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中老铁路的开通掀开了泛亚铁路发展的新篇章。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从昆明到万象10小时即可通达,两国之间实现“夕发朝至”,从此,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在此背景下,7月22日,由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组委会主办的“中老铁路助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论坛”应运而生。其主题为“路相通、心相连、民相亲、共命运”,旨在通过中老铁路,拉近中国与老挝、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亚洲的距离,在泛亚铁路路网的建设中,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论坛上,多名专家学者及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相关企业代表共同出席,热议中老铁路沿线市场未来潜力,探索澜湄流域等区域国际文旅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以中老铁路为基石

促进中国—东盟加快形成统一大市场

“中老铁路是中国对外投资单体规模最大(490亿人民币)的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用中国标准建设,打通国内外并与中国铁路网连通,对区域、对中国、对东盟、对欧亚大陆甚至对全球政治外交、交通物流、人文旅游以及经贸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论坛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英奎首先表明,中老铁路的开通、顺利运行意义深远。

中老铁路开通后4个月发送旅客220万人次,预计每年400万老挝人和周边国家1000万游客使用中老铁路。疫情前,来老挝旅游的中国人突破100万人次/年。2019中老旅游年、老挝共接待外国游客470万人次,增长14.4%,旅游业间接带动批发零售业增长8.3%,房地产业增长7.8%,银行和保险业增长8.3%,酒店和餐饮业增长8%。落地签证将为旅行或商务考察带来极大便利。

中老铁路(开屏新闻资料图)

疫情后来老挝旅游经商人数将井喷,开展沿线跨境旅游、跨墙演艺、数字文创、旅游产品研发、文旅等服务贸易,尤其是旅行社、旅游线路和景点开发、旅游交通运营、酒庄开发运营领域等潜力无限。

无论是首都万象,旅游城市万荣,还是边境小镇磨丁,老挝沿线城市都越来越热闹,大大小小的餐厅、民宿、店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刘英奎举了简洁明了的案例,“比如说,以前昆明到西双版纳要坐一整天汽车。中老铁路开通后,结束了云南普洱、西双版纳等地不通火车的历史,从昆明乘火车到西双版纳3个多小时,实现早上在昆明吃米线,中午在西双版纳品尝傣味的梦想。凭借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云南、广西等地积极打造中老铁路“黄金旅游线路”。”

除了旅游的火爆,中老铁路更促进了贸易畅通与区域商品大市场的形成。202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老挝97%农产品出口到中国实现零关税。贸易规模也在扩大,东南亚农产品橡胶、钾肥铁矿石、木炭、水果等优质产品等通过该线路运往中国。

此外,刘英奎认为,中老铁路的示范效应明显,促进了中国与泰缅越及印尼等国铁路建设合作项目,加快了半个多世纪议而不决的泛亚铁路网建设与联通。

中老铁路通车次日,泰国交通部提出联通泰老铁路、修建中泰高铁。中泰高铁需两年完成,届时将连线中老铁路。泰国希望将国内铁路全部改造成中国标准铁轨。越南也加快推进与中老柬国际铁路连接,计划优先投资建设连接老街站与云南河口北站。

中印尼雅万高铁项目提速,完成征地工作。中缅签署受德勒-皎漂铁路项目可研谅解备忘录。俄同意修建中吉乌铁路。

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企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中企参建的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中国援建的菲律宾埃斯特雷利亚-潘塔莱翁桥等项目,联通老挝至云南的高速公路批准,中国与中南半岛联系更加紧密。

中老铁路加快与泰越缅马新等国铁路网连接,将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共建一带一路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中国已同149国、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合作理念主张已写入联合国、G20、APEC、上合组织等成果文件,成为国际共识。

以中老铁路为先导

构建澜湄国际文旅黄金经济圈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段钢在论坛上提到,从“澜湄”看中老铁路,会发现中老铁路的开通,最先拓展影响的区域是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在此形成人文交流枢纽,沿线也将从澜湄区域的“边缘”加快转变为“中心”。

聚焦到旅游,在传统游线之外,增加了从澜湄各国多边旅游新的选择,“中老铁路与我国高铁网络相连接,从昆明至我国大部分城市12小时以内可达,拓展了区域,提升了速度。”

同时为游客在润湄区域旅游提供了多种可能。比如游客乘中老铁路到达老挝万象后,可乘坐火车或汽车进入泰国旅游,沿线诸多城市将成为跨境旅游集散地。

中老铁路(开屏新闻资料图)

