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法院底庙人民法庭辖区距县城42公里,地处陕甘两省、彬州、旬邑、正宁三地交汇处,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辖区内共计10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人口21175人。法庭现有干警3人,其中审判员1名,书记员1名,法警1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4月7日,旬邑法院底庙法庭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咸阳市最“年轻”的人民法庭。底庙法庭自建成以来,坚决贯彻旬邑法院工作部署,坚持强基导向,贴近基层、服务群众,狠抓法庭建设工作,努力提升新时代人民法庭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上半年,底庙法庭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15件,结案108件,结案率93.91%,调解率达到87.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力争案结事了。作为基层法庭,所接触的案件多是民事“小”案件,但如不及时处理好,可能酿成大矛盾。底庙法庭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探索和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庭前化解法,积极引入庭前调解机制,力争在庭前就息诉止争;宣传解释法,即耐心宣传、解释相关法律规定;交谈沟通法,与当事人深入交谈,让当事人对客观事实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利弊分析比较法,降低当事人的心理预期,缓和当事人的对抗心理;情绪疏导法,对于当事人之间的“赌气官司”,注重疏导他们的怨情,让当事人将心里的委屈、不满、意见发泄出来,再从情、理、法方面为双方寻求沟通的结合点,唤醒双方的理智,使当事人的情绪缓和下来,愿意接受调解;人民调解法,另外还采取在庭审中邀请当事人的特定关系人且其非常信任的亲朋好友参加旁听,让他们在知晓案情,明确是非责任的情况下参与调解,使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提升了调解工作实效。

例:2017年9月,法庭受理原告万某诉被告师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原、被告系同村蜂农,原告家的十四箱中蜂突然大面积死亡。原告怀疑属被告所养意蜂所致,并多次找被告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被告不允,原告遂以被告对其所养意蜂管理不善,导致所养十四箱中蜂死亡为由诉至旬邑县人民法院,请求被告赔偿其损失70000元。就本案来说,对于原告所养蜜蜂的死亡原因很难举证,且双方均属普通农民,处理不当会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妥善处理本案,办案人员多方了解,对中蜂及意蜂的生活习性取得初步了解。并组织底庙镇长期饲养蜜蜂的7户蜂农进入被告养蜂的场所,对被告所养蜜蜂的数量及种类进行查看,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共同邀请对蜂种比较了解的人对被告所养蜂种进行辨认,辨认结果均系中蜂。在此情况下,原告最终认可被告所养蜂种均系中蜂,遂向被告表示道歉并申请撤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民服务,努力提升办案效率。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底庙法庭对案件尽量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等简便程序,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忘初心,为民服务,办案、宣传两不误。为方便当事人诉讼,法庭经常深入农村、学校、社区现场开庭、现场调解,把方便送给当事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同时也宣传了法律,让当事人少跑一趟路、少花一分钱、少误一份工,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挥基础法庭优势,开通涉民生、涉企业等纠纷绿色通道。近三年来审结相邻关系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130余件,并多次开展涉民生、涉企业专项活动,有效的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暖企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组织法官、党员干警进企业开展送民法典进企业活动,将宣传民法典与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把民法典新理念、新原则、新变化送到企业家身边,营造亲商、重商良好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实司法为民,多措并举。底庙法庭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便民为民新路径,如推行微信调解、电话咨询、公开手机号码、开启“午间法庭”、“假日法庭”等;不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确保有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坚持调查走访、带案下访,真诚听取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司法的温暖和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底庙人民法庭开展的多个亮点工作获得了当地居民的频频点赞,法庭全体干警将一如既往,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底庙镇镇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旬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