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亚·拉杰文什(Priya Rajvansh),原名维拉·桑德·辛格,是印度60和70年代的著名女演员。她容貌出众,受过良好教育,星途平坦顺利,也收获了浪漫爱情,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羡慕。
谁能想到,最终让人们记住她的,不是那些曾经的美好,而是她悲惨的结局。
一颗新星
1937年,普里亚出生于一个印度锡克教家庭,她的父亲是林业部官员,曾在联合国任职。
由于父亲的缘故,普里亚小时候去过欧洲一些国家,长大后有机会进入英国伦敦皇家戏剧艺术学院(RADA)学习。她是印度唯一一位在RADA进修过的女演员,那里的明星墙上至今还挂着她的照片。
作为一名才女,她喜欢的话题不是穿衣打扮,而是萧伯纳和乌尔都语。
普里亚的身上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优雅,说话隐隐有一股英伦腔,在当时的女演员中独树一帜,很难不被注意到。
上世纪50年代末,她的一场舞台表演给另一位女演员乌玛·阿南德留下了深刻印象,表演结束后,乌玛交给普里亚一张名片,让她与名片上的人联系。
因为要去RADA深造,普里亚暂时将名片放在了一旁。
1962年,学成归来的普里亚准备在印度影坛一展身手,她将自己的照片寄给了名片上的人——电影导演切丹·阿南德。
切丹正在为自己的新电影《希尔与南吉拉》(Heer Ranjha)寻找女主角希尔的饰演者,他迫切需要一张新面孔,看到普里亚的照片,他立刻给她发去电报:“马上来孟买!”
著名导演
切丹·阿南德是印度著名电影制片人,导演兼编剧,宝莱坞阿南德家族的领路人,他的两个弟弟都是宝莱坞声名赫赫的明星。
1943年,他与乌玛·阿南德结婚,他们的两个儿子——科坦和维韦克后来也成为了导演。
1946年,切丹导演的《贫民窟》(Neecha Nagar)在第一届戛纳电影节上赢得了最佳影片奖,这是他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印度电影首次在国际上获得认可。
三年以后,切丹与弟弟德夫·阿南德共同创立了纳夫克坦电影公司。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乌玛将普里亚引入了切丹的世界。
应切丹的要求,普里亚很快抵达孟买,可是《希尔与南吉拉》的拍摄日程却因故推迟,在等待期间,切丹安排普里亚在他的另一部影片《严峻的现实》(Haqeeqat)中担任女主角。他还给她取了个艺名——普里亚·拉杰文什。
《严峻的现实》是一部以1962年中印战争为背景的神剧,讲述的是某印度边防小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的故事,片中的印度士兵个个神勇,以一当十,一边打仗一边和美丽的姑娘卿卿我我。普里亚在剧中饰演队长的女朋友阿尔莫。
该片虽然剧情夸张,超乎逻辑,但给因战败而感到颜面尽失的印度民众提供了阿Q般的心理安慰,也让首次登上大银幕的普里亚打开了知名度。
忠实伴侣
在筹拍《希尔与南吉拉》期间,切丹与乌玛的感情出现了裂痕,由于当时的法律不支持协议离婚,他们决定分居,各自另找幸福,一辈子也没办离婚手续。
当《希尔与南吉拉》最终开拍时,切丹和乌玛的关系彻底结束,与普里亚有了新的开始。
切丹比普里亚年长16岁,她将他视为导师,帮他写剧本,参与电影的歌词创作以及后期制作,对他绝对忠诚。
普里亚一生只拍过七部电影,全部是由切丹·阿南德导演,包括拉兹· 卡普尔在内的其他著名导演也曾邀请她拍片,她都拒绝了。
1986年,在合作了最后一部电影《掌纹》(Haathonki Lakeeren)后,切丹和普里亚双双退出影坛,开始享受退休生活。
象牙城堡
普里亚和切丹从未结婚,不过在别人眼里,他们就是夫妻。
熟悉普里亚的人都知道她心思单纯,追求心灵上的快乐,一直生活在切丹为她营造的象牙城堡(象牙塔)中。
编剧莫因·贝格是普里亚的好友,她说,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普里亚确实有过嫁给切丹的愿望,随着他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普里亚最关心的事从一纸婚书变成了切丹的健康,“他完全依赖她,他哮喘发作时,她日夜照料他。从医生到剧本,他们有很多争论的话题,争论后她喜欢生闷气,他只需要说,‘怎么了,Bimbo?’她就又展颜微笑。他们的关系非常好,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默契。”
“Bimbo”是切丹对普里亚的昵称,意思是“漂亮的傻妞”。
刚从伦敦回国时,普里亚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过自己的婚姻观, “有几位条件不错的单身汉向我求婚,我都拒绝了。婚姻的事可以放一放,我渴望成为一名电影明星,在伦敦获得的经验给了我足够的勇气,我相信自己能成功,幸运的是,我的父母对我也很有信心。”
她用自己的一生,回报了那个帮助她实现梦想的人。
埋下隐患
普里亚和切丹的关系,更像是伙伴和知己,自尊和骄傲让她在情人与情妇之间划了一条线,她严格守住底线,只做情人,不做情妇。
切丹在海边有一栋平房,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普里亚都在平房与切丹共同度过,两人一起吃饭,谈论工作和人生。
他在平房附近给她买了一个小公寓。无论聚会到多晚,她一定是回公寓休息,从不在平房过夜。他每天晚上送她回公寓,偶尔会在路上给她买个冰淇淋——她喜欢甜点。
一次,莫因·贝格随普里亚去平房吃晚饭,只是寻常的家宴,普里亚却打扮得像是要出席一个极为正式的宴会,出来迎接她们的切丹同样是西装革履。
莫因·贝格回忆道:“那是一个完美又难忘的夜晚,仆人们端上食物和饮品,伴随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涨潮时的海浪声,切丹开始谈论他的电影。他提到电影中有一个场景,他希望女主人公睁着眼睛死去,这给表演增加了不少难度,他称赞普里亚做得很完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若干年之后,莫因·贝格回想起切丹的话,不禁感到毛骨悚然——普里亚被害死的时候,她的眼睛是睁着还是闭着?
