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7月12日以来,极端异常高温席卷欧洲。

整个欧洲被火红火红的红色覆盖,异常极端高温引发的熊熊大火与破纪录的高温天气,已致上千人毙命。

西班牙整个国家几乎都陷入火灾“极端危险”的警告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色越深温度越高,部分区域已经发黑

仅18日当天就发生了36起火灾,其中24起处于失控状态。

3天时间已有84人死亡,而在高温天气期间,西班牙全国至少有368人死于高温,不少鸽子、雨燕等动物被热死在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至于当火车在经过塞纳布里亚镇时,野火甚至包围了列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西班牙如此,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也无一幸免。

葡萄牙的情况更加糟糕,一周内有659人死于高温,还有一名消防飞行员因飞机坠毁,不幸丧生于森林大火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迎来了本轮热浪的最高峰,全国84个省份进入高温警戒,其中15个省份进入高温红色警戒,多地高温纪录被打破。

西部城市南特的18日下午气温高达42摄氏度,刷新了当地40.3摄氏度的高温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更是率先发布首次极端红色高温预警,正式进入紧急状态。

更夸张的是,卢顿机场因为高温跑道都融化了,航班被迫停运了两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大利的处境似乎更捉襟见肘。由于高温天气的持续,全国最长的河流波河在部分区域只剩下涓涓细流。

为此,超170多个城市发布了限水令,除食品、家庭用水和医疗保健以外的所有用水都将被禁止。

一旦发现水资源被消耗,最高可被罚款500欧元。

对此,不少网友甚至感慨道:末日灾难大片正在欧洲上演。

很多人奇怪了,欧洲为什么热死那么多人,难道他们不开空调吗?

是真的,空调在国内随处可见,但在他们那里至今都还是个罕见玩意儿,仅5%家庭拥有。

很多欧洲人,天热只能去公共场合蹭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毕竟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地处北纬40度以上,气温相对比较低,即便是夏天,也很少有超过30℃,用空调性价比不高。

也有人认为欧洲人的环保意识强,宁愿自己忍受酷热,也不愿意破坏环境;而且欧洲人的科技发达,房屋冬暖夏凉。

这是妥妥的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实际上,最近几年,一到夏季,极端高温天气就席卷欧洲,甚至屡屡突破到40多度。

哪怕就热个2-3周吧,40多度的高温,蒸笼一样的天气,不开空调,你吃得下饭?睡得着觉?上得动班?

真相是欧洲家庭真的开不起空调。

在欧洲,空调的售价的确比国内要高(差不多5000人民币),但是欧洲人也并不是买不起,阻止他们吹空调的是高昂的安装费用。

购买了空调后,运输和安装空调都是额外收费的,而欧洲的人工成本高昂举世皆知。

在中国安装一台空调大概150元,而在德国要15000人民币,在英国安要17000元人民币(2000英镑左右),其他欧洲国家也是差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安装一台空调就要15000,这是发家致富的好机会。兄弟们,走起来,让我们去欧洲装空调吧。

这样的好事要是真有也轮不到我们头上。

老外也不傻啊,装空调有多大的技术难度?不行就自己上啊。

实际上安装费贵到离谱的原因在于欧洲国家严苛的职业管制。

欧洲国家法律规定,装空调必须是特定的“持证上岗”的工人,随便找人安装或者自己安装的话是违法的。

因为“持证上岗”的工人稀缺,这才导致的安装费昂贵。

你还别笑,也别吃惊,在英国,如果没有通过考试的话,自己的猪自己杀也是违法的。

以英国为例,英国是最早建立职业资格考试的国家。

2004 年,英国开始推行 9 个不同层次、颁发 8 级证书的国家资格框架体系。

包含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如中等教育、继续教育、学徒制、职业及专业高等教育,而且都与高等教育资格框架建立了递进关系,即 1—12 学分才能获得认证→13—36 学分才能获得证书→37 + 学分才能获得文凭。

C&G 资格证书制度。C&G 是英国伦敦城市协会的简称,颁发的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共 7 级,每年颁发的证书不过几十万张。难度可想而知。

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后,须有专门的职业资格鉴定机构进行考核,成绩合格后才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英国 90% 左右的工作岗位实行了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制度,约有 96% 的雇员获得了与工作岗位匹配的职业教育资格证书。

想要持岗上证开车有多难呢?

从头开始培养一个大货车司机,必须经过12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

挺好的,英国政府想的真周到。

吃苹果要用苹果刀,吃西瓜要用西瓜刀,吃梨子要用梨子刀……

要不然怎么能够体现为消费者高度负责呢。

通过职业壁垒,人为的造成“短缺”,让那些获得资格证的人拿走高薪。

为了保护高薪,他们又会进一步呼吁加强职业资格考试,巩固垄断地位。

而其他人,不得不忍受高昂的生活成本。

人与人之间相互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是文明存在的基础。

而管制和干预逼得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分工合作,自给自足。这也就是老外喜欢DIY(自己动手)的真正原因。

此外,在欧洲空调也不是随便能够装的,需要向政府打报告,通过层层审批。

一套程序走下来,可能都要个把月,有的时候夏天过去了,空调审批都没下来。

据《费加罗报》报道,法国住宅中的空调在安装和维护时都要遵守严格规定。

首先,在公寓里安装固定式空调,即使装在自家的阳台上,通常也需要经过共同所有权人的同意。

虽然空调装在公寓内部,但需要一个外部模块来散热。如果安装空调影响到承重墙或使得公寓楼外观发生变化,则必须获得物业管理委员会的许可。

因此,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下一次的共同所有权人大会之前,向物业管理委员会提交一份预算报告,以便在共同所有权人大会上进行投票,取得书面许可,然后再开始施工。

未经同意而擅自安装空调,按照法律可以被要求拆除。

如果想在自家的别墅安装空调,则需要去市政厅核查一下。如果安装空调会改变建筑外观,通常需要获得市政规划许可。

建筑外观保护也是问题,装,没问题,但是不能破坏外观,要尽可能的维持建筑原貌(也就是说你装个空调起步还得懂点设计)。

到了最后一步,我们拿到了报批,也做好了规划,只等钻墙开工了。

对不起,电钻声音太大,扰民,投诉。

好吧,你求奶奶告爷爷邻居不报警了。

空调装好后,外机因噪音太大也会被邻居直接投诉。

好吧,你遇到了一个好邻居,不介意你这一连串的操作。

德国租房比例高达67%以上,而且大多是裸房,没有家具也没有家电,你租来的时候什么样,退房的时候也要什么样。

也就是说,你花20000装的空调,退房时还得花20000万拆下来,是不是想想都放弃了。

另外还有一个补充因素,空调是耗电大家电,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发达国家电费是挺贵的,德国电费是0.395美元/度(千万时);意大利是0.307、英国是0.256,而中国只有0.084。

再加上这几年欧洲国家往死里作“发展新能源”,稳定电力更是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的电费是电费,税收是另外计算的,也就是在电费大增的同时,还要另外缴纳一笔不菲的税。

据一个留学生的“回38度中国避暑”透露,开空调一个月电费加税收要上百欧元。

总的来说,欧洲国家政府为“保护”民众操碎了心。

他们让欧洲民众明白,宁可被热死,也不要去吹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