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22年7月,“双减”一周年。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简单说来,一二三。

第一,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同时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第二,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第三,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从市面上看,第三条做得比较到位。确实看不到以往临街商铺许许多多的培训班招牌了,大街上的广告牌、公交车上也看不到培训班的广告了。

校外减负落实了。

校内减负值得期待。

无疑,第一个方面的规定是有把童年还给儿童的美好趋势了,这是很好的也是期待已久的。

想起我们小时候,下午四点多就放学了,书包一扔,就可以和小伙伴们疯玩起来。因为语文作业只有抄生字并组词造句,数学作业只有课后练习的几道题。我们玩得很开心,作业写得也很认真,尽管那时没有明亮的白炽节能灯,只有昏黄的灯泡,因为第二天老师会认认真真地批改,虽然只有几道题,但是作业本上会有很多红色笔记,会打认认真真地红勾或者叉叉,会有评语。每次作业发下来,最期待看老师评语,那是老师对我善意的劝诫和诚挚的鼓励。如果评语里得到表扬,能开心一整天,于是更加认真地写作业了。

翻了翻孩子的作业,语文大多是些抄写,但抄写的次数有点过多过于单调了,有时候一件好几天都是抄同样的内容,而作业本上也没有红色批改的痕迹,没有期待的评语,哪怕一个“阅”字,也好啊。

我问孩子,作业老师会批改吗?

孩子说,大部分是组长检查。

我哦了一声。

我大学时读的是师范,那时候很强调“三笔一画”,因为都想着以后是要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上留下评语的,所以练得很认真,学校要求得也很严。哎,可惜了,现在没有那么强调了,更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即做课件的能力。

除了抄写的作业外,还有好几本老师推荐使用的练习册,每本布置三四页,加起来也不少,幸好都发了答案下来,孩子只要抄进去就行了,动作麻利的,九点多十点也抄得完。

我问孩子,这些练习本老师会批改吗?

孩子说不用批改,因为都有答案了。

我哦了一声。

半个学期左右过去了,我去翻看孩子的作业本,刚开学时笔迹很挺认真,但后来慢慢地就有些飞扬跋扈了。

我问孩子,这些字怎么越来越不好看了呀。

孩子说,没关系,反正老师也不改,只是组长检查完没完成而已。

我哦了一声。

后来我想,也没必要太过于纠结整洁吧,只要测验考试认真就行。

我等了很久,实在憋不住了。

我问孩子,最近有测验吗?

孩子说,没有。

我说,那也没关系,期中期末考试认真就行。

孩子说,老师说没有期中考试。

我说,那好吧,你认真抄作业吧,把字写好点就行。

孩子说,没必要写那么好,反正又不考试,写得完就行。

我哦了一声。

快到期末了,我又忍不住。

我问孩子,准备期末了,最近有什么测验吗?

孩子说有,拿出来一张测验卷,80多分。

我说,这个成绩有点不够看吶。

孩子说,没事,班里还有十几分的呢。

我哦了一声。

期末又临近了一些,我不去看孩子的作业了,因为语文作业都是抄上课笔记和课本后的生字,没什么看头。数学作业写课本后的习题。

我没忍住。

我问孩子,这几天不写那几本练习册了?

孩子说,老师都收回去了,老师说有人来检查。

我问孩子,那拿什么来复习。

孩子说,看看课本就行。

我哦了一声,

转身要走。

孩子说,爸你帮我改改这几道题。

我说,明天拿给你们组长改看看就行。

孩子说,不行,老师说让爸爸妈妈改这几道题。

我想起来我小时候做作业的情景。

那时候,我在写作业,妈妈在旁边或是挑拣花生粒留着明天下地去种,或是旁边做些小纸伞等小手工来贴补家用,我写作业不说话,妈妈干活也不说话,爸爸在外打工。我不用妈妈帮我看作业,而且到了五六年级,有些题妈妈也不会做,但是没关系,因为第二天作业会交给老师,作业里会有红红的勾勾或叉叉,还有期待的老师的评语。

孩子说,爸爸,帮我看看呀。

把我拉回了现实。

我说,做得不太好呀,这里这里都不太对。

孩子说,没关系,反正考试没分数,大家总评都是A,只有少数不是A。

我说,我来给你讲讲?

孩子说,不用,你签个名就行。

我哦了一声。

那晚,我辗转难眠,用胳膊肘推了推身旁的爱人,

我问,这双减,到底减掉了什么。

她哎了一声,未来会更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