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是这几年学前教育一直关注的话题。
自主游戏强调教师要信任幼儿,放手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把握游戏内容、游戏进程,玩自己的游戏。
那放手就是让孩子绝对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如果教师给游戏制定了规则,会不会变成教师控制的幼儿被动游戏?
以上问题不妨来听一听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余琳老师是如何解答的。
本视频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授权播放 请勿转载
规则与自主并非对立
自主性是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决定了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玩什么、怎么玩以及和谁一起玩。
同时,游戏也是有规则的。用以约束或调节游戏者的行为或相互关系的规定,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或进行,需要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共同约定并遵守。
在幼儿园游戏中,幼儿自主的实现需要规则的保障,规则的制定首先需要基于给予幼儿自主的空间和灵活的游戏方式。
规则与自主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相互依存、共生的,我们要去追寻与探索自主与规则在幼儿园游戏中适切的价值与位置。
教师要学会掌握“度”
游戏中幼儿理解、制定、遵守、内化规则的过程也是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发展的过程。幼儿自主了,才能推进游戏迈向高水平。教师需要将规则与自主和谐统一,才能引领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例如: 在我们成人看来,班级娃娃家的游戏场景是有些“凌乱”的。娃娃家的小桌子上围坐着三个正在吃大餐的小朋友,旁边的“灶台”上放着锅碗瓢盆,地上放着不同的玩偶、雪花片等小结构游戏材料……似乎孩子们没有遵守要把材料放置整齐的规则,但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丫丫一边把桌上的水杯装进书包里,一边嘴里说着“我的宝宝明天上幼儿园啦,我在给她准备东西”,丑丑和乐乐一本正经地把鱼儿拿到“水池”里清洗,然后两人找来一口锅,拿上铲子开始做红烧鱼……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将材料归位,娃娃家又恢复了整洁。
从这个游戏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他们对环境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他们能够自主决定游戏内容、选择游戏材料,他们的游戏愿望能够在看似“凌乱”的环境中得到支持和实现。
因此,游戏中规则和自主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需要教师学会掌握“度”,需要思考什么样的规则是必须的,什么样的规则不是必须的。
正如上面案例中教师允许游戏环境的适度凌乱,给予幼儿跨区域使用游戏材料的自由,让幼儿享有更多自主的游戏空间,让幼儿的游戏更加多元丰富。
规则可以共同商量制定
我们不否认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与同伴、环境、材料等相互作用,不断生发和创造新的游戏,这需要一定的规则作为保障,如一个安全、稳定、有序的环境,学会轮流、分享,自主收拾游戏材料等。
游戏中的这些规则可以是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共同商量制定的,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价值与意义,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
没有规则,自主无从谈起。但是,如果过度强调规则,就会限制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规则与自主在游戏中的关系,实现规则与自主的和谐统一,才能引领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期名师专栏分享内容授权节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解游戏》,总主编:鄢超云,主编:余琳、文贤代、吴庆国,请勿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