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要说名将,那还是德国和苏联的最多,在这众多名将中,单论名气而言,还是德国的“三大名将”和苏联的“三驾马车”最为有名;这德国的“三大名将”分别指的是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以及隆美尔,苏联的“三驾马车”分别指的是朱可夫、科涅夫和罗科索夫斯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名将在战争期间所建立的赫赫功勋就不多说了,这里要说的是其中的悲情名将隆美尔;隆美尔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期间因有勇有谋而获得过多枚荣誉勋章,甚至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一枚代表着德国军人最高荣誉的功勋奖章。

在一战结束前,隆美尔已经从一名小兵成长为第64集团军司令部参谋;但是在一战结束后,隆美尔不得不离开参谋位置,回到步兵团,重新担任连指挥官;再次从基层开始,但隆美尔运气不错,因为他遇到了阿道夫,并得到重用,此后隆美尔迅速升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39年8月时,隆美尔晋升陆军少将,并负责德国为入侵波兰而建立的元首战时司令部的指挥工作;1940年2月,担任第7装甲师师长,第七装甲师在法国战役中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攻无不克,被称为“魔鬼之师”。

理论上来说,隆美尔参加对苏作战是没任何问题的,甚至能担任一支主力部队的指挥官;奈何,南方的小弟意大利实在不给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竟然连个北非都拿不下,还被少量英军压着打;帮是肯定要帮的,虽然同为盟友,但意大利和日本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去援助的任务,就交到了隆美尔手上;1941年1月1日,隆美尔晋升陆军中将。2月,被任命为德国非洲军军长,远赴利比亚协助意大利反击英军。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此后隆美尔长期活跃在北非战场。

隆美尔在北非的战绩固然显赫辉煌,但奈何北非战场在二战诸多大型战场,尤其是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面前,实在是不太起眼,所以隆美尔的能力和战绩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认为隆美尔位列德国三大名将实在是有点名过其实,应该让给莫德尔、霍特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虽然北非战场的规模和激烈程度等远比不上苏德战场,但隆美尔所经受的挑战也不比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等名将弱,因为算是一个人统筹整个北非战场,率领德国装甲兵团与拉胯的意大利军队与日益增强的英国以及美国装甲部队作战。

不夸大也不贬低隆美尔,至少他升为元帅及位列德军三大名将是没任何问题的。那为何说隆美尔是悲情名将呢?因为在北非战役失败后,虽然阿道夫没有削减对隆美尔的待遇,甚至略有提高,但隆美尔总觉得自己失宠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地位上的不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阿道夫对他还是很不错的,不仅授予他骑士十字勋章上佩戴的钻石,而且还让他担任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总司令,并负责沿海要塞工事的构筑。原本他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就行了,但他非要和阿道夫讨论政治问题,结果因理念不合被赶出会场。

这也就算了,但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自视甚高,在反阿道夫集团暴露后,他还亲自向阿道夫要人,这可就彻底惹怒了陷入疯狂中的阿道夫。之后,隆美尔不仅被解除了军职,而且还被勒令喝毒酒自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不知道是隆美尔太自傲,还是政治觉悟太低,直到最后,隆美尔还希望说服阿道夫下台,这位元帅一直把一份列举了阿道夫错误决定的备忘录带在身边。这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作为军人,服从命令就行了,想那么多做什么?

像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就聪明得多,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与阿道夫都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但曼施坦因只不过是认为阿道夫不要过多参与军事指挥而已,在被解职后,虽然知道刺杀阿道夫的事情,他也只是保持沉默古德里安与阿道夫争吵也不过是因为战术上的分歧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也都是聪明人,他们看不到政治上的问题吗?但他们从不会就政治上的问题与阿道夫争论,所以就算是最终被解职,也是落了个养老的结局而已,这比“风光大葬”的隆美尔好上太多了。相信隆美尔是忠诚的,但军人干政是自古以来的大忌,他连续做了好几起让阿道夫极为忌惮的事情,直至最后被卷入“刺杀案”,才将他毒死,也算是对隆美尔极为容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