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静谧深邃的博物馆里,如果文物都灵动起来,它们该会有一场怎样的华彩盛会呢?

战国雄风展厅里,一定热闹非凡吧!宴乐、杂技、舞蛇,一夜鱼龙舞;

大汉雄风展厅里,一定觥筹交错着,角抵、说唱、翘袖折腰,歌舞竞夜;

曲阳石雕展区里,则是曲乐偕鸣,凤箫声动。

古人的生活原来如此妙趣横生。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1

两千年前喝汤的器皿

细孔流铜鼎,同样出自中山王厝墓,它的特殊之处在于鼎腹一侧多了一个突出的流,流的上方有十个小圆孔。

出土时,鼎内发现有结晶状的肉羹汁,鼎的表面还有一层烟熏的黑灰,这些迹象表明,这件青铜鼎,是用作烧煮肉汤的器具,鼎上加流是为了倾倒方便,而流上有小圆孔,则可以防止骨渣等杂物流出。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2

杂耍艺人

与我们对视这位神秘男子,是站在一盏灯的下面。他端正而挺拔,眼神深邃而明亮。

他右手握住一条蛇,蛇以唇部抵住长长的灯柱,柱身一只小猴攀援其上,柱顶为圆形灯盘;他左手握住另一条蛇的后尾,蛇身卷曲,蛇头抬起,唇部顶着另一盘灯盏;脚下,一盏大灯盘中盘踞着又一条大蛇,蛇唇高挺,顶住男子左手所握之蛇。三点支撑,构成了力学上最稳定的三角形,平衡而稳固。

每个灯盘各有三只灯签,九盏齐亮,高低错落、上下辉映。烛光灯影里,该是一件案几读书写字的上佳用器。

专家分析,铜灯中的人俑形象是为诸侯服务的耍蛇艺人。即使身处三条巨蛇中间,也显得从容、镇定,这种驯兽元素,让我们窥见当时君王娱乐生活的一个侧面。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3

大型宴乐现场

狩猎宴乐图铜盖豆,出土于平山县三汲乡穆家庄村战国中山鲜虞贵族墓,在捉手顶面、盖面、器腹、柄座上共有七组图像,刻画当时人们的宴乐、狩猎场面。

一座比较豪华的庄园,有两层的楼台,贵族们正在进行宴饮,在宴饮的同时还有乐器歌舞的伴奏。在图上可以看到有4个的编钟,4个编磬,从大到小依次悬挂排列。

楼外,一群妇人正在采桑;另一群勇士正在与野兽搏斗;射手们则正在射猎雁群,大雁有的奋力飞翔,有的被射中挣扎跌落下来,场面宏大而生动。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4

酒壶、骰子,一个都不能少

在河北博物院大汉雄风展厅里,从中山靖王刘胜墓葬中出土的这枚鎏金嵌绿松石青铜酒骰子,显得格外精致。通体错金银,一共十八面,分别错出隶书或篆书文字,其中十六面为“一”至“十六”的数字,另两个相互对称的面分别为“酒来”和“骄”字。镶嵌红玛瑙与绿松石。在直径仅有2.2厘米的体积上,错出如此复杂的纹饰,其汉代错金银技术已达到十分高超的水平。

而这,却只是一件玩具而已。

中山靖王刘胜墓中还出土了很多的金属酒器。

这件铜壶,有30多厘米高,表面刻有鸟篆文图案,顶部两耳上系着铁链子。

经分析,链子和壶盖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特殊的密闭装置;同时,有铁链子方便携带,或许这应该是刘胜出行在外时的喝酒用的“旅行套装”之一。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5

大汉的说唱艺术

大汉雄风的展厅里,要说最引人入胜的艺人,便非这一对说唱艺人莫属。

坐姿,头戴圆帽,高髻,着错金云纹右衽衫,袒胸露腹。

大眼睛,高颧骨,尖下巴,张嘴嬉笑,表情滑稽。

俑人高7.7厘米,其中一人盘腿而坐,双手置于腿上,张口露齿,表情滑稽生动,俨然正在说唱;另一人装扮相似,却席地而坐,神态专著,仿佛要随时抓取伙伴的关键话语,互动起来,相呼相应。

如果两人都站起来,像极了一对说相声的艺人。

这两只说唱铜俑,其艺人形象,一静一动,相辅相成。器形虽小,造型却厚重敦实,推测应为几案镇物之用。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6

后世的相扑、摔跤都源自于这种技艺

这是一场角抵戏

在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鎏银骑兽人物博山炉,博山炉是汉代一种熏香器物。一般由炉盖、炉身、底盘三部分组成。这件博山炉炉盖透雕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铸山峰,流云四绕,其间虎熊出没人兽搏斗,下层铸龙虎朱雀骆驼,以及草木云气等纹饰,炉盘中部是一个骑兽的角抵力士。

所谓角牴,简单说即是角斗、竞技,相传为上谷蚩尤所创,也称蚩尤戏。

在琳琅满目的“百戏”中,角牴戏是包含戏剧元素较多的。其最初的表演形式是两个人角力以强弱定胜负,后世的相扑、摔跤即源于此。因为角抵富有观赏性和娱乐性,汉代艺人力图用角抵技艺表现生活故事,其最典型的套路是人与兽之间的搏斗。

