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学,不知道”,在师资班的学习《大学》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生命状态的提升。“五伦关系”作业对每个人及其后辈来说,均将构成可以传承的永恒财富,所以特别感恩老师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五伦关系”。就单从这一点来说,王老师便是我们身边的“大人”。

不过,基于和王老师的缘分才刚刚开始,无法以现状来描述未来老师对我及家人的恩情,所以本次作业的重点还是回看我过往的生命历程中遇见的其中两个“大人”。一位是我的父亲,另一位是引领我走向社会的何勇先生。

一、父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大人”,但我却是在父亲过世后才知道这一点。

在写父亲之前,我在父亲遗像面前恭敬行跪拜礼(今年清明因无法回家祭拜,特将父亲的遗像请供于广州家里,家人每天起床洗漱后,先向孔子像行三鞠躬礼,再向父亲像行三鞠躬礼)。跪拜后,内心打开对父亲的追思和怀念。

父亲在六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前面有大伯和大姑,但在家族事务上,父亲实际上是带头人,这源于他的担当、心量、勤劳和孝道。大伯是老党员,还曾经做过大队的会计,人很善良,知礼,可以主持祭祀仪程。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家族中威望最高的还是父亲,大伯也非常认同这一点。

父亲一生坚守孝道,也始终身体力行诠释着孝道对家族、家庭和个人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父亲曾说一个人如果不孝,连畜生都不如。听母亲说,当年爷爷患肺结核,没得治了,但父亲仍然几乎把全部收入都用于给爷爷看病,即使母亲对此很有看法也是一意孤行。2004年,外公久病卧床导致身体多处溃烂,散发恶臭,离世时无法近身,行穿衣礼的人欲快速穿戴了事。但父亲站出来说,老人家一辈子干干净净地来,也要干干净净地去,最终是父亲一个人擦干净外公身体,穿戴齐整,清净入殓。对父亲的孝道的不解、理解、认同并发愿传承构成我成长的每一个台阶。即使是父亲病重住院,我都还是把孝道理解成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是在努力做一个尽责的人。通过在蓝态的学习,在老师教诲下,才终于明白,孝道远非如此。孝道是整个儒家文化的起点,也是终点。凡是“大人”,必定在孝道上是典范。父亲可能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在行“大人”之事,但确有“大人”之实。

父亲的勤劳在村里村外是出了名的。父亲经历了大饥荒时代,骨子里刻下了“不劳动种好庄稼就会挨饿”的印记,因此,父亲对土地和庄稼有先天的依赖和深沉之爱。每年清明后,在豆子下种之前,要把地里的土翻过来。我记得在小学三年级左右跟随父亲去翻土,一开始我觉得这个活很容易,就挥舞四耙锄头埋头一顿操作,回头一看,翻过来的土东一堆西一堆,父亲正严肃地看着我。他严厉地说:“这样子哪像翻土,你以为在玩过家家呀,土和人是通的,你怎么对它,它就怎么对你,好庄稼需要好劳动才能长出来。不要乱搞,按我做的干!”,他要求一块土翻完后要整体平整,身后不能有脚印,土表上的草和腐烂的肥料要埋进土里,水沟要疏通,边缘的杂草要清除。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从此也认识到父亲做事的态度和对品质的要求,对我往后的人生态度和选择有很大的启发,这是父亲没有想到的,父亲本意只在于要把土翻好。正是父亲的这种处事态度和劳动方式,地里长出来的庄稼往往明显优于其他人家的,以至于其他村的人从我们村经过一看到庄稼的样子就知道是我家的。勤劳成为他们这一代人的标签,父亲的勤劳不仅为我们家提供物质基础,更是以榜样力量鞭策着他的子女至少不会成为庸懒而碌碌无为的人。但我在那时候无法完全理解父亲对劳作中的小事也那么认真和要求高品质,觉得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做事拖延成为我后来的一大习惯,偶尔偷懒也会发生。父亲在自己的生活之道里,我却经常偏离轨道而不自知。

