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伟国落下“蛇吞象”后遗症。

提到赵伟国,最常被提起的一个桥段是,2015年前去台湾考察,曾公开批评台湾半导体不对大陆开放“死路一条”,并放下豪言要买下全球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

而如今,台积电业务称霸全球,而紫光却因债务问题破产重组,赵伟国也被负面新闻缠身。

7月25日晚,据财新网报道,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已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其身涉调查与其个人所控公司和原紫光集团旗下公司之间利益输送相关,比如设备采购、装修工程等未经公开招投标的问题。

执掌了紫光集团13年,赵伟国曾口出狂言,也曾成就大事,一手造就紫光集团的辉煌,也因疯狂的并购将紫光集团推入负债的深渊。

虽已卸任紫光集团的职务,但赵国伟的一生仍称得上是成也紫光,败也紫光。

曾经“金戈铁马”

虽然如今看来,赵伟国和他的芯片帝国落得败局,但并不能抹去他曾经的“金戈铁马”。赵伟国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巅峰时代,并不只是存在业内人士茶前饭后的谈资里。

赵伟国与紫光这一清华控股旗下企业的结缘,始于37年前考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5年,受到《硅谷热》的启发,赵伟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成立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如今占股70%,并进入房地产与矿产行业。

之后,赵伟国赚到了第一桶金,也因此被清华的领导们注意到。彼时的紫光集团正是经营困难缺人的时候,而赵伟国此时也深受天花板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想与清华、紫光再续前缘。

2009年6月,紫光集团股东会及董事会上,清华控股宣布引入健坤集团,同时任命赵伟国为紫光集团总经理,至此赵伟国成功入主紫光,持股占比49%。

据赵伟国在采访中回忆,前两年主要解决紫光的生存问题,有时公司发不出资金,他甚至自掏腰包,还不领薪酬。

生存问题解决后,如何发展让赵伟国绞尽脑汁。恰逢国家将集成电路列入战略方向,也准备设立1300亿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赵伟国便将半导体列入紫光的主要方向。当发现好项目难找后,并购成了赵伟国发展企业的助推器。

之后的赵伟国,开启了一系列震惊业界的布局。

并购“饿虎”赵伟国

2018年的4月8日,赵伟国辞去了紫光股份和紫光国芯公司的所有职务。

原因是什么?

赵伟国发朋友圈表示:“确实太忙,上市公司程序性工作太多。”当时的赵伟国被业内称为“并购饿虎”,曾8个月投资并购500亿,并担任64家企业的法人。在117家公司的任职的赵伟国,终是扛不住了。

在巅峰时期,紫光系的足迹一度遍布30余家公司。疯狂的并购,是将紫光集团推向巅峰的助力器,但也是让这个芯片巨头陷入债务危机的罪魁祸首。

那么,紫光集团这些年在并购上到底花了多少钱?

赵伟国的资本爪牙最初凸显,是在2013年。

2013年,紫光集团以17.8亿美元收购展讯通信,后者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独立手机芯片开发商。

2014年,紫光集团再接再厉,以9.07亿美元收购了展讯通信头疼的竞争对手锐迪科,最终整合为紫光展锐,在独立手机芯片厂商中份额仅次于美国高通和中国台湾联发科。紫光展锐还获得了英特尔90亿元人民币巨资注入,风头一时无两。

2015年紫光集团旗下紫光股份,又斥资25亿美元,接手惠普旗下公司新华三51%的股权,至此通过合计50亿美元的收购,紫光迅速完成了半导体的布局。

2018年,又以约22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法国智能芯片组件制造商Linxens。

几年间,紫光集团通过“蛇吞象”式的投资和并购进行野蛮扩张。

在2020年7月,赵伟国正式宣布紫光THD89芯片研发成功是,紫光还被市场视为“第二个华为”。

2020年11月,而由于投资过于庞大,紫光集团出现债券违约,自此引爆债务危机。

2021年7月16日,在债权人申请之下,紫光集团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由管理人对外招募战略投资者,化解债务风险,并最终确定智路建广联合体为接盘人。

对于紫光的局面,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专家安光勇曾分析,“紫光和方正的问题在于,他们以工程师的方式在进行资本投资,他们的投资内容很多元,但是没有沉淀到高精尖领域,没有沉下心来攻克尖端技术难关,而是越来越多元化进入一些低效率领域。同时,为了多元化,他们不断的举债,从而资产越来越重。

如今看来,赵伟国和紫光集团,仍需为此前的疯狂买单。