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隋炀帝也算千古一帝?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帝王,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子张》中有这样一句话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也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意思是说,纣王干的坏事不像传说的那样多,由于他处在亡国之君的下流地位,人们就把他当作坏的典型,把天下所以的坏事都归到他的头上了,这说明历来相传的纣的罪恶也都是被史官陆续加上去的。
故此,我们不得不深思,隋炀帝究竟会不会也是像如此呢?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的评价基本是以负面居多,主要还是因为杨广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而且滥用民力,导致民不聊生,最后导致全国范围爆发农民起义。那么隋炀帝所做的一切真的都是负面的么? 那倒未必,而且实际上隋炀帝一生也是颇有功绩:开科取士、中央集权,修建大运河,开疆扩土都可算不世之功。
建国后的高考制度,相当于古代的科举取士制度,可以说今天的高考制度就目前而言是最为公正的一种手段,而一千多年以前的科举制度则是相较于大秦帝国的军功爵制和两汉以来的士族门阀制度来说更为科学,更为公平,为广大寒门学子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打开了一扇大门,其开创者的远见卓识令人叹为观止。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终止,为古代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
丑化前朝末代之君是后世开朝皇帝的能事,翻开二十四史,但凡开国之君都是替天行道讨伐无道昏君,然后在众人的拥立之下登基大宝进而建立自己的王道乐土的,而前朝的末代之君无一例外都是昏庸腐朽、残暴嗜杀、沉迷酒色、劳民伤财、荒淫逸乐、穷兵黩武……
那么,隋炀帝杨广真的就那么不堪吗?
一、雄才大略,丰功伟绩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系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颁布《大业律》。改州为郡; 改度量衡依古式; 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
杨广是唯一一个亲自到河西走廊巡视的中原王朝皇帝,曾亲赴甘肃张掖召开万国大会,当时西域、西亚、以及中东、东欧小国派使节前来朝拜,对于民族大融合、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大一统国家的稳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杨广雄才大略,内心有一个结束割据政权重振中华大帝国雄风的大国梦、强国梦、统一梦,其远见卓识和励精图治把众多古代帝王甩在身后。
二、一腔热血,然生不逢时:
1、功勋卓著,但继位颇不顺利:
杨广和后来的李世民是表兄弟,命运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上天并没有眷顾他。他十二岁被封为晋王,十三岁官拜柱国、并州总管。后又授任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
杨广从并州改镇扬州,在镇守江南期间为稳定叛变局势颇有成效、政绩突出。同时他表现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颇得朝野一致赞颂和隋文帝夫妇的欢心。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但由于是次子,不能继承大统。
等到三十一岁时,隋文帝夫妇和皇太子杨勇的矛盾爆发,在文献皇后和右仆射杨素的支持下,杨广才被封为太子。
2、社会动荡,国家内外交困:
杨广出生的年代正是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分裂,军阀林立,割据政权众多,正是一个群雄逐鹿的豪杰相争的乱世,隋文帝杨坚虽然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但人心思变,社会动荡不安,各路诸侯蠢蠢欲动,各少数民族政权更想问鼎中原,群雄并不真心臣服于中央王朝,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广在少年时便亲自披挂上阵,南征北战。隋文帝更是采取了严苛的刑法制度,乱世当用重典,无可厚非,但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国家始终处在内战的状态之下。
为了稳固局势,巩固国防,杨广即位后积极进行变革,武力消灭各股军阀割据政权,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这些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中央政权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开疆拓土,为大中华后世子孙创下一片景秀河山。而且,正是由于隋炀帝重创了吐谷浑和高句丽,才为大唐建立之初赢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发展时间,为其发展经济恢复民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兴修大运河。被唐王朝批评为征调民力、劳民伤财,满足杨广的荒淫逸乐。这是明摆着抹黑和丑化杨广,试想一下,当时西征吐谷浑,北击高句丽,没有军费粮草何以为继?打仗打的是后勤补给,当时北方连年战争,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粮食银两收入极为有限,而南方一代则钱多粮广,隋炀帝杨广只能兴修京杭大运河,为前方战争征集和调运粮草。京杭大运河实乃统一战争的运输线、生命线,绝不是后世所谓的满足私欲的旅游专线!
一千多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为巩固国防和方便南北交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怎么就成了隋炀帝满足私欲的罪证了呢?
而且,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为大唐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隋炀帝举全国之力的苦心经营,就没有后世大唐的繁荣昌盛。
3、革故鼎新,推行仁政:
杨广修订了法律,颁布《大业律》。由于杨广从小生活在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南征北战,解除了大量的下层军士和百姓,即位后,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这可是一件大事啊,都说杨广残暴,可却是他亲自对国家严酷的法律制度进行的重大改革。
只能说有可能是李唐为了自己的师出有名,对历史的修纂。“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凡五百条,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
那么,大唐是怎样对待前朝《大业律》的呢? 全盘否定吗? 不!《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尤其是对于《大业律》制定的罪责刑名等几乎是全盘接收。
4、正式开启科举取士和三省六部制千年大计
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正式开启科举制,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开天辟地,成功推动了古代教育的长远发展。
确立三省六部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样延续了1300多年,成为了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三、文治武功,却难以改变帝国命运。
隋炀帝杨广“美姿仪,少聪慧”,《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流传至今的佳作有《春江花月夜》、《饮马长城窟行》、《江陵女歌》等,其才情颇高,文学造诣颇深,其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如果不是作为隋朝末帝,杨广完全可以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引领风骚,千古留名。
然而,这样一位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皇帝,虽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并不能改变作为亡国之君被后世抹黑和丑化的命运。
同时,杨广的浪漫主义特质,他对待现实世界充满着幻想和理想主义,进而用一种极为乐观的态度高调从事,不懂得迂回和妥协,锋芒毕露,甚至有点儿刚愎自用。
然而,上天是不会因为你有远大的抱负,为后世做出一些旷世贡献就垂青于你。就像北周时杨坚代周立隋一样,时任权臣李渊同样代隋立唐,还将杨广追加谥号为“炀”,各种丑化与抹黑。
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在位时间仅仅只有十八年,就在全国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被属下所杀。
好在,杨广为李唐王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亲征吐谷浑,既安定了西北边疆,推进了民族融合,又开疆拓土扩大了中华的版图。兴修大运河,使得大唐盛世交通发达,粮草充足,往来便捷。兴办教育,开科取士,为李唐王朝培养了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幸好,杨广的失败给李唐王朝的后继者们一个前车之鉴,有了一个强盛的大唐帝国。
挖掘大运河,营建东都,开发畅通丝绸之路,实施政治改革,开创科举制度,亲征高句丽,实事求是地说杨广确实是个很有远见的帝王,他的重大举措确实是造福后代子孙的伟大工程。他高瞻远瞩,看到了未来,却忽略了眼前百姓的利益、生息和平安。他把别人可能用一生或者几代人完成的宏伟大业,在短短十四年便完成了,这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也正是因为他的急功近利,以至于造成国库亏空,加重百姓税负,最终导致官逼民反,群起抗争,将隋帝国推向灭亡,给自己换来了一个暴君的千古骂名。
总结隋炀帝的一生: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