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日晒、暑热、水湿互结,达到一年中的高峰。

古人认为,“(农历)六月徂暑。”所谓暑,是因溽而暑。湿气蒸腾的闷热,令人如在蒸笼之中,感觉脏气弥漫,所以这种湿热,也被称为“龌龊热”。

人体受天地规律影响,阳气巡行体表,气血在外,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湿逼人,伤人气津,常常导致人体处在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养生关键期,切勿掉以轻心。

/01/

大暑养生丨除湿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至,暑气盛,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主心。所以,暑气伤人先伤“心”,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等症。

同时,大暑时节正值长夏,长夏湿重,易伤脾土,导致腹胀、嗳气、恶心、胃痛、大便稀溏等肠胃问题高发。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理论,心脾两脏的关系为“心火生脾土”的母子关系。因此,大暑养生,既要护心,也要调脾。

艾灸心俞可温通心阳,起到春夏养阳、补益心气的作用;配合神门穴,可安神除烦、调节心脏功能。穴位查询

太白穴、冲阳穴分别是脾胃二经的原穴,阴陵泉则是脾经合穴,通过艾灸,能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同时具有祛湿理气的作用。

/02/

大暑食谱丨清淡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炎热的天气,会导致人体出汗多、消耗大,人容易出现气虚的问题。

暑热与湿气夹杂一起,还会使人脾胃受困,很多人都出现了食欲不振的现象。

如此情况下,人的身体状态和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在饮食上应以清淡营养为主:多吃鸭肉、瘦肉、鸽子肉等益气健脾、滋阴补虚的食物,同时宜多吃冬瓜、丝瓜、绿豆、莲子、薏米等以清热解暑。

推荐食谱:蘑菇老鸭汤

民间素有“大暑老鸭胜补药”之说,鸭汤是暑天的清补佳品,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除烦消肿等功效。

蘑菇则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能润肠通便,还给汤增加了鲜味。

此汤方适合多数人,食欲不振、气虚、大便干燥、身体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大暑习俗丨晒姜烧香

大暑酷热多雨、高温潮湿,讲究怡情养生的中国人在每年的这个节气里,会进行晒伏姜、烧伏香、吃暑羊、送“大暑船”等习俗,在火热的日子里调养身心。

● 晒伏姜

伏姜,因在三伏天里晾晒、制作而得名。

晒伏姜要从大暑一直晒到出伏,晒好的伏姜具有很强的保温驱寒作用,食用可暖身保健。

● 吃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大暑食用羊肉汤的习俗,称为“吃暑羊”,也叫“吃伏羊”,有的地方还会举办“伏羊节”。

所谓“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大暑吃羊,能补阳益气、以热驱寒,符合“春夏养阳”的理论。

● 送“大暑船”

浙江台州一带,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每年逢大暑这天,当地渔民都要举办送“大暑船”的活动,送走的是船上“瘟神”——当地传统文化中的“五圣”,以此祛灾祈福。

● 烧伏香

大暑前后多雷雨,旱、涝、风灾频繁发生。因此,人们会在庙里烧伏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关于这个习俗还有另一种说法——烧伏香类似于中医艾灸,在伏天里用草药熏烤体表穴位,以调理身体。

今日大暑,养生、养心、养身,安然度炎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