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7月24日傍晚,一场酣畅夏雨过后,绍兴的天空,云霞万丈,色彩瑰奇。

很快,一波波绚丽“云”图刷爆朋友圈。其中,两张风格截然不同的美照,让漫谈君尤为惊艳。一张是鲁迅故里的晚霞,老街、老房子和游客,在火红色的天空下,悠然自得,轻松惬意。一张是世茂高楼群的晚霞,天色渐暗,霓虹闪烁,现代都市的气质扑面而来。

这座城市的“新”与“旧”,骨子里的古典与浪漫,在建城史2500多年的岁月中交相辉映,相映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朋友圈)

(二)

10多年前,漫谈君的朋友来古城绍兴“打卡”,遍访鲁迅故居、周恩来祖居、兰亭、秋瑾故居,他们被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深深吸引。

友人游后意犹未尽,提出一个值得思索问题:绍兴无论历史文化,还是人文底蕴,放眼世界独一份,但是有没有更“时髦”的地方?

就在本月初,友人再次来绍兴,他惊奇地发现,游玩的目的地有了更多的选择,绍兴古城变“洋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渭艺术馆,袁云/摄)

社交平台关键词搜索“绍兴”,徐渭艺术馆热度高居榜首;古城内一大批文艺小资的咖啡店、书店、民宿,成为热门的打卡地;绍兴古城信息展示中心里,虚实结合的绍兴古城风情画卷、古城全域数字沙盘、VR全景虚拟游览系统……新潮的数字游览令游客连连惊叹。

当然,古城的“新”还远不止这些。今年4月29日,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开通,区间内包含古城重要文物古迹13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便利的交通,为古城文商旅发展带来新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兴地铁1号线,章斌/摄)

如今,游客来到古城内,不仅可以喝咖啡、吃美食、品老酒,还能听戏曲、看非遗、赏文物。

绍兴古城的这些“新”变化,看得见摸得着。在“保护”与“利用”的碰撞中,古城“旧”了也“新”了。

(三)

“新”不是一蹴而就的。

1982年2月8日,中国公布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赫然在列。

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的绍兴人在不断地探索中,书写了古城保护和利用的“绍兴经验”。

时间来到2019年。这一年,《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绍兴颁布的第一部古城保护地方法规,为古城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字桥,孙乃坤/摄)

同一年,绍兴正式给“古城保护”定了个节日。自2019年起,绍兴将每年的7月15日定为“绍兴古城保护日”。

与此同时,人们还惊喜地发现,绍兴这座2500年历史的古城,悄悄“变矮”了。高楼降了,游客身处古城,视野便更加开阔。古城里的重要元素,也在科学的规划和建设中,得以连点成线、连线成面。

过去几年,绍兴还邀请47位名城保护、规划设计、文史研究、古建工匠等领域专家,专门成立“智囊团”,提出“既能实现古城保护路径,又能满足民生需求”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纪念馆,胡卓君/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以文创文旅为业态的年轻时尚集聚地”吸引来到了绍兴,他们带着创意、技能和热情,来到老城区,开起民宿、咖啡厅、小酒吧、书吧和文创公司……

正是历经了几十年、几代人的探索与实践,才有了“新”风貌的绍兴古城。

(四)

2022年是绍兴被冠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40年周年,40年沧桑巨变,古城“旧”与“新”交相辉映。

今年7月15日,第四个“绍兴古城保护日”,绍兴“官宣”一个大项目:将依托尚未开发利用的早期地下人防设施,通过活化改造利用,进一步串联起鲁迅故里、秋瑾故居、徐渭故里,形成一站式地下游步长廊,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旅游、休闲打卡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湖水街,袁云/摄)

此外,以“一城一桥三故里”(越子城、八字桥、阳明故里、书圣故里、鲁迅故里)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旅游环线和以绍兴古城环城河为主的生态景观休闲环线备受关注。景区和街区相连,游客乘坐着一条乌篷船,便可悠悠经过景点与故里,品位“满城皆景”的绍兴。

“绍兴将成为一个主客共享、温馨宜居、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慢生活体验区。”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游局局长何俊杰说,未来,绍兴的“网红打卡地”将会越来越多。

2021年,绍兴揽获“东亚文化之都”美誉,拥有了一张展示中国风范、走向世界舞台的金名片。如今,擦亮这张金名片,探索“全城申遗”成为了绍兴新目标。

40年的上下求索、砥砺前行,让古城保护的“绍兴经验”闪闪发光。在“旧”与“新”的交融下,未来的绍兴古城,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