父亲是个有担当的男人。父亲认识母亲后经母亲舅舅的引荐获得在乡食品站工作的机会,因此,父亲在爷爷多病情况下实际成了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听母亲说,和父亲成家后,父亲的收入实际用于整个大家庭,帮家里盖了可以住两家人的大房子。期间三叔有肝病,父亲带三叔到医院治好了。爷爷常年咳嗽,最终转化成肺结核,期间的治疗费用,主要由父亲负责。按农村的规矩,结婚分家后各管各家,父亲是没义务做这些的,但这种规矩没有阻挡父亲对家族的担当决心。

父亲对我最深的恩情在于全心全意扶我读书。我的上学之路很曲折,在这个过程中,父亲的担当起到重要作用。没有父亲的扶持,我的读书生涯随时可以戛然而止。13岁那年,刚读完初一,像村里很多孩子一样,我也厌学了,想逃离家庭,向父亲提出不读书了,打算跟着堂哥去广东韶关挖煤打工。父亲说“不读书是你自己决定的,不是我不让你读书,以后不要怪我。”父亲接着说“我们世代都是农民,想靠读书翻身也是不可能的,你不读了就好好在外面干吧”。就这样,我在广东漂了半年,经历了这个年纪很难碰到的苦难和绝望,生平第一次感觉有书读是多么珍贵和幸福。但我已经在父亲面前承诺不读书了,再提读书父亲是可以否决的,且我以后也不能怪他。打工的经历是残酷的,13岁的身躯经受不了挖煤的工作,我回家了。闷闷地呆在家里半年,白天干家活,晚上在梦里读书,日子过得很苦很憋。终于,在一个夏天的晚饭后,我突然跪在父亲面前,把父母吓了一大跳,我泪流满面说“我想读书”,父亲一听,反而笑了,说“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想读书就去读,我肩膀扛不起,就用背扛起。”于是,我又重回校园了。虽然中间又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人生的轨道一直是向上的。

在与父亲去世前的一次谈话中,他说“这辈子虽然没有享过什么福,但我对父母尽了孝道,在年轻时帮家里分担了责任,照顾到了兄弟姐妹,在有生之年完成了对子女的养育,三个儿子也都有出息,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所以我没有什么遗憾的。”当时父亲在说这番话时,我内心充满了悲伤并痛惜父亲没有享到福,没有理解到父亲的深意,现在再次回想,才明白父亲其实在嘱托我对整个家庭和家族的担当。但令人痛心的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当面向父亲述说我对父亲的理解及表达我的决心。

父亲是个有公心的人。村里现在的祠堂虽然没那么高大上,但却是父亲牵头组织他那一辈分的人建造起来的,这是父亲具有公心和远见的最佳体现。一个村寨能有传承和兴旺必须要有公心的人站出来做出超出常人范围的贡献,父亲在村里就是这样的人。我小时候对这一点持有偏见,觉得父亲过于把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于村里的公共事业,我们连吃点零食的钱都没有。后来我成家了,在为村里公共事业贡献力量这方面,虽然我会积极响应并作出不小数目的表示,但相比之下,我的诚意远比不上父亲。父亲去世后,我慢慢感受到父亲这份公心和诚意的价值和力量,以及对我的期望。通过近一年在蓝态的学习,这种感受获得一种突破,深深明白,父亲是一个以祖宗之心为心行事的人,他连通了祖宗与后辈的通道,并用一生的劳作成就我们,使我们这代人深受祖先的福泽。

在父亲的有生之年,我没有完全理解父亲一生的行德积善深意,这是我的缺憾。但幸运的是,在我的有生之年,在大德老师的引领下,终究是领悟到父亲用一生传递下来的明德之光和殷切期望。

感恩父亲!感恩老师!

二、何勇先生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大人”和人生导师,像一盏明灯全方位指引着我前行。

2004年下学期,我已修满研究生课程学分,所以在没有毕业情况下,认识了广东邦达律师事务所主任何勇律师。那时,何主任已执业20余年。我和何主任的深厚缘分从那时候开启,并一路深受何主任的恩情照顾。