段钢说,湄公河五国的云南省世界遗产名录丰富,中国云南省有丽江古城、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石林)、云南澄江帽天山寒武纪生物化石地;老挝有琅勃拉邦古城、川扩省石缸平原、占巴塞文化风景区;柬埔寨有吴哥窟、柏威夏古寺、三波坡雷古寺庙群;缅甸骠国古城、蒲甘古城等等。中老铁路可以成为展示“澜湄”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窗口。

在中老铁路、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为主线的澜湄铁水公空多联环游网络下,打造世界遗产之旅、城市之旅、乡村之旅,形成澜湄无边界、国际旅行示范样本。

由此,段钢提出了7个想法:共绘澜湄国际旅游大环线、共建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和世界级景区、共商澜湄国际旅游服务标准、共拓国际旅游市场、共创澜湄智慧旅游平台、共推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共享澜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与成果。

以构建澜渭命运共同体为引领,以交通通道为廊道,以六国核心旅游城市和世界遗产为支撑,以文旅与农业、体育、生态、康养、商贸、物流等业态融合为路径,重点推进文旅资源合作开发、重大文项目建设、统一旅游服务标准制定、文旅服务贸易交流,建设成为品牌形象突出、产品业态创新、合作机制融汇、产业要素高效的无边界国际旅游合作示范样本。

在实际操作中,段钢表示,可以开展中老铁路+文旅先行先试的模式,以中老铁路为先导,探索“一票通澜湄”的中老机制,“比如可借鉴欧洲铁路的经验,持欧洲铁路通票的游客,可以在一定时间和国家范围内,无限次乘坐跨境或区域的铁路列车,游客可以自由选择3天至3个月的不同车次和时间组合畅游欧洲。”

还要积极推动云南文旅品牌和模式向澜湄输出。支持中国和云南文旅企业沿中老铁路沿线开展投资,输出A级景区、度假区、精品酒店、精品民宿等品牌价值和运营模式;输出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的建设管理模式,输出旅游职业人才培养、智慧旅游、文化演艺等的开发模式。

这就需要联合编制中老铁路旅游总体规划,强化资源调查研究和文旅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双方合作联合编制总体规划,统一谋划产品、业态、线路、机制等协调发展。

探索项目试点,开展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结合资源开发、景区建设、品牌运营等,探索开展一批重大项目试点建设,为双方合作走深走实打下基础。

人才支撑必不可少。要培育澜湄“语言+技能”双优文旅人才依托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加强与澜湄国家高校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开展“语言+酒店服务”“语言+导游”“语言+餐饮”等双技能、双优文旅人才培训。

以中老铁路为载体

文化进车厢,文化出国门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石林带来“云南“铁路+旅游”实践与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回顾云南的铁路历史,会发现“铁路+旅游”在云南有着深刻的实践。

云南是国内乃至世界少有的同时拥有寸轨、米轨、准轨、高铁多种铁路轨距,且拥有100多年铁路发展史的省份。百年米轨滇越铁路、公益性扶贫绿皮“慢火车”、昆大丽铁路、中老铁路等等不同类型、跨越不同时代、承担不同职能的铁路是云南“铁路+旅游”融合发展的“硬基础”,已经、正在、将为云南旅游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石林表示,在中老铁路开通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伴随着疫情常态化的时代背景,旅游业恢复发展成为全球经济提振的重要议题之一,全球正逐步放开旅游限制。中老铁路旅游带作为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带完整、物种资源富集、生态文化保存原生、世界遗产集中的区域之一,“铁路+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老铁路(开屏新闻资料图)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基于云南“铁路+旅游”实践、中老铁路跨境客运开通和云南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几项思考。

首先,“随着铁路技术和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铁路+旅游”的模式也逐渐从简单的“铁路+游客输送”扩展到“铁路+旅游宣传”“铁路+文化体验”“铁路+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并随着铁旅融合的深入不断扩展实践领域,铁路+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

这种将铁路与沿线地区景区景点、酒店等旅游要素相互推介,让“旅客变游客,游客变旅客”的模式可以在未来持续扩展至全省,可链接省外游客、国际游客引流入滇,可谋划中老铁路跨境客运和跨境游;可不断提升全省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和对外 幸辐射水平,以铁路为基础,旅游赋能,开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新局面。

其次,以铁路为载体,文化进车厢,文化出国门。石林介绍,铁路作为承载交通运输职能的载体,在人流量聚集、宣传展示空间、产品设计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随着全国铁路网的持续建设、中老铁路等跨国铁路线路的开通及运营,使云南文化依托铁路,走向省外,走出国门,铁路可成为了解云南,认识云南的“友谊桥”。

