡查检查,做好值班值守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组织,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

市水务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马创业说:“目前,河道清淤已完成400米,仿木桩完成650米,整体进度约完成总任务的30%。项目正按照计划有序推进,预计今年12月底前完成。”

■ 链接 >>>

为巩固和完善城市生态框架,我市着眼于全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构建“七横四纵”生态廊道,让城市更生态更宜居。“七横四纵”生态廊道共11条,其中,“七横”是指苏昆太生态廊道、杨林塘生态廊道、庙泾河-太仓塘生态廊道、京沪高铁生态廊道、吴淞江生态廊道、苏沪生态廊道、南部水乡生态廊道;“四纵”是指东绕城生态廊道、张家港-小澞河-大直港生态廊道、汉浦塘-青阳港-千灯浦生态廊道、金鸡河-夏驾河-道褐浦生态廊道。全市生态廊道计划建设约335公里,目前,已建设生态廊道约181公里,在建12公里,待建14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