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的一天,诊室来了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一进来就紧张地跟我说自己有骶管囊肿,要我给她做手术。

原来,早在一年前,这位患者就常常感觉腰疼、腿疼、双脚发麻,而且越到下午,症状就越明显,但躺下休息一会儿又会感觉好很多。

刚开始,她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去医院挂了骨科的号,可一查磁共振发现,腰椎间盘没问题,倒是骶管里长了个囊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囊肿并不是很大,症状不是很严重,再加上一些网上科普文章的影响,所以就决定先观察看看,不做手术

但接下来的一年里,她的症状越来越重,腰腿、会阴部胀痛、发麻,甚至连咳嗽、大便都觉得困难,坐久了、站久了都会加重,一定要躺着才舒服。

这位患者越说越激动,说自己的丈夫不理解自己,嫌弃自己老在家瘫着,认为自己是懒病,是不想干活,说着眼角还泛起了泪珠。

听到这里,我赶紧安慰道,你这确实是病,不过肯定不是懒病,具体情况咱们先安排住院,等检查结果出来再说。

治疗过程

入院检查:

患者双侧肢体肌力对等,活动无明显,腰椎MRI(诊断骶管囊肿的“金标准”),提示骶管囊肿,腰椎序列及腰间盘均良好,未见腰椎管内其他病变,故病变位置应该就在骶管,根据磁共振定性诊断为囊性占位性病变,符合骶管囊肿。

由于患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不适症状,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所以我决定尽快安排手术治疗。

术前,我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并积极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告诉他们这种手术我已经做过了很多次,为的是能缓解患者和家属紧张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术在显微镜直视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消除囊肿,第二步:修补脑脊液的瘘口。先充分暴露、定位囊肿,然后切开囊肿,避开其中的神经,将囊肿的囊壁完整切除,这样能够有效达到消除囊肿的效果。

接着,找到脑脊液渗漏的地点,通过血管吻合线进行漏口封闭。漏口封堵后,囊肿消失且未见脑脊液漏出,囊肿外出现的空腔用明胶海绵,自体脂肪和生物蛋白胶填塞,手术很成功。

跟传统的介入疗法(CT引导下穿刺抽吸注胶填塞法)相比较,这个手术方法更安全,效果也更好,是骶管囊肿常用的手术方法。

一方面,手术在显微镜直视下进行,避免了穿刺误伤神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很安全。另一方面,术后能够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相比之下,介入治疗数天或数周后可能再次出现疼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骶管囊肿,圈内所示骶管囊肿位置

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第二天这位患者腰骶部疼痛、麻木的症状明显改善,复查的时候,整个人精神很好,便秘的情况也没有再出现,不仅开始正常上班,而且患者丈夫对患者有了更多的宽容和关爱,夫妻关系也更和睦了。

出院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术后康复:

患者在手术后一定要卧床休息,一周后再下地活动,以待瘘口完全长牢,三周后再做功能锻炼,以不引起切口部位疼痛为标准,而且术后要坚持佩戴围腰,尽量不要久站、久坐,少弯腰,以防复发,术后半年才能做慢跑、游泳类的体育运动;

2、日常饮食:

术后要加强营养,遵循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模式,尤其要多吃高蛋白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感悟

在我们神经外科,骶管囊肿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因为很多患者会因为这个病不能久坐、久站,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它又被叫做“不死的癌症”。

这个病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椎管或脊髓内出现了一个囊性的,像水球一样的组织。它的本质是囊肿,不是肿瘤,所以不能区分良恶性,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往往都可以取得一个非常良好的预后。

手术是治疗骶管囊肿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囊肿不会自行消失,它只会保持不变或持续增大。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囊肿带来的症状也只会越来越严重。

很多人会认为囊肿大就要手术,囊肿小就可以保守治疗,其实并不是这样,囊肿的大小并不是决定是否手术的指标,只要影响到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都会建议需要手术治疗。

就像本例患者,她的囊肿虽然不大,但临床症状明确,并且已经出现大便困难的马尾神经损伤的表现,如不加以处理,势必会造成不可逆的功能障碍。

因此,对于症状明确的患者还是建议早期手术治疗,以减轻患者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骶管囊肿手术后,一般两周左右达到临床治愈,一个半月左右就可以完全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