1997年7月6日,76岁的切丹撒手人寰,撇下普里亚孤独一人。在遗嘱中,他将平房一分为三,两个儿子和普里亚各继承三分之一。
隐患就此埋下。
残忍谋杀
切丹去世后,出于情感上的依恋,普里亚还是经常会回到平房,那里没有她的私人物品,但有属于她的回忆。
2000年3月27日,63岁的普里亚被发现死在平房里。警方到达现场后,发现她身上价值300万卢比(约25万人民币)的珠宝完好无损,由此排除了抢劫杀人的可能性。尽管她脖子上有明显的勒痕,警方也没往谋杀的方向怀疑,认为是她佩戴的项链过重造成的,他们初步判断,普里亚是自然死亡。
普里亚去世的时候,只有女仆玛拉·乔达里在场。玛拉告诉警方,普里亚派她去外面取牛奶,她回来的时候发现普里亚倒在了浴室里。
尸检结果出来之前,各种传言甚嚣尘上,诸如“普里亚·拉杰文什自杀”,或者“普里亚·拉杰文什死于心脏病发作”等标题一度占据了新闻头条。记者们脑补了普里亚的死因,说她在切丹去世后,一直处于深度抑郁状态,因酗酒导致死亡。
验尸报告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第一次验尸结果表明,普里亚后脑曾被尖锐物体击中,死亡原因是窒息。二次验尸,警方彻底排除了自杀或自然死亡的可能。
在询问了包括园丁,厨师在内的十余名工作人员后,警方将玛拉拘留。
玛拉供认,一位“亲密的家庭成员”给了她4000卢比(340人民币),要求她杀掉普里亚。她在远房表兄阿肖克·钦纳斯瓦米的帮助下,用杜帕塔(一种长披肩)勒死了普里亚。
科坦和维韦克随后被捕。
普里亚死后三个月,警方以谋杀罪起诉科坦,维韦克,玛拉和阿肖克。
事情原委
一切从头说起。
切丹与乌玛分居后,科坦和维韦克的监护权归了父亲,乌玛成为了戏剧大师易卜拉欣·阿尔卡齐的伴侣。
科坦年轻时去德国留学,与当地一名女子结婚生子,婚姻破裂后回家啃老,和弟弟一起住在平房里。
切丹和普里亚的关系一直十分低调,很少有人知道平房里的生活到底是和谐还是动荡。
科坦和维韦克称,普里亚自1967年进入他们父亲的生活以来,早已被接受为家庭的一员,一家人相处和睦,从未有过争吵。普亚里去世后,乌玛还专程从德里赶到孟买吊唁,足以证明大家对彼此没有怨恨。
普里亚的弟弟古鲁·辛格则说,阿南德家族从来没有真正接纳过普里亚,切丹活着的时候,他们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切丹去世后,他们将普里亚视作尘埃,时刻想将她扫地出门,“在她的葬礼上,没有任何一个姓阿南德的人向我表示哀悼。”
切丹的两个弟弟都力证侄子们不可能是凶手,古鲁则要求警方为姐姐伸张正义。
警方最后得出结论,普里亚被谋杀的原因是财产纠纷。她想卖掉平房,拿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钱后离开印度,切丹的两个儿子一直以市场低迷为由拒绝卖房。他们都住在平房里,自然不想卖房,而且他们也一直对普里亚继承了切丹的遗产感到耿耿于怀。
平房的价值至少是9千万卢比(约760万人民币),普里亚已经找到了一位潜在的买家,为了阻止普里亚,悲剧发生了。
经过两年的审判,所有四名被告都被判终身监禁。
旁观者清
莫因·贝格说,切丹死后,普里亚感到很孤独,古鲁住在伦敦,她也想搬去那里,“她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不安全感,一直过着节俭的生活,努力存钱。她对切丹的两个儿子说,如果他们不想把房子卖掉,可以把她那一份买过去。”
普里亚和切丹儿子们为房子的事争吵,莫因建议她不要那么频繁去平房,她说,“我把生命给了这个男人,我有权拥有这所房子。”
普里亚去世前的一个晚上,坚持要莫因去她家,莫因回忆说,“她让我坐在床上,拉开橱柜抽屉,告诉我她的银行文件,储物柜钥匙和遗嘱放在哪里。又让我把一个高高放在柜子顶端的象头神形状的陶瓷罐子拿下来,里面是她的一些饰品,她想送给她兄弟的孩子们。”
切丹的密友,音乐人鲍比·塞希夫说,切丹生前经常和他谈起应该立什么样的遗嘱,他建议切丹在有生之年为家人和普里亚做好规划,不要把事情留待身后解决,“我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普里亚——值得信任,极为忠诚,在某些方面很傻。切丹去世后,她的心碎了。他送给她一枚钻石戒指,她一直戴着。”
旁人都看出了问题,只有普里亚自己当局者迷。
后记
如果普里亚不是为了爱情只拍切丹的电影,以她的才华,完全可以和与其他导演合作,像同时期的其他演员一样,拍几十部甚至上百部电影,做到经济自由,不必依靠任何人的遗产。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人生在世,唯有自己最可靠。
我是夭之沃沃,希望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的关注,评论和点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