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手机没有精品吗?不是啊,vivo X80、小米12S Ultra等等,但为什么提起苹果的iPhone,会被标签高级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是公司文化,另外是产品的做工细节等等,单纯以产品设计这条线来看,大家都说烂了,我今天想谈点不一样的,我想结合最近的一些思考和构想出发,去尝试回答“高级感”的这个问题。

我想这样去翻译苹果的“高级感”,高级感=绕开、开辟、再做到最佳。

从AirPods Max说开来。作为一个果粉,又是耳机的高强度使用者和拥护者,我已经不再满足当下AirPods以及AirPods Pro给我耳朵带来的音质体验了,遂决定把目光投向AirPods Max。

但4399这样不菲的价格,还是得慎重入手(毕竟苹果初代产品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通病),于是乎我开始了大量浏览AirPods Max的相关测评文章与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程浏览下来,结果也真的很简单粗暴,众说纷纭之下,总结到最后不过是两个字“劝退”

缺点林林总总,概括起来就是以下几点:

  • 接近385克的机身重量,给头颈部带来较大压迫感(这个问题因人而异);
  • 左右转头漏音,降噪效果减弱;
  • 长时间佩戴后耳罩内部出现冷凝水,有渗透风险(通病,同时不在保修范围内);
  • 溢价严重,极低性价比,与同级别头戴式耳机拉开差距。

不可否认,前三点确实是初代AirPods Max的产品缺陷。但是最后一点,大众千篇一律对AirPods Max“性价比极低”的评价观点,让我对苹果的“高级感”产生了思考。

纵观所有的自媒体视频测评,总是离不开将AirPods Max这位头戴耳机行业新秀与其他的在行业深耕的“老大哥”们进行比较。森海塞尔?铁三角?大法?Bose?无论是什么机型,最后长篇大论下来,结论都是出奇的一致——AirPods Max优秀,但远没有像价格那样在音质方面与其他“大哥”拉出身位差距,性价比太低。

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认为我想购买AirPods Max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直到,我看到了一个B站UP主通过人类耳道曲线的角度去对比时候,我豁然开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我们都进入了一个误区,为什么要把AirPods Max拿去和各位“老大哥”去比较音质?这是合理的一件事情吗?

不,AirPods Max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了音质领域,我们的方向都错了,又或者是说,我们的目光远远没有苹果放得那么长远,我们似乎忘记了空间音频的搭载意味着什么了。

早在iPhone 11发布时期,苹果就已经在为VR、AR领域铺路了,如果说11影像模组的改良是苹果对VR/AR视觉的探索,那么空间音频以及AirPods Max的发布就是苹果对VR/AR听觉世界的“准大成”。

换个角度想想,受人诟病的性价比低,无法与其他“老牌”头戴拉开音质差距,恰恰正是AirPods Max最了不起的地方。AirPods Max是一个完全跨界选手,在VR/AR领域保持着“空间音频”同行望尘莫及的领先同时,苹果也通过超强的算法将音质提升到了顶级无线头戴的行列。

——简单来说,AirPods Max在音质方面无限接近顶级无线头戴的同时,在增强现实领域也无限超越了其他的耳机,苹果通过AirPods Max实现了VR/AR领域的听觉世界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消费者而言

——4399的价格能获得的是不逊于同期TOP级别头戴耳机的音质体验,以及可能会是未来最成体系的增强现实听觉世界。

有没有一种可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AirPods Max就是最具性价比最完善的VR听感设备。而,距离苹果搭建成体系的VR/AR虚拟世界,仅仅只差了眼部世界的填充。

这样的布局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以至于光是想想就已经兴奋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想苹果的“高级感”就来自于这样的魅力。

所以我想这样去翻译苹果的“高级感”,高级感=绕开、开辟、再做到最佳。

  • 绕开,是苹果避其锋芒的智慧,既然刚入局无法在传统赛道撼动旧势力,那就从自己擅长的技术出发“弯道超车”,比肩最佳;
  • 开辟,是苹果对新领域的毒辣眼光以及对新技术的追求,抢先的布局和不停歇的技术创新达到领域的最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相信乔布斯执拗、先锋的特质是植根在苹果的品牌之中的,尽管是在受人诟病的“库克营销时代”,有些东西也不会消失。

那就是对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致力给人类创造美好的世界。因为灵魂存在,探索的脚步也从未停下,苹果在不断带给我们新鲜感和兴奋感的同时,也一直诠释着标杆级别的“高级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回国内的安卓,我并没有引战的意思,我一直对国内踏实努力的国产手机品牌抱以最大的尊重。但有些问题,理应摆上台面大方谈谈。

有些厂商从产品逻辑上就注定无法成就“高级感”,现今在高调冲击高端的小米就是一个例子,有些东西是难以改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依靠高性价比和走量的方法飞速壮大,带来的结果就是产品逻辑的紊乱。尽管现在小米12S系列拉上徕卡,通过拍照的赛道,弥补手机拍照的短板,但市场上有很多人表示:“做得不错,年底看看”。与苹果自上而下成体系的全家桶生态不同,小米选择的是从性价比更高的智能家居入手铺开自己的生态,自下而上扩大品牌影响力。

但大众对此的印象就是出色性价比,哪家便宜就冲哪个,并不是因为产品的魅力触发购买行为。“高级感”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品牌基调根本无从谈起,这也是为什么小米这么执着、急切去冲击高端。

国内原本最有希望能完成“高级感”产品输出的是华为,这种“高级感”来自于华为可贵的自研。但很可惜,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停下了步伐,可能在今后也很难再去实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而言,“高级感”本身就来自于品牌不断的创新力与出色长远的眼光布局。而国内跟风抄袭的这阵风看起来还没停下,那么,国内安卓离“高级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去走...

如果大家对今天的内容有哪些地方不懂或者想继续探讨,欢迎【赞同】、【评论】,【关注】,礼貌三连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获取更多干货知识、玩机技巧、导购攻略

关注我太平洋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