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前两天,先生看到一个三观炸裂的新闻:一个男人,光天化日之下,居然将自己的妻子多次“交换”,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更离谱的是,直到被关进警察局后依旧死鸭子嘴硬,在他口中,这只是一场“换妻”游戏,彼此你情我愿,还能增进夫妻间情趣,犯了什么错?

何罪之有?

如此荒唐行径,就算道德可以容忍,法律怎可能允许!

白纸黑字上写得清清楚楚:组织、策划、指挥三人以上进行淫乱活动或者参加聚众淫乱活动三次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他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这本是件向社会树立道德的典范,可一眼看去,评论里却尽是些维护的奇葩言论:“又没涉及金钱交易,就换个车开开也犯法了吗?”“人家夫妻开放性关系而已,怎么还抓起来了?”

他们嬉皮笑脸,拿着国外明星举例,张口闭口皆是自愿,怼的人哑口无言。但凡多说几句,还会被嘲笑是“老古董”。

甚至还有自诩新时代女性的人,打着大女主的名号,将这种行为美化,称男人可以一夫多妻,那女人自然也可以一妻多夫。

这些言论乍看之下合情合理,虽然有悖人伦,但奈何人家都是“自愿”,好像也无可厚非。

但细究之下,却满是漏洞。

02

那些自以为是的“自愿”当真是出自自己的意愿吗?

即便是开放关系的先驱践行者,都无法笃定回答。身为一个作家,她此生最为世人所知的作品,却是一场惊世骇俗的恋爱:

什么样的人会在交往之初,表明自己注定不会只爱一个?

一个举足轻重的名人,一个影响了时代的思想家,“他人即地狱”便是出自他之口。

但他更是一个渣男,一个披着哲学家外衣的骗子。

不出意外,他也犯着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但唯一与众不同的是,他极其擅长于包装美化自己的行为,也更会掌握人心。

在他的口中,出轨被美化成了“偶然爱情”,是他写作必备的“灵感来源”,简而言之就是,我虽然出轨,但只要我告诉你,这就不是背叛。

摆在波伏娃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甩对方一巴掌,痛斥一声渣男,从此各走各的阳关道;又或者,接受他的提议,进行一段不只属于自己的恋爱

她一开始是拒绝的,但萨特却并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爱人”。他更像是恶魔,不但试图让波伏娃接受自己,还企图引诱她一同堕入深渊,并将之包装成女性掌握身体的自由。

这位早期的女性主义者,最终被动地接受了这段关系。

后世人将他们的爱情称为超脱世俗的灵魂伴侣,但我只从波伏娃的书中读到了她的痛苦。

“我试图在这种关系中得到满足,但我白费了力气,我在其中从未感到自在。”

她从未从心底认同这种行为,无数次想要踩下刹车,但这段关系的主导权从来不在她的手中。只能靠爱与“女性解放”自我安慰,来洗刷痛苦。

看似是双方都各玩各的开放关系,但只有萨特,才是在这段关系里真心享受的那个人。

03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私以为颇有道理:当男性鼓吹女性要拿回自己的身体和情欲,女人也可以做到性解放时,他的目的绝不是真的为女人发声。

而是要给女人洗脑,让男人用最具性价比的方式轻松获取性资源。

这让我想起那个“吃一次饭,做四次爱”的武大教授,一句不要界定自己的洗脑“哲言”,就轻而易举地让对方“知三当三”,还美其名曰“开放性关系”。

事实却是同时进行了多线关系,被迫“开放”的女生却仍蒙在鼓里。

即便是开诚布公的两位大文豪,波伏娃与萨特,后来也被他们感情中的过客之一进行抨击。

发现没有?这些渣男不仅擅于扭曲观念,将违背世俗包装成女性独立,还满口谎言,言行不一。

可为什么连如波伏娃这般,探究女性自由与解放的先驱人物,都不曾发觉这是个骗局?

不单单是“恋爱脑”这么简单,有时候,这些人比你想象中更容易拿捏人心。

陷阱总要铺设迷障,而夸赞、关怀与被需要感,最容易让女性晕头转向。

在渣男的口中,她是阳光,是空气,是水,是他没有,就活不下去的一切。

他像孩子一样展示着一切软弱,最大程度激发女性的“母性”。却又像父亲一样给予女性关怀,甚至是适当的帮助。

想你所想,话你所话,做你所做。等女性深陷其中,再从可以被原谅的过错开始,一步一步试探、蚕食女性的底线,直到最终达成所愿。

日本出名的“男公关”正是用着相同的套路,让一个又一个女性心甘情愿地沦为他的ATM,直至倾家荡产。

当普通人碰上这类洞察人心的人渣时,无异于落入蛛网的飞蛾。可难道这注定是一场死局吗?

相信爱情的同时,也请保持戒心,问问自己,这个决定到底是自己想做?还是为了他人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