在云南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互联互通的“硬联通”的基础上,用文化软实力“软联通”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最后,在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铁路+旅游”产业打造方面,铁路不仅是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也是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区域旅游圈的枢纽。

随着中老铁路开通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铁路“硬联通”也将成为云南发挥沿边开放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进行“铁路+旅游”产业打造的“硬通道”。这是百年难遇的机遇,可通过“铁路+旅游”“铁路+跨境旅游”等打造旅游产业发展的“云南模式”,加快建设与南亚东南亚国际旅游市场衔接的“云南市场”,持续创新实现区域文旅业联动发展的“铁路+旅游”系列旅游产品,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高速流动以促进铁路沿线地区的发展。

如何在未来探索“铁路+旅游”更多的可能性,是一项重要工作。“铁路+旅游”的实践不仅在当下,更远的是在结语 未来;不仅在“游云南”,更远的在沿着铁路“走出去”;不仅在文旅,更远的在探索“铁路+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推动面向云南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以中老铁路为窗口

共谋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此次论坛,还以“疫情背景下中老铁路国际旅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举行了一场圆桌对话,通过思维碰撞,汇聚智慧,共话发展。

圆桌对话邀请了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严旭阳,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原中铁快运的吉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齐玉军,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卫民,老挝老嗨皮国际旅游公司总经理李润治共同对话“疫情背景下中老铁路国际旅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为疫情背景下中老铁路国际旅游合作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中老铁路(开屏新闻资料图)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严旭阳认为,根据分析研究,实际上国内自驾游的顶峰已经到了,接下来年轻人选择出游的方式主要就是高铁,可以说高铁旅游或者是铁路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这就是旅游未来组织形态的3.0。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云南省与老挝可以携手掀开旅游组织形态3.0版本的新篇章。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卫民表示,中老铁路就全球价值而言,可以说是全球国际扶贫的经典工程,中老铁路开通将会改变中国西南地区和老挝全国。

老挝老嗨皮国际旅游公司总经理李润治认为,中老铁路国际客运开通后,市场前景广阔,即使机遇,也是挑战。目前老挝旅游的硬件急需提升,包括酒店、餐饮、车辆等一系列旅游设施设备。同时,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开发老挝旅游也一定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以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为契机

发出中老铁路国际旅游发展云南倡议

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老铁路助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论坛”于7月22日在云南省昆明成功举办。论坛以“中老铁路助力亚洲共同体建设”为主题,共话中老铁路国际旅游发展及其对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作用和价值。

为持续扩大中老铁路的国际旅游影响力,探索国际旅游恢复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旅游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论坛现场发布了“中老铁路国际旅游发展云南倡议”。

一是开发好沿线铁路资源与产品。久久为功,持续推动沿线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智慧旅游设施和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开发好“铁路+景区”“铁路+村镇”“铁路+城市”“铁路+酒店”“铁路+购物”“铁路+餐饮”等融合性旅游产品业态;开发好“铁路+航空”“铁路+公路”“铁路+航运”等复合式联运国际旅游产品。

二是建设好中老铁路国际旅游带。充分发挥中老铁路设施联通和RCEP协定政策联通的作用,推动昆明、万象成为中老铁路旅游的双国际集散中心,将西双版纳打造为中老旅游离岸中心,将中老铁路客运打造为亚洲的“东方快车”,推动旅游要素不断向中老铁路集聚,推动中老铁路率先成为亚洲铁路旅游主动脉和亚洲国家之间国际旅游倍增,带动沿线旅游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持续巩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地位。

三是运营好中老铁路国际旅游品牌。谋划中老铁路旅游高质量发展,共同塑造中老铁路国际旅游品牌,不断丰富和注入中老铁路品牌新内涵,把中老铁路建设成为提升两国生态环境的风景带、扩大两国往来的旅游带、展示两国风情的文化带、促进两国发展的经济带和增进两国情谊的友谊带。

四是发挥好中老铁路旅游对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促进作用。持续提升亚洲国家和亚欧国家之间互联互通水平,推动沿线城市、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旅游合作,促进亚洲形成长期的常态化的旅游合作机制与体制,凝聚亚洲旅游发展力量,持续促进亚洲人文交流,增进亚洲人民友谊,增强亚洲文化自信,培育亚洲意识,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更多更大铁路旅游贡献。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孙江荭 林舒佳 文 龙宇丹 摄

责编 猫恩泊

校对 刘自学

审核 何晓宇

终审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