何主任的律师专业素养和办案能力不仅能获得当事人认可和称赞,更能获得同行律师的钦佩和虚心讨教,后面这一点在那个年代的律师行业中并不多见。相反,同行相轻或互不买账倒属于正常。在那个风行“关系”的年代,何主任如如不动,一直坚守靠“对事实和证据的灵活运用,对法律适用精准的理解”来影响法官,解决问题,排斥作权力和利益的勾兑。我从中诚心向学,受益匪浅,虽然我们之间没有正式的拜师,但何主任的手把手言传身教,确有师徒之实。事实上,真正的律师之道并不止于专业及专业的巧妙运用。何主任在平时的教导中,一直强调并践行:律师本身是一个需要高度自律的职业,所以洁身自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是安全的基础保障。在与当事人关系上,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当事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解决方案上获得认可后才考虑收费,在收费问题上不必太在意一时的得失,在能体现律师价值的情况下,就算不收费也是值得的。在与法官的关系上,彼此的尊重很重要,遵循在法律共同体的范畴内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并保持必要的距离和敬畏。在与法律的关系上,对法律一定要充满敬畏,知晓边界,同时特别注重灵活性的创造运用,分清善恶。在与社会的关系上,律师不能一头钻进业务和律师费里去出不来,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自觉充当法制传播者、建设者,力所能及的为社会大众尤其是为打不起官司但又被迫面临官司的老百姓提供帮助。现在回看近20年前何主任的这些律师理念,无不处处透露出“在止于至善、在亲民、在明明德”的“大学之道”,从我执业开始,就受何主任这些理念和行为的熏陶和浸染,我是何其幸运,从校园一进入社会,就来到了“大人”身边。这是命运的眷顾,祖德的恩泽,何主任的恩情加在一起发生的。现在,我的律师生涯来到了第17个年头,一路走来,虽略经风雨,但总体上幸运地在何主任指点和引领下,稳健笃行,保持初心,保留热情,保证安心。5年前,我自己创办律师事务所,到如今能顺利存续下来并获得稳定发展,离不开何主任在背后的支持和鼓励,其实也是何主任之前办所理念和经验的一个延续和传承。

何主任对我的恩情还在于对我的生活和家庭的帮助。2008年,我有幸抽到一个限价房(类似经济适用房)的指标,可以以每平方米5000元在广州买一套90平的小三房,这对我这个大龄青年来说也算是成家立业的重要条件。当时,我的存款离首期差一大截,基本上是事务所背书在所里集齐十几万借款帮我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事实上,我恰好就在房子定下来后才遇见我夫人,并在2009年结婚,这个房子对我成家意义重大。2014年,全民炒股,狂热无比,当时,我和夫人商量把房子卖掉用来炒股,准备发一大笔。何主任好像料到我可能会这样做,提前打电话告诉我,千万不要卖房子去炒股。基于对何主任的信任和习惯性的遵从,我忍住了没去卖房炒股。事实证明,何主任是对的,如果那时候我们真的那样做,家庭可能面临一个灾难,至少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岁月。

2009年,何主任觉得厌倦了律师职业,其实现在看来是律师职业实现不了他的抱负,退出了律师行业,直接转身走进老家深山里做养殖去了。在山里一呆就是十年,只为养成一头独特的黑猪,取名“莽山黑豚”,再出来时,已是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的乡村振兴带头实践者和模式创新标杆。他通过“莽山黑豚”项目实现了自然放牧并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透明通道供应高品质猪肉,项目产业化并体现价值后,没有引入资本冲击商业模式,而是和当地村寨进行股权合作,让村里的每一户农户都能入股成立均权合作社,合作社再与何主任的公司成立各占50%股权的项目公司进行“莽山黑豚”项目运营,村民一方面在项目公司中持有股权,另一方面又可以入职公司,解决就业。何主任的均权模式在2015年就已经启动,提前在村寨中实践共同富裕的道路探索。如今,7年时间过去了,那个村庄已经成为网红村,各家各户不仅生活富裕,而且精神富足。因为,在此过程中,何主任将古老的村寨文化挖掘出来,重新归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了。事实上,他的恩情已经及于我的家族。我家老二以何老师的乡村振兴模式为研究跟踪对象,获得了国家课题,并因此评上教授职称。我们家老三在老家直接复制何主任已经成功的乡村振兴模式获得何主任亲自指导和支持。何主任是一个行大道、有大爱的人,这种精神一直引领着我,所以,即便这些年他已不在律师行业了,但我与他的关系反而更紧密了。

何勇先生无论是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一直是我身边的“大人”。

作者系广东扶苍律师事务所主任,本文是作者参加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国学师资培训班学员作业;文中提到的何勇先生是我司创始人;征得作者并何勇先生同意,本号原文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