力士上身裸露,下身着短裤,腰系带,屈膝,骑在卧兽上,左手撑于兽颈,右手擎托炉身,其发达的肌肉非常符合解剖学原理,仿佛托举博山而承受了巨大压力,角抵力士形象呼之欲出。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7

北魏的时尚穿搭

茹茹公主墓室北壁壁画,上栏为龟蛇缠绕图像,下栏共绘七人,两侧六人修长清秀,手执羽葆、华盖、团扇、杯盏等物,似为侍女;居中一人外穿广袖对襟长衫,袖长过指尖,衣长过膝,内着上襦下裙款式,右手举起作吩咐之状,尽显富贵之态,似为墓主人茹茹公主。

“襦裙” 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襦”指长不过膝的短衣。从出土文物看,这种衣制早在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小玉人身上就已出现,到南北朝时期开始兴盛。不同的是战国襦裙以窄袖紧身斜襟短襦配方格几何纹样长裙为主,腰间用带系扎。而东魏北齐时期的襦裙结合了深衣的交领广袖结构,并将腰线提高至齐胸或腋下,也称“齐胸高束裙”,是较早的胡服汉化款式。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8

大唐女子乐队天团

曲阳石雕展厅里,一支乐队迎面扑入眼帘。

这是一支十五人的乐队。前边相当于领队。后边分前后两排,手持箜篌,古筝琵琶、拍板,方响,筚篥和横笛等乐器,中间是羯鼓。

这幅彩绘散乐浮雕群像中,乐女演奏的乐器,涵盖了中国古代乐器中打击乐、弹拨乐和吹奏乐三大类。乐女们头饰高髻簪花,雍容华贵,面部丰腴圆润,身着披帛长裙,仪态飘逸优雅,是典型的唐风遗韵。

乐女群像生动传神,众乐女乐感韵律一致,神态沉静专注,仿佛在演奏过程中突然被人按下了暂停键,瞬间定格,静止凝固在石雕之上,而悠扬的乐声犹在耳旁。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9

唐代的民间小乐队

鞍马散乐吹奏组俑,由五位姿态各异的民间艺人与两匹憨态可掬的母子马,聚于一个四足底座上。

这组鞍马散乐吹奏组俑是井陉本地窑口烧制的,是晚唐时期的沙胎制品,这五个吹奏俑形态各异,有人手持拍板,有人演奏羯鼓,还有人吹奏排箫,有人手里边握笛子,还有人正在吹奏筚篥,两匹陶塑马是一高一矮,高的呢配有鞍座,矮的驮着粮食袋,非常形象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文物现珍藏于石家庄市博物馆

专家分析,组俑明显出自当地的窑口和本地民间工匠之手,捏塑工匠的技艺高超,人物塑造的简洁洗练,生动传神,仿佛有欢快悦耳的乐曲弥漫荡漾,两匹马也仿佛被这美妙的旋律所感染,静静聆听。这应该是唐末时期活跃于民间的一支小乐队。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10

宋代瓷枕上“求子”之愿

南宋时,临安瓦舍内蹴鞠最有名的几个明星,市井中人耳熟能详,那为什么出现在瓷枕上的不是这些明星,而是一名普通男孩儿呢?

磁州窑瓷枕中,有一种纹饰是我们无法忽视,那就是婴戏纹瓷枕,散发出强烈市井气息的婴戏图上,人们赋予了它丰富的吉祥民俗寓意,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瓷枕图案当中的儿童全部是男童的形象,画工的心底所想不言而喻,这是在表达人们“求子”的心愿。

古人似乎笃信在睡觉前多看两眼男童画,就得以生出男童的心理暗示,作为世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婴戏纹饰以其描写独特的市井文化角度,体现着时代特征,这不仅在磁州窑瓷枕上有所体现,在定窑孩儿枕上的体现更是淋漓尽致。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文明之美看东方|博物馆里的烟火人间11

古代,用这样的货币彰显财富

河北博物院,战国雄风展厅,陈列着几枚海贝,但材质却是银的,每一枚长3厘米,宽2厘米,重约11克。银贝正面略圆鼓,中部纵开一口,模铸而成。

原始社会时期,海贝玲珑美观,不易腐朽,易于保藏,而且天然拥有独立的计量单位,易于计数又便于携带,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但中山国时期的银贝,已经不完全用作货币,或许只是财富、权力的象征。用贝壳彰显财富,在中国汉字中早见端倪。凡是与财富、金钱相关的汉字,偏旁多用贝字旁。

在商周时期,大约七八朋就能买一块田。当时的井田分成9块,每块大约合4.5英亩,大概相当于27亩左右,贝币在当时具有相当可观的购买力。

并不是所有海贝都能够成为货币,充当货币的贝壳要求十分苛刻,在当时作为贝币的贝壳,其实都是“宝贝”,也就是说都是比较珍贵的贝,像虎斑宝贝、环纹货贝,还有拟枣贝、货贝等等。所以作为货币的贝壳一般都是白色的多,空心,腹部有比较明显的细牙槽,齿纹也比较分明、背面是隆起或是人工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