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前苏联地区,俄罗斯一直在寻求维系自己对前苏联国家的影响力,其中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更是俄罗斯维持地区经济影响力的有力抓手,但因为俄罗斯的实力不济,这个组织的实际效果似乎并不好。

在2014年,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这三国正式签署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这份条约在2015年的1月1日起生效,根据这份条约这三个国家将建立一个欧洲经济联盟组织,这个超国家组织的宗旨是保障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在三国境内的自由流通,三国将会在经济政策上协调一致。在2015年的1月2日和8月12日,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也分别加入了欧亚经济联盟。根据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各成员国设定的目标是,努力在2025年实现前面提到的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就是打破国与国之间的限制,实现市场的一体化,建立一个类似于欧盟那样的经济联盟。在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后,这几个国家的确在经济一体化上做了很多的努力,从税收到能源、交通、对外贸易等等很多领域,都进行了政策协调和统一。在2020年,欧亚经济联盟又发展了乌兹别克斯坦、摩尔多瓦和古巴这三个观察员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从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俄罗斯主导的建立在前苏联国家基础上的地区性的经济组织。虽然说是一个国际组织,各国都平等,在联盟理事会里面都拥有一样的投票权,但很明显,成员国之间的实力地位相差悬殊,是根本不可能真正平等的。在前苏联内部,俄罗斯本身就是一个一家独大的局面,甚至很多人都把苏联跟俄罗斯划等号,俄罗斯是不折不扣的苏联主体民族。相比于其它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做为主体的优势地位不仅在政治上,更多的是在经济上。在苏联内部,苏联政府把各个加盟共和国划分成了不同功能区,像哈萨克斯坦所在的中亚地区,分工主要就是矿产资源开发、农牧业、棉花种植,就是这些功能。当然,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苏联也在中亚地区配置了很多工业企业,比如钢铁厂,像哈萨克斯坦的开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是苏联时代培养起来的钢铁工程师,曾经在乌克兰的钢铁企业实习过,然后回到哈萨克斯坦的钢铁厂,从技术员一路干起,最后升到了哈萨克斯斯坦的部长会议主席,也就是加盟共和国的总理。

在苏联搞的三线建设中,也从欧洲部分搬迁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到中亚,帮中亚建立起了重化工业和军事工业。但由于中亚国家本身基础差,底子薄,而且国家规模小,一直到苏联解体,中亚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也比较落后,而且单一,不成体系,仍然需要跟俄罗斯的企业合作配套,才能正常运转。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还有白俄罗斯、亚美尼亚这些国家都在经济和能源上对俄罗斯有着很深的依赖,比如白俄罗斯虽然是中亚国家要发达,但除了在民族文化上跟俄罗斯是一脉相承,而且在能源上高度依赖俄罗斯提供的廉价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这三国建立欧亚经济联盟,反映出的是在这些前苏联国家对俄罗斯的依赖。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当中,欧洲部分的国家普遍在独立后转向了西方,寻求在经济上跟欧洲去融合,而中亚地区的国家基本上都更依赖俄罗斯。这个原因就很复杂了,历史传统上的原因,领导人的个人好恶都有,但最主要的是中亚国家相对落后,邻国中有实力的大国只有俄罗斯和中国,而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还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对中亚的经济辐射能力十分有限。

咱们刚才从这些中亚国家的角度讲了它们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而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前苏联国家是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从沙俄一直到苏联时期,一直如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势力大减,已经不再拥有前苏联那样的世界影响力,所以只能把自己的影响范围收缩到前苏联的疆域范围内。即便是前苏联的疆域范围,其实想保住都很难,波罗的海三国早就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乌克兰自不用说了,外高加索三国中的格鲁吉亚跟自己水火不容,阿塞拜疆只是面子上过得去,只有亚美尼亚还算基本听话,真正比较靠得住的只剩下中亚五国了。所以,俄罗斯就千方百计地要保持住自己在中亚地区的势力范围。

在政治和安全层面,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有驻军,跟各国政府有着紧密而特殊的合作关系,比如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出了动荡,总统被迫下台,流亡都是跑到俄罗斯去。然而,在经济上,尽管有着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影响力,但俄罗斯很清楚,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只能是越来越弱的。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不及中国广东省的规模,虽然这种比较方式不能体现俄罗斯的真正国力,但不管怎么说,在同一个衡量标准下,GDP只有广东省的规模,这只能说明俄罗斯的国力衰弱,经济落后。中亚的邻国中,有两个大国,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就是中国,而俄罗斯在经济规模上早就不能跟中国相提并论了。所以说,俄罗斯国内的主流意识当中,一直有对中国的防备,这种防备不是说想跟中国为敌,而单纯是对中国实力远远强于自己的恐惧。

俄罗斯十分担心中亚地区在经济上依附于中国,让俄罗斯丧失掉在这一传统势力范围内的影响力,咱们讲过,中吉乌铁路搁置了25年,就因为俄罗斯不点头同意,什么原因?无非就是担心中国在中亚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超过自己。另外,咱们不妨想一想前面提到的欧亚经济联盟是啥时候成立的,是2015年,为什么不在苏联解体之初就成立呢?我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是基于什么考虑,我只知道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中国经济才刚刚起步,中国实力上远远跟俄罗斯比不了,而2011年开始中国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15年美国已经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把中国视为威胁自己霸权的最大系统性挑战。

不管怎样,这个欧亚经济联盟,到今天发展得也不咋样,只说一个数字,哈萨克斯坦现在前五大贸易伙伴分别是俄罗斯、中国、意大利、荷兰和印度,其中对俄贸易占23.6%,对华贸易占18.1%,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影响力日益增长,即便有了欧亚经济联盟在关税等各方面法规政策上的保护和照顾,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影响力还是日渐式微。而且在联盟内部,哈萨克斯坦最近退出了货币一体化协定,在吸引撤离俄罗斯的西方企业上也跟俄罗斯唱对台戏,两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已经公开化了。

抛开别的因素不讲,出现这种影响力下降的局面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俄罗斯自己的经济状况太差了,什么传统势力范围,传统影响力,在跟西方大国、周边大国的经济竞争中,在碾压般的经济差距面前,都不顶用。在6月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出席全会致辞的时候说,深化与中国的多边合作对哈萨克斯坦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他说在应对当今世界的诸多挑战时,在欧亚经济联盟内将欧亚一体化与中国的“一带一路”理念相结合非常重要。这就是在继续肯定俄罗斯在这一地区拥有传统影响力的前提下,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身上。想必他的这一态度,跟他拒绝承认卢甘斯克顿涅茨克独立地位一样,也让俄罗斯人